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年貨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濃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你知道嗎?春節期間,咱洛陽不少象征年味的民俗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春節将至,洛報融媒記者采訪了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非遺科相關負責人,盤點“魅力十足”的省級、市級非遺項目,為您備好“非遺年貨”。

非遺年貨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濃

大裡王獅舞

●大裡王獅舞

在洛龍區白馬寺鎮大裡王村,有一門民間藝術——大裡王獅舞,鑼鼓喧天中雄風浩蕩,閃轉騰挪間豪邁激昂,多年來深受百姓推崇,被稱為“河洛一絕”,是當地逢年過節必演的王牌節目。

大裡王獅舞屬典型的北派獅舞,表演奔放灑脫,剛猛矯健,通過大幅度、剛勁雄渾的舞姿,表現獅子威武的氣質和勇猛的神态,整個過程極重氣氛渲染。在金鼓齊鳴的氛圍裡,民間藝人通過跳躍、跌撲、騰翻、打鬥、登高履險等,将獅子的威猛氣勢表現得淋漓盡緻。

非遺年貨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濃

孟津打鐵花

●孟津打鐵花

孟津趙嶺村的打鐵花風俗起始于宋代,鼎盛于明清。舊時,因附近村鎮冶鐵技藝發達,是以趙嶺村以雲遊四方補鍋為生計的爐匠頗多。每逢春節,爐匠們回到村子裡便集聚在一起,支起炭爐,化鐵為汁,抛灑空中,鐵水四散,形成璀璨絢麗的鐵花,以此娛樂鄉親,歡度佳節,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業興旺,老百姓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打梨花,也稱打鐵花。

孟津打鐵花的原料以白鐵為佳,每打一回鐵花,都要壘一個爐竈,然後把裝滿鐵塊的坩埚放進去,火燒約一個半小時,将鐵塊化成沸騰的汁水,有火花飛濺,鐵水即為燒成。表演時,一人用勺子舀出鐵計抛向空中,另一人用蘸過水的木鍁奮力擊打,二人配合默契才能打出像菊花淩空綻放的景象。打鐵花場面恢宏壯觀、氣勢磅礴,呈現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場景,頗受百姓歡迎。

●陳屯社火

陳屯社火始創于清初,流傳于洛龍區白馬寺鎮陳屯村一帶。如今,陳屯社火已成為一項内容健康、形式活潑、生動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是一個儲存較完整的社火模式。每當逢年過節或舉行重大活動,陳屯社火便會閃亮登場。

陳屯社火主要有排鼓、撓閣、“老漢背妻”等表演組成。陳屯排鼓鼓歌優美,套路多樣,有“撞撓镲”“排鼓攪”“交槌”等特色鼓點。撓閣,又叫背裝,是一種群體表演藝術,融體育、舞蹈、音樂、繪畫于一體。“老漢背妻”是陳屯社火的一大絕活,一人表演兩個角色,真假難辨。

非遺年貨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濃

九蓮燈

●九蓮燈

九蓮燈是新安縣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多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或舉辦廟會時表演。九蓮燈之是以獨特,一是舞樂高雅,有固定的曲牌;二是燈用蠟燭配方特别,暴露在外,風再大,也不會熄滅;三是有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

九蓮燈在表演時,還能以燈組成各種吉祥文字。其表演内容很多,可随編随演。

為使表演更有氣勢,九蓮燈伴奏樂器也有很大變化,原先以絲弦管樂為主,後配以鼓、镲、铙、钹。演出隊伍也由原先的二三十人增至現在的百餘人。表演時,彩旗招展,氣勢頗為壯觀。(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李冰 通訊員 栾海甯 裴俊虎)(本文圖檔均為資料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