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元一斤!網紅二手書店欲轉讓?老闆說還想再堅持一把

時隔兩年,何澤華再次有了轉讓二手書店的想法。

何澤華的書店叫“九斤書店”,因為在這個店裡,大多數的書都以九元一斤的價格售賣。經過多年的經營,在深圳,九斤書店是不少愛書人心中的“文化地标”。有人說,逛九斤書店,有一種小時候逛學校外巷子裡的小書店感覺。那種穿越感,讓人流連忘返。

疫情的沖擊,何澤華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做。4月1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挂出了轉讓九斤書店的消息。有讀者問,關門了嗎?何澤華說,“不,書店照常營業,隻是想換個老闆,大家還是可以淘到好書的。”

4月3日,九斤書店轉讓資訊發出去的第三天,在外打工補貼生活的何澤華意外收到了驚喜和感動。

不僅僅是“網紅”藏在巷子裡的寶藏書店

書友們都習慣叫何澤華“老何”,這是多年經營二手書,何澤華與書友們達成的默契。2000年,還在湖北宜昌的時候,老何就做起了二手書生意。2008年,朋友說深圳拉貨的生意好做,老何便放下了二手書生意,在深圳做起了貨車司機和搬貨郎。但這樣的生意遠沒有朋友口中那麼好。一年之後,老何在深圳做起了買賣舊書的老本行。“起初是擺攤,後來擺攤和門店都做。再後來,就隻開店了。”老何說。

位于龍崗區坂田街道和磡村的九斤書店是老何在6年前開的,門面有100平方米。

和磡村是坂田街道一個熱鬧的城中村,村口的五和站地鐵10号線和5号線交會。老何的九斤書店在靠近主街樓棟的第二排,算是熱鬧中一方幽靜的所在。

跟周邊的店鋪相比,九斤書店的招牌算是顯眼。一走進大門,便可以看到一個電子秤。這便是在九斤書店結賬的關鍵物件——大多數書,稱重計費,九元一斤。老何說,九元一斤的價格,折算到每一本書上,非常實惠。這也是為什麼九斤書店開張後,越來越出圈,越來越多人來打卡的重要原因。在一些網站,到老何的九斤書店打卡的文章不計其數,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書店。

書友在稱呼九斤書店為網紅書店的同時,往往喜歡在這前面加上“寶藏”兩個字。因為在這裡,總會有意外的收獲。老何說,光擺在鋪面的書籍就有1萬多冊,這還不加倉庫裡的。有人在這裡找到了國内稀缺的英文原版書,還有的人在這裡收藏到了久尋不得的絕版書籍。“寶藏”加“網紅”,讓九斤書店成為了不少深圳愛書人心中的文化地标。

遭遇寒冬,今年一天營業額最低隻有3塊錢

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老何和他的九斤書店卻遇到了“寒冬”。現在,疫情防控的需要,和磡村進行了圍合管理,通往九斤書店的捷徑被封上。讀者想要到達這個位于二排巷子裡的書店,不得不繞遠。書店也是以損失了不少客流。“今年過年來了之後,就沒有做過多少天生意。好不容易疫情防控形勢沒有那麼嚴峻了,客流也成了問題。”老何說。

事實上,年後來到深圳之後,老何就把店主要交給妻子來打理,他則外出打零工來補貼書店和家用。“不去打工是不行的,收書的成本,店租、房租以及日常開銷都需要錢。現在光靠書店的營業額撐不起來。”老何說,今年,營業額最低的一天隻進賬3塊錢。

其實,就在今年之前,老何的九斤書店創造了這麼多年來的營業額高峰。2021年,深圳的疫情形勢較為平穩,加上網上衆多“自來水”帶貨,老何的九斤書店客流不低。2021年初,著名主持人劉儀偉的一檔綜藝節目走進了老何的九斤書店。當年4月,節目播出以後,老何再次火了一把。“有一個老師他們學校圖書館采購,一次就在我這裡買了幾萬塊錢書。這是節目播出之後發生的,我猜那個人可能是劉儀偉老師的朋友。”老何說。

縱觀這三年,老何的二手書生意可謂是起起伏伏。2020年,受疫情影響,他也一度想要關店。在衆多書友的支援下,書店起死回生并在2021年營業額達到高潮。2022年初,更像是在重演2020。

房東減租書友捧場,老何想再堅持一把

4月1日,這天是愚人節,老何在朋友圈和書友群發出了書店轉讓的消息。“書友們以為是愚人節玩笑。”老何笑着說,笑裡有些酸楚。其實,這是他考慮很久做出的一個決定。畢竟,做二手書生意20多年,沒有人比他更愛九斤書店。這是他的生計,也是他的生活。

老何的轉讓資訊在書友群中炸開了鍋。這麼多年了,對于很多人來說,逛九斤書店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書友們紛紛在群裡給老何出主意。有人建議他轉為線上,有人建議他搬到一個離學校更近的地方,還有人說等假期一定要再去老何的書店捧捧場。

讓老何沒有想到的是,這種“捧捧場”并不是一兩個書友的想法。

4月3日,這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老何沒有休息,依舊外出打零工。下午,老何因為有事,讓妻子去工廠頂了他的班,自己回到了書店。走到書店門口的那一刻,老何有些傻眼——眼前穿梭的人群,是他今年以來見過最多的客流。

老馬跟老何認識不知道多少年了。老何說,他倆在其還在擺地攤的時候就認識了。老馬是書籍愛好者,平時總喜歡光顧老何的書店。“習慣了,每周都來,愛買書。”老馬說,當看到老何發出的轉讓資訊,他心裡充滿着不舍,希望書店能好好地開下去。

王女士則是九斤書店的新書友。4月3日這天,她跟朋友從南山區專程過來是為了“拔草”。“在一個app上看到有人推薦,說有很多英文原版書。是以趁着假期就來了。”王女士說,她并不知道老何想要轉讓書店的事兒。作為新書友,她也希望老何能夠堅持下去。

其實,老何的房東周先生也看了老何的難處。他決定為老何減租2000元,幫助他渡過難關。

内心裡,老何其實并不想轉讓他的九斤書店。“還是想繼續做的,畢竟我做了一輩子二手書。我50歲了,也不會别的。”看着那麼多人的支援,老何說,如果可以的話,他想再堅持一把。

“實在不行我就去路上舉牌,告訴大家這裡有個書店,給客人引路。”老何說,他也打算把到九斤書店的路線制作成短視訊,發在社交網絡上,再堅持一下,跨過眼前這個坎兒。

采寫:南都記者 顔鵬

聲音

“不去打工是不行的,收書的成本,店租、房租以及日常開銷都需要錢。現在光靠書店的營業額撐不起來。”

——老何說,今年,營業額最低的一天隻進賬3塊錢。年後來到深圳之後,老何就把店主要交給妻子來打理,他則外出打零工來補貼書店和家用。

“實在不行我就去路上舉牌,告訴大家這裡有個書店,給客人引路。”

——老何說,他也打算把到九斤書店的路線制作成短視訊,發在社交網絡上,再堅持一下,跨過眼前這個坎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