天天看點

現代版“打鐵花” 讓年輕人愛上非遺

圖檔由被訪者提供

熱播劇《延禧攻略》,讓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鐵花成功破圈。近日,來自河南開封的打鐵花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表演傳承人李寶剛、魏小坡,來到廣州某景區用15年的豐富打鐵花經驗,為遊客呈現了一出出炫麗的藝術盛宴。

現場:

漫天缤紛的“鐵花雨”在夜空中璀璨綻放

隻見一勺勺滾燙的鐵水在打花匠人的擊打下,化作一場漫天缤紛的“鐵花雨”,在夜空中璀璨綻放,似群星漫天,又似火樹銀花,時而若風火輪,時而如雙龍出洞,一幅幅變幻的鐵花美景蔚為壯觀,驚豔絕倫。

“打鐵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曆史。打鐵花演出多流傳于黃河中下遊,以河南、山西最為流行。“打花打花,越打越發”,打鐵花不僅蘊含着人們祈福納祥的美好願望,也展現了民間生鐵冶煉傳統技藝的工匠精神。南都記者了解到,從清明假期到“五一”期間,每逢周末及節假日,市民都可以到廣州融創樂園接受這份來自遙遠的北方黃河流域的美好祝福,感悟中華文化的勃勃生機。

表演:

從事專業打鐵花表演 全國不超過30家團隊

“打鐵花”這一獨特的表演藝術專業性極強,并極具危險性。鐵水溫度可高達一千多攝氏度,表演者需要用盡全力将其擊打到空中,鐵水在空中散落成細小顆粒,并自然冷卻下落,稍有不慎或力度不夠,一旦鐵水不能有效冷卻,便極易發生危險,對自己或他人造成燙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任重而道遠,民俗雜技類的表演,更是需要長期艱苦的訓練,絕技背後的艱辛曆程,非親曆者難以感同身受。

近幾年随着平遙古城、司徒小鎮這些山西古城古鎮的大火,很多遊客都在這些小鎮裡面觀看了打鐵花的民俗表揚。南都記者了解到,河南與山西的打鐵花其原理大體相同,河南的打鐵花表演爐子比較大裝置沉重,主要借用依托搭設花棚、柳樹、舞龍及鑼鼓表演進行演出。山西打鐵花表演爐子道具以小巧便攜為主,演出形式主要以小而精為主。河南省内從事打鐵花表演的隊伍不超過10家,全國從事專業打鐵花表演隊伍的團隊不超過30家。

面孔:

加入風火輪等電動元素  讓更多年輕人愛上非遺

今年34歲的李寶剛來自河南開封,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打鐵花)表演傳承人,他從事演出行業15年,常年在全國各大景區樂園進行打鐵花表演及教育訓練教學。在談到如何避免危險發生時,他認為還是要多學多練,“‘打鐵花’技藝講究配合默契,鐵花藝人先要用泥土鑄成一個小熔爐,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熔煉成1600℃以上的鐵汁待用。熔化生鐵有一定限度,以稀而不散,稠而不沾為好。擊打人數不限,或幾人或數十人,必須膽大心細,眼明手快。”

南都記者了解到,要想成為打鐵花藝人,必須經過專業的教育訓練,科學的系統教育訓練,至少要3個月以上才能登台演出,演出過程還需要有專業的老師全程看護。從事打鐵花表演十多年來,李寶剛覺得,這門技藝雖然辛苦,但隻要看到人們為騰空擊起的鐵花而歡呼時,他心裡就高興,“每一次到了新的城市,當地的觀衆都會被震撼的畫面所感動。特别是小朋友們,他們平時很少見過這種傳統文化表演,都很喜歡。”

由于工作既危險又辛苦,收入也不高,“打鐵花”的技藝幾近失傳,“河南省内從事打鐵花表演的隊伍不超過10家,全國從事專業打鐵花表演隊伍的團隊不超過30家。”李寶剛、魏小坡所在的大宋鐵花表演團是一家專業從事打鐵花表演、打鐵花教育訓練教學的綜合性演出團體,現有演員近百名。

“我們之是以從事這個行業,更多的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可以一直傳承下去。”李寶剛、魏小坡的語言都很樸實。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這項傳統技藝,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打鐵花,大宋鐵花表演團一直在創新,他們編排除了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現代版的打鐵花表演,在服裝、音樂、舞蹈、舞美道具包裝上進行了改良,還研發了電動的新形式表演。

今年42歲的魏小坡從事演出行業20年,是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打鐵花)表演傳承人,常年在全國各大景區樂園進行打鐵花表演及教育訓練教學。經過多年的努力,魏小坡不僅掌握了娴熟的“打鐵花”技藝,他還開動腦筋,從鐵花形狀到裝置研發、鐵汁熬煉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改良。他在家裡反複測試研究,創新設計出風火輪道具,增加了演出看點。查閱書籍資料,按照科學的配比進行試驗,經過反複的測試,在燒制鐵水中增加多種材料,使得鐵花可以快速融化、不粘、顔色絢麗等顯著特點。演出時,精心設計鐵花與風火輪、火流星等項目搭配起來,表演更加精彩、在鐵花飛濺的“夜空中”上下穿梭,流光溢彩,驚心動魄。

采寫:南都記者 許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