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訓練分享 【彙報成就思想力】

前幾天公司組織了一期教育訓練:彙報成就思想力。在這裡總結、分享一下。

在各種不同的職業生涯中,寫彙報可以說是避免不了的,即使是我等程式員也免不了要寫些彙報性的資料給上司看,比如做新功能的研究報告,目前軟體運作狀态報告,評估需求可行性報告等,做到小上司的話要寫的報告估計更多,可能為手下争取一些權益、福利什麼的要寫份報告。一份好的彙報打動上司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即使訴求不成功也會讓上司記住你,因為這可以展現你思維的缜密。這篇就是講報告怎樣寫才能打動上司,讓上司同意你的要求,讓你學到寫一份好的彙報的思路,學好了搞不好寫請上司加薪的報告的成功率也會大不少哦,咳。。。

繼續正事,我們把彙報分成三種類型,

資訊性彙報:提供資料、事實、反對以及其他資訊類型,沒有任何分析或推薦意見,目的是為了展示一些東西,如我們寫年終總結或項目進度,這個最簡單。

分析性彙報:即提供資訊又提供分析,也可以包含推薦意見,這就比如我們寫新功能的研究報告,分析可行性,評估風險回報,推薦程式設計平台等,這個難度一般。

方案建議書:為内部或外部的閱聽人提供精心組織的說服意見,這裡要注意是說服性的,目的是為了使閱聽人滿足你的需求,如組長為團隊成員争取福利,就需要說服上司同意這項建議,這個難度頗大。

這次教育訓練主要是講分析性彙報和方案建議書,因為資訊性彙報相對簡單,不過老師講這個的時候倒是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教育訓練叫【結構思考力】,把這次教育訓練的思想用來寫資訊性彙報倒還不錯,當然,對于其他彙報也實用,這裡先簡單介紹下:

【結構思考力】主要思想隻有四個字,論證類比。

論:結論先行,資訊性彙報要讓上司第一眼看到重點。比如寫年終總結,不能通篇一段話,沒有重點,不說上司吧,正常也很難通篇看下去。可以為每個細節加上小标題,如1. 做了N個新功能,使使用者需求得到滿足,2,解決了M疑難雜症,3,通過讀書實作自我成長等等。

證:以上統下,當有觀點沒用,還得需要陳述對應的事實來證明你的觀點,做了多少功能你得列出來,解決了什麼問題得說清楚,讀了哪些書等。

類:歸類分組,同樣類别的觀點放在一起,不能東拉西扯,憑感覺,寫到哪算哪。

比:邏輯對比,有對比才有發現,年終總結還需要回頭看看去年的自己,對比來突出現在的成長。

當然結構思考力不光是講這些,這是其中一部分,我覺得結構思考力主要還在于思維方式的變化,使思維有章可循,而不是簡單根據經驗來做判斷。

下面還是回到這篇文章的重點:分析性彙報和方案建議書。

我們說寫這種彙報一般可以分為三步:計劃,撰寫和呈現,我們一個一個來講。

第一步:計劃

對于一份比較重要的彙報,做好計劃很重要,計劃也可以分為三部分:

一、确定目的

先确定你寫這份彙報的目的,是分析性的還是建議性的,目的是要達成什麼,沒有目的這彙報也沒什麼意義了。

二、閱聽人分析

接下來可以分析一下這份彙報的閱讀者也就是閱聽人,因為帶有一定的目的,要實作這個目的,首先需要換位思考,站在閱聽人的角度想問題,分析他的痛點在哪裡。

1. 接受程式,閱聽人對你的彙報目的是歡迎還是質疑。如果接受程式高的話适合開門見山,比如組長為團隊成員争取福利,如果上司本來就有這個意思的話,那不如開門見山直接說好了,拐彎抹角反而不好。如果接受程式低,那開門見山就不合适了,上司剛看了你的彙報前面一段話就不想看了,後面寫得再好也沒用,這時可以以間接方式提目的,可以先說最新團隊團結努力,成績斐然,講事實,擺道理,最後再說目的,這樣上司容易被打動。

2. 價值觀,要看閱聽人在乎什麼,包括他的職位立場和個人立場,你要站在他的立場看問題,你争取團隊福利可以,但對上司來說并沒有直接利益,彙報裡得寫清楚他在乎的東西,比如團隊福利得到提高使團隊凝聚力增強,對公司的認同感增強,團隊更加穩定,工作效率也會更高,對公司的貢獻也就越大。這才是上司在乎的,他還真管你的福利呀,站在他的立場:團隊業績好很重要,因為這也就是他的業績。

3. 期待,閱聽人可能會對你的彙報有一定的期待,比如我寫這篇文章,對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能夠覺得漲些姿勢點一點推薦什麼的。閱聽人跟着标題是進來看的人,不能一開始就分享吧,閱聽人帶着能學到什麼東西有什麼好處的期待,那我得把好處先列出來才能吸引你讀到這裡吧。

三、策劃要點

這個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

1. 先推銷問題還是先推銷解決方案?

2. 用直接方式還是間接方式?

3. 為什麼這個議題重要?

4. 麻煩出在哪裡?

5. 情況最初是怎麼産生的?

6. 從何時開始的?

7. 能否找到可參考的情況(從标杆企業或競争對手那裡)?

8. 能提出哪些關于原因的假設?

9. 如何驗證或排除這些假設?

10.能帶來哪些閱聽人會認同的收益?

這些問題可以在寫報告前問下自己,當然不是每個都是必需的,目的不同,問的問題也不一樣,需要自己掌握。

第二步:撰寫

有了計劃,我們可以把彙報的架構搭好,确定了目的,了解了閱聽人,策劃好要點,心裡大概就有些文章的思路了。但要寫得有說服力,還需要更好的撰寫來實作。

撰寫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事實、觀點、建議、預測

一、事實

事實是人物以及情景兩個部分的綜合内容,客觀發生的,明确的内容,對此聽到的人和說的人的了解是相同的。

寫事實的時候需要注意細節,細節描述得越好越容易打動人,我們中國人有個特點就是什麼都喜歡說得很含糊,差不多,還行,過得去,就這樣等,對于廚藝更是這樣,鹽少許,味精适量,油一小勺(徒弟:"多大勺"。師傅一馬勺敲腦袋上,長個大包,師傅:"跟這包一樣大的勺,記住了吧")。。這些基本得靠不停試錯才能真正學到手。我們講報告的時候最好不要說這個軟體差不多可以承受壓力,這種說法不能讓人信服,上司會覺得這事不太靠譜,如果以實際資料來說明,比如在峰值多少的時候軟體正常工作,正常運作多長時間等,加上圖表的話就更能讓上司滿意了。當然資料也不是越多越好,這樣會陷入資料中搞不清楚真正目的,在重點的部分用詳細資料證明就好。

事實也非常注重比較,沒比較難看出進展,比如講業績,你得把過去幾年的業績拿出來與今年做個對比,或者軟體,你看react剛出來就拿angularjs做對比,小米開釋出會總說友商怎樣怎樣,是吧,有對比才有吸引力,幹講誰知道有多好。

講事實還需要注意次序,用得比較多的是時間,不能過去現在不停換來換去,關系理順了才能讓人更容易了解。

二、觀點

觀點是一個人自己對待事物的判斷以及确定性的結論,觀點是主觀的,可以質疑的。相對事實來說,觀點比較難以說服别人,單獨的觀點并不能影響擁有不同觀點的人,需要以事實陳述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以上面的事實是可以為觀點服務的。

當然,有些牛叉的演講者光是觀點也能得到很多共鳴,一套一套的,引經據典,其實全是自己的看法,說得激情四射,不理性的人很受這套。

對于理性的人來說,你可以說出你的觀點,但必須要有事實來做基礎,才有可能說服我。

那對于彙報來說,觀點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觀點要清晰,不清晰的觀點說明你自己對這個觀點也沒把握,那還談什麼說服别人呢。

然後觀點獨到,鮮明,想到别人沒想到的,這樣對别人的吸引力也越大。

對于我來說做到第一點就好了,不想太多,哈哈。

三、建議

你的彙報目的可能是想讓上司做出一個行動,什麼行動可以在彙報中明确指出。如果含糊其辭,上司可能會贊同你的觀點但不做出實際行動。

做建議也是有技巧的,一條建議往往不夠,因為結果隻有兩種,同意或不同意,但如果再加一條,那選擇立馬多了起來,比方建議A和建議B,上司可以單獨選A或選B,可以先嘗試A再看看B,也可以反過來,可以兩個都同意可以都不同意,可以AB各選部分結合等等,直接拒絕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很多。

四、預測

預測可以分為積極預測和消極預測,表示如果采納了這份報告的建議将會發生什麼事情。

積極預測可以鼓勵閱聽人采取行動,比如說按照這個建議三年利潤翻番,五年上市,哈哈,上司也會心動的吧。

消極預測則是反過來想可能帶來的壞處,以此來修補建議。舉個例子:

公司組織旅遊,這周末去A島旅遊。

消極預測:A島可能有不少同僚去過,去的意願不太強。

修補:打電話咨詢A島新出了哪些好玩的項目,寫到郵件裡。

再消極預測:天氣下雨

修補:提醒在天氣适合的情況下去旅遊,先說好,以免去不成造成大家心塞

再消極預測:安全問題

再修補:組織安全教育訓練,隊長帶急救箱

等等。。這樣修補完成後上司看了是不是會覺得你考慮問題非常全面,給上司留下好印象。

第三步、呈現

通過上面這些,文章基本内容已經寫完,但要注意文章的格式是否合适,分段、大小寫等,是否有錯别字,這些都關系到閱讀體驗,内容寫得再好,别人不願看等于沒寫。

好的呈現可以結合圖表來實作,光是文字的話不容易了解。你看手機釋出商舉行釋出會都會大量運用圖表,不會用一大堆文字,沒人看(樂視好像是個例外)。。

呈現部分講得不多,主要還是寫作方面要養成良好習慣。

現場

另外,老師也簡單提了下做現場彙報。可能大家也有在現場分享過知識的經曆,分享的時候難免有人來挑戰,問些問題,回答這些問題的有個技巧是先做個墊子,什麼是墊子?當别人問完後,你可以說"這個問題問得不錯",這就是墊子,可以讓觀衆覺得你很自信,這時你再組織語言,不要試圖證明對方是錯的,隻要證明你是對的就好。

案例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結合個簡單案例來實踐下:建議公司建個食堂。可以以上面的思路試試看,沒有标準答案,主要是培養一個寫彙報的思路,而不是想到哪寫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