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遗年货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你知道吗?春节期间,咱洛阳不少象征年味的民俗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将至,洛报融媒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科相关负责人,盘点“魅力十足”的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为您备好“非遗年货”。

非遗年货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浓

大里王狮舞

●大里王狮舞

在洛龙区白马寺镇大里王村,有一门民间艺术——大里王狮舞,锣鼓喧天中雄风浩荡,闪转腾挪间豪迈激昂,多年来深受百姓推崇,被称为“河洛一绝”,是当地逢年过节必演的王牌节目。

大里王狮舞属典型的北派狮舞,表演奔放洒脱,刚猛矫健,通过大幅度、刚劲雄浑的舞姿,表现狮子威武的气质和勇猛的神态,整个过程极重气氛渲染。在金鼓齐鸣的氛围里,民间艺人通过跳跃、跌扑、腾翻、打斗、登高履险等,将狮子的威猛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非遗年货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浓

孟津打铁花

●孟津打铁花

孟津赵岭村的打铁花风俗起始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旧时,因附近村镇冶铁技艺发达,所以赵岭村以云游四方补锅为生计的炉匠颇多。每逢春节,炉匠们回到村子里便集聚在一起,支起炭炉,化铁为汁,抛洒空中,铁水四散,形成璀璨绚丽的铁花,以此娱乐乡亲,欢度佳节,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业兴旺,老百姓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打梨花,也称打铁花。

孟津打铁花的原料以白铁为佳,每打一回铁花,都要垒一个炉灶,然后把装满铁块的坩埚放进去,火烧约一个半小时,将铁块化成沸腾的汁水,有火花飞溅,铁水即为烧成。表演时,一人用勺子舀出铁计抛向空中,另一人用蘸过水的木锨奋力击打,二人配合默契才能打出像菊花凌空绽放的景象。打铁花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场景,颇受百姓欢迎。

●陈屯社火

陈屯社火始创于清初,流传于洛龙区白马寺镇陈屯村一带。如今,陈屯社火已成为一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一个保存较完整的社火模式。每当逢年过节或举行重大活动,陈屯社火便会闪亮登场。

陈屯社火主要有排鼓、挠阁、“老汉背妻”等表演组成。陈屯排鼓鼓歌优美,套路多样,有“撞挠镲”“排鼓搅”“交槌”等特色鼓点。挠阁,又叫背装,是一种群体表演艺术,融体育、舞蹈、音乐、绘画于一体。“老汉背妻”是陈屯社火的一大绝活,一人表演两个角色,真假难辨。

非遗年货魅力足 河洛大地年味浓

九莲灯

●九莲灯

九莲灯是新安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多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或举办庙会时表演。九莲灯之所以独特,一是舞乐高雅,有固定的曲牌;二是灯用蜡烛配方特别,暴露在外,风再大,也不会熄灭;三是有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九莲灯在表演时,还能以灯组成各种吉祥文字。其表演内容很多,可随编随演。

为使表演更有气势,九莲灯伴奏乐器也有很大变化,原先以丝弦管乐为主,后配以鼓、镲、铙、钹。演出队伍也由原先的二三十人增至现在的百余人。表演时,彩旗招展,气势颇为壮观。(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冰 通讯员 栾海宁 裴俊虎)(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