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澱百家品牌回報、多賽道企業實戰經驗,預見品牌線上營銷2022

沉澱百家品牌回報、多賽道企業實戰經驗,預見品牌線上營銷2022

2022年初,内容平台與電商平台動作不斷,平台互相融合、電商競賽增效提速的趨勢得以延續。例如,淘寶釋出2022年直播激勵計劃,支援中腰部及新達人成長;抖音App上線“源頭優選”頻道;快手小店新增多個本地生活行業相關的一級類目。平台在不斷嘗試中探尋商業化的新增量,流量場域被激發出更多可能性。

流量平台的多樣生态也為2022年的品牌營銷打造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全觸點布局成為品牌的主流趨勢,入局玩家亟需厘清線上營銷生态、深入了解各平台玩法、根據自身品類與賽道打出營銷組合拳。

這對品牌營銷團隊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需要包含内容生産、達人種草、流量采買、直播營運、資料分析等多個職能崗位。挑戰前所未有,但也意味着隻要品牌保持對流量平台的深度探索,線上營銷就極有可能跨越營銷範疇,成為品牌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基于上述生态變化,CBNData(第一财經商業資料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釋出《2022品牌線上營銷流量觀察報告》,以品牌視角,從内容鋪設、流量、營銷矩陣、電商現狀等多元度逐一拆解六大流量平台的營銷生态,為品牌、機構以及平台從業者提供全景式描繪與參考。

品牌線上營銷關鍵詞:

增加投入、多元觸點、效果喜憂參半

作為流量江湖中的重要玩家,品牌實踐最能反應真實作狀。從2020年開始,大量品牌加速數字化轉型,根據CBNData釋出的《2021品牌線上營銷調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這一趨勢在各個品類得以延續,其中超過70%的品牌2021年增加了線上營銷投入,隻有不到15%的品牌減少此項投入。

從具體投入金額分布來看,500萬似乎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分界線,此次參與調研的品牌線上營銷投入金額在500萬以内的占比将近50%;品牌成立年限與投入金額則大緻呈現正相關趨勢,成立10年以上的成熟品牌中,超過30%投入金額在5000萬以上,不難窺見成熟品牌線上上營銷投入的決心與力度。

沉澱百家品牌回報、多賽道企業實戰經驗,預見品牌線上營銷2022

對品牌而言,隻有通過多元的營銷管道,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品牌心智的完整觸達與閉環的建構。問卷顯示,2021年品牌在抖音、小紅書和淘寶三大平台的營銷投入明顯增多,其中超過70%的品牌選擇抖音重點投入。品牌在這三大平台增加投放,也側面說明短視訊、電商以及内容種草平台已經成為線上營銷的主要觸點。

從電商平台到内容平台,品牌進行不同力度的全方位布局,建構了線上營銷生态多點開花的局面。而這一探索并未結束,2022年品牌除了延續在短視訊及電商頭部平台的重點投入外,也開始進一步關注私域管道。CBNData問卷調查發現,超過10%的品牌在該管道有優先投入營銷預算的意向,位列第三。

雖然諸多品牌都在2021年增加了線上營銷的投入,但營銷終究是一門需要考慮投入産出的生意。問卷顯示,38%的商家認為2021年線上營銷效果基本符合預期,與此同時,也有45%的商家認為線上營銷效果不及預期。品牌的2021年複盤,基本呈現出喜憂參半的态勢。這樣的态度分布也延續到了品牌對于未來線上營銷的預期之上。接受調研的品牌商家中,對2022年的線上營銷預期較為樂觀的比例最高,達38%,不過态度悲觀與無法判斷的占比也接近三分之一。

流量江湖玩家拆解:

自播試錯、内容種草擴圈、探尋新增長空間

在資料層面的洞察之外,CBNData還聯合Yigrowth走訪了美妝、護膚、速食、咖啡等細分品類的品牌以及短視訊營銷、MCN、私域等領域的企業,更深入了解他們在流量浪潮中的收獲與經驗沉澱。

與問卷結果相呼應,多平台開展自播、進行内容種草的擴圈實驗是受訪品牌的共同點。

其中,抖音電商2021年提出“興趣電商”概念、商家扶持政策不斷,湧入抖音自播是品牌們2021年的布局重點。但在順應行業趨勢的基礎上,品牌直播操盤時面臨諸多實際問題,大至全面投入還是淺嘗試水、自營還是尋求服務商代營運等戰略選擇,小至營運試錯容忍度、矩陣賬号數量等某一環節的決策。并非所有品牌都能立刻找到正确答案,多個品牌向CBNData表示是在試錯中逐漸摸索經驗。

沉澱百家品牌回報、多賽道企業實戰經驗,預見品牌線上營銷2022

這意味着,品牌需要在不同階段細化自播目标與相應的營運措施,而不僅僅單純追求短期高銷量與回報率、盲目跟随爆品流量玩法。蕃茄蛋聯合創始人羅锴基于服務品牌的經驗,認為品牌在抖音直播快速賣貨起量的前提是“産品功能秒懂且唯一或國際大牌”,否則教育種草的投入必不可少。

長遠來看,品牌、服務商共同認為,自播的意義正在超出賣貨範疇,成為提升品牌影響力、沉澱長期價值、實作“品效銷合一”的管道。

直播之外,鋪設内容種草仍是品牌線上營銷的必要環節。不同于初期簡單粗暴的鋪量式打法,品牌需要根據所屬品類、目标人群畫像、品牌調性等因素,選對初始平台,并順應不同階段的需求确定擴圈時機、各平台的布局力度。

當平台間的流量争奪、品牌對公域流量的争奪進入白熱化,玩家們也在尋找新的突破點,将眼光移向海外市場、私域領域。在海外市場,雖然TikTok的商業化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基于其流量規模,已有多家服務商、MCN看好TikTok帶貨直播,搶先布局。随着平台商業化推進,資料精準度、投流有效性也存在進一步提升空間,将帶來适合海外市場的新玩法。

此外,CBNData走訪過程中,“私域”在品牌未來的營銷計劃中被反複提及。但品牌是否适合做私域?恒星私域工廠廠長肖逸群認為,這取決于品牌所屬品類的客單價與複購率、實際訂單量、創始人風格等多種因素。布局私域也遠不止搭建社群那麼簡單,挑戰的是品牌在産品矩陣、引流、品牌文化塑造、内容生産、營運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沉澱百家品牌回報、多賽道企業實戰經驗,預見品牌線上營銷2022

2021年以來,流量平台的邊界逐漸消弭,内容種草、直播戰火愈燃愈烈。身處其中的品牌,或主動入局,或被動追随,都難以置身事外。無論結果是喜是憂,品牌都能夠從2021年的經驗中,從其他品牌的方法論中,為下一步布局尋找到可借鑒之處。CBNData通過調研品牌2021年的營銷投入與效果、2022年的預期與計劃,細緻拆解不同類型企業的打法,試圖在2022年的不确定性中,為品牌判斷局勢提供一些參考。

作者 | 楊蕾、梁欣

編輯 | 鐘睿

設計 | 陳安曼、陳玮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