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作者:人文之光網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市正在大力推進書香京城建設,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自2016年起,北京市出台多項政策,為實體書店的發展保駕護航。在包容多元文化的特色書店裡,全民閱讀真正融入了大衆的生活。

  探索京城曆史文化

  北京是曆史文化名城,中軸線是中國城市文化和空間形态的傑出代表。縱觀北京的中軸線,沉澱了不同時期的北京人文曆史文化。近年來,北京中軸線申遺成為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工作。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 圖檔來源:千龍網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坐落于地安門内大街1号,在中軸線上“鬧中取靜”。雁翅樓古色古香的磚木結建構築風格,與中國書店閱讀文化氛圍融彙,自2015年開業以來,這裡就是書香北京的一張靓麗“名片”。

  2022年4月20日,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書店二層正式開設中軸線文化閱讀空間,通過開展以“中軸文化”為特色主題的古籍展覽、文化講堂、讀書會、線上直播等多樣活動,帶領讀者探索深遠悠長的北京城市曆史。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内景 圖檔來源:千龍網

  在西側一層的陳列銷售區,圖書類别涵蓋古籍、文史、藝術、社科、傳統國學等;經營項目涉及文房四寶、工藝品等;同時提供中國書店特有的古籍修複、古舊書收售等服務。

  600年前,雁翅樓守衛着北京的皇城;如今,雁翅樓守護着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園。中國書店董事長張東曉對中國書店未來的發展有明确的目标:“作為推動‘書香北京’‘書香西城’建設的惠民公益閱讀項目,在未來,我們還會将文化傳承和讀者需求結合得更好,讓文化活動更多元、更深入和更細緻地開展下去。”

  用閱讀守護文物古迹

  在西城區磚塔胡同東口,萬松老人塔下,一座青磚灰瓦的古樸小院坐落于此。四合院式的建築,院内一南一北各有兩間書屋,與已有800餘年曆史的磚塔久久相伴。黑底金字的招牌介紹了這座院子:正陽書局。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正陽書局(孫戉 攝) 圖檔來源:京報網

  從始創到搬遷,由廊坊二條輾轉到西四,正陽書局最終選擇與萬松老人塔為伴,而“用閱讀守護文物古迹,以出版傳承京城文脈”始終是其不變的追求。

  “經營這樣一家書店,實作了我作為一個北京人,傳承守護北京曆史文化的初心。”書局創始人崔勇說,“我想通過閱讀參與北京曆史文化保護工作,以文化作為核心驅動力,促進城市複興及街區更新的良性發展。”如今,正陽書局作為北京市文物建築活化再利用的重要成果,成功入選《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一書。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正陽書局内景 圖檔來源:首都之窗

  來自法國的安立明是這裡的常客。“這裡既有對當下的介紹,也有一些曆史的珍藏本。”安立明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我很喜歡這裡的氛圍,無論是書本内容還是建築都很有特色。”

  作為北京目前唯一一家隻經營北京曆史文獻類書籍的特色書店,除了7萬多種藏書,書店裡還有大量地圖、老照片、曆史文獻等資料,在最大程度上為讀者複原老北京的風貌。

  如果說正陽書局見證并記錄了北京過往的悠悠歲月,那麼内觀堂書店,則為北京人保留着最童真而質樸的回憶。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内觀堂書店外觀 圖檔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轉過繁華的商業街,在大栅欄的胡同中尋覓,内觀堂就“藏”在鐵樹斜街。書店被各種舊書和老物件兒布置得滿滿當當,從踏入屋内的那一刻,書友就仿佛坐上了時光機,穿越回了童年。

  一進入書店,便能聽到老式的海燕牌收音機播放着懷舊的歌曲,鐵皮玩具、舊照片、糧本、紅寶書……承載着童年記憶的物品出現在書店的各個角落,讓這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私人博物館。不僅如此,在這裡,目光所及盡是各式各樣的老舊書籍,絕大部分都來自親朋好友的捐贈,沒有特定的種類,但内容豐富:曆史、人文社科、哲學、小說、雜志、課本、連環畫,還有大量外文舊書,幾乎把這間書店占滿。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内觀堂書店裡的老式收音機 圖檔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我沒有追求盈利多少的念頭,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事。”對書店負責人姚彬而言,内觀堂書店的意義早已超過了書籍本身,“在這個位置開一家書店,可以和街坊四鄰聊聊天、打聲招呼,這種親切感隻有胡同才能有。”

  吸引年輕人來打卡

  在一條條鬧中取靜的胡同裡,有不少書店以獨特的個性和氣質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來打卡,逐漸形成特色書店的新潮流。

  走在北京東城區東四北大街,你會注意到一個幾乎和周圍融為一體的灰色長方形盒子式建築,面朝馬路是幾扇落地窗,落地窗上方,寫着“山海四合”,這就是山海四合書店。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山海四合書店 圖檔來源:北京東城官方釋出微信公衆号

  設計、詩集、時尚……來自世界各地的讀物經過精挑細選在這裡彙集,吸引着不同的人群前來挑選。展陳在這裡的讀物是向全年齡開放的,小朋友可以在這裡找到藝術興趣,成年人也可以從童心繪本中尋回天真。

  “山海四合”裡的山海代表着世界,四合有着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意思,大家從各處而來,在這裡不期而遇,通過書籍踏上一段“世界靈感之旅”。“店鋪内不僅有精選的中文圖書,也有很多外文原版書、雜志,會有一些外國人來選購。”負責人潘崇告訴我們。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山海四合書店内景 圖檔來源:北京東城官方釋出微信公衆号

  這裡常常可以看到外國讀者在店内駐足,點上一杯咖啡,坐在落地窗前靜靜閱讀或是工作。通過打造這樣的書店空間,為城市居民以及國際人士營造更加豐富多元的閱讀氛圍。

  因為位于胡同邊,書店與社群的聯結非常緊密。2023年11月,這裡舉辦了一場《鳥鳴時節》的書籍分享會,宣傳書籍的同時也傳播了鳥類保護知識和意識,赢得了社群居民的一緻好評。

  擁抱世界、充滿“國際範兒”的還有一家世知書店,它坐落于東城區幹面胡同51号,世界知識出版社院内。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86年的世界知識書店——一間在當時為數不多可以買到中國外交領域書刊的大衆書店。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世知書店 圖檔來源:中國金融家雜志微信公衆号

  世知書店主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等外交領域的圖書。從國際問題研究、國際政治觀察等學術著作,到世界曆史尋蹤、外交官傳記等文學作品;再從環球文化旅行、各地風光圖集,到世界經典譯作、多語種工具類書籍,書架上陳列的每一本書,都經過仔細甄别和用心篩選。

  結合全球各地文化特色,以“世界和平”為主題,按“五大洲”風格布局,書屋内随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工藝美術品,每個細節背後都有一段中國同世界友好交往的故事。

  書店内還有一間特别“咖啡屋”,這裡使用的咖啡豆不僅有來自大陸雲南省的咖啡品種,更有來自肯亞、埃塞俄比亞、越南、巴西等世界優質産地的咖啡豆,甚至還能喝到牙買加藍山、印尼貓屎等極具特色的咖啡。

  咖啡與書相伴,文化與外交同行,世知書店既是安靜與自在的精神家園,也是中國同世界連接配接的文化紐帶。

  在北京東城北鑼鼓巷裡,也有一家特别的書店。花木翠竹掩映下,有一塊古色古香的木制招牌,上面寫着四個隸體大字——“一定書屋”。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一定書屋 圖檔來源:一定書屋微信公衆号

  踏入書屋,裡面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古樸的書架上擺放着新舊不一的書籍,書架上、茶桌上有着各具特色的擺件。胡同中詩意盎然的書店氛圍,是“書香京城”的另一種縮影。

  “屋裡書目很全,一進門就會有沉下心閱讀的欲望,但是這裡并不賣書,而是單純地為讀者提供一個絕佳的環境和氛圍,更好地沉浸在内心的精神世界之中。”一位顧客說道。

  對于店長邱黎斌而言,在網購日益普及的時代中,線下賣書的意義不是很大,一個安靜的閱讀空間能夠讓人沉下心來看書,這樣的實體空間更有價值。“讓我們一起,與書延續心靈的對話。”邱黎斌說。

  打造綜合閱讀空間

  胡同裡的特色書店成為北京城市更新的視窗,這既是城市的重要閱讀空間,更是屬于胡同居民的文化會客廳。

  在東城區前炒面胡同49号,灰色的牆面上寫着“可能有書”四個字。正如店名,這裡不單單是一個書店,更是一個集展覽、包子鋪、咖啡館、放映廳、自習室等為一體的綜合閱讀空間。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可能有書綜合閱讀空間 圖檔來源:北京東城官方釋出微信公衆号

  進門左轉就是展覽區,牆面多是裸露的紅磚,頗有古樸氣息。店内甯靜祥和,讓人不禁放慢了腳步。走上二樓,是一個安靜的自習室和露台,綠植郁郁蔥蔥,人們可以享受甯靜與陽光。

  “可能有書,不止閱讀,從書籍開始的理想社群生活”是可能有書的經營理念。在書店的設計中,特别讓出了一間廂房的面積作為24小時不關閉的街區休閑花園,為附近居民和讀者提供交流的空間;在門左側是一家包子鋪,走到店門口就能聞到裡頭散發的香氣。

  基于“共生院”的設計理念,“不打擾居民”這一準則被貫徹到所有營運活動中。整個書店呈現“L型”,将臨街的展廳、包子鋪和休閑花園的空間釋放給社群居民,将自身融入到社群生活之中,拓展了胡同區域生活的豐富度與可能性。

  從整合多元功能、打造社群文化空間,到營造舒适的閱讀環境,這家書店為胡同居民帶來了全新的文化生活體驗,是北京城市更新與書香建設相結合的生動寫照。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宣南書店 圖檔來源:北京西城微信公衆号

  宣南地區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該地區的文化被譽為北京文化源頭。如今,在西城區大栅欄街道的小安瀾營胡同,一家頗具舊時典雅風情的宣南書店正坐落于琉璃廠和前門附近的“曲徑通幽處”。

  “我認為胡同才有老北京的感覺。随着社會變遷,這些承載着記憶的小巷越來越少,但我們一直想秉承着老宣南文化的特色,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的文化”,宣南書店的創始人之一李楠向筆者介紹當初選址的理由。

漫步京城特色書店

宣南書店内景 圖檔來源:北京西城微信公衆号

  2023年10月,宣南書店正式開業。店裡陳列着一系列介紹北京民俗和市井文化的書籍,但這裡承載的功能遠不止于閱讀。讓宣南書店更為熱鬧的,還要數這裡舉辦的各種活動:特色研學、非遺風筝制作、青花瓷琺琅、插花、剪紙……内容廣泛,妙趣橫生;定期開展的文藝彙演,讓周邊居民能聽到道地的相聲評書,看到生動的戲曲表演。

  “之前路過的時候以為是民居,走進來卻發現别有洞天,不僅拍照出片,書籍更是豐富,感覺濃郁的老北京氣息都在這裡沉澱,真是閑暇時候的好去處!”家住大栅欄附近的王女士經常來這裡坐一坐,在她看來,宣南書店是一個能在快節奏生活中為人們營造出輕松氛圍的好去處,讓人能夠放下疲憊,獨享屬于自己的安逸時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5月3日,第5版;作者:嚴冰、胡曉曉、李欣然、楊林娜、方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