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泉州花燈”手藝人守中求變

[新聞頁-台海網]

元宵節将近,一盞盞精美的花燈悄然出現在僑鄉福建泉州的大街小巷,節日氛圍漸濃。在位于市郊北峰工業區的漢月花燈工作室裡,泉州花燈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傅草藝還在為絡繹不絕的訂單忙碌着。

“春節前後是每年最忙的日子,這幾天經常加班到淩晨。”傅草藝手中的刻紙刀不斷劃動,刀法娴熟細膩,“這兩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意并不樂觀,是以更要抓緊這個機會。”

“泉州花燈”手藝人守中求變

在工作室内制作花燈的“手藝人”傅草藝。 吳冠标 攝

“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曆史悠久的泉州花燈,以獨有的刻紙、針刺工藝和料絲鑲裝技藝聞名海内外,是南方花燈的典型代表。2006年,“泉州花燈”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古城的傳統節日氣息,今年元宵泉州創新性設定了流動花燈展,由電瓶觀光車“小白”們懸挂盞盞花燈,駛過古城裡一個個世界遺産點,為遊客們帶來獨特視覺享受。觀光車上的不少傳統花燈,就出自傅草藝之手。

自17歲起,傅草藝師從福建省梨園劇團道具設計師郭國富學習花燈、刻紙及道具制作技藝,至今已經有26年。師傅去世後,他接過擔子,開始傳承花燈制作技藝。

“當時選擇做這一行主要是因為情懷,不忍心師傅留下的手藝就這樣失傳,也為了能将泉州花燈這種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傅草藝說。

“泉州花燈”手藝人守中求變

傅草藝制作的花燈清新優雅。 吳冠标 攝

傅草藝喜歡以“手藝人”自居。他并不諱言目前手藝人面臨的困境:工作時間長、收益低、市場小、學藝苦、缺資本、缺營運……許多手藝人不得不選擇轉行。

“受制于市場,現在我不隻要當一個‘手藝人’,還得是個‘生意人’,才能勉強養活家庭。”為了傳統花燈制作工藝“生存”下來,傅草藝十餘年來一直在思考、實踐如何将其和現代生活理念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裝飾品、日用品。“這是手藝人的自救,也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

沿着這個思路,傅草藝創立了漢月花燈工作室,把花燈工藝與産品推廣到寺廟、文創産品店等。其中,“美學生活”系列燈具是他較為得意的作品,融入了各種花燈制作技藝,并通過材料革新、技藝革新,裝飾、照明功能俱全,古色古香,清雅自然。

“泉州花燈”手藝人守中求變

無骨針刺花燈的圖案由鋼針刺成,光源從針孔中透出,顯得玲珑剔透。 吳冠标 攝

“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每一種創新都能得到大衆的認可。是以,面對生存與創新的困境,我隻能努力、努力、再努力。”接下來,傅草藝準備把花燈工作室推上抖音等線上平台。

近年來,簡易DIY花燈體驗也是傅草藝推廣“泉州花燈”的一個方向。這些DIY花燈常常包含了蓮紋、蝙蝠紋、祥雲紋、燕尾脊等傳統标志,運用無骨、針刺、刻紙等技藝,能帶給體驗者較深的印象。

“體驗者中,有不少是孩子。”在傅草藝眼中,讓孩子們參與到了解花燈、制作花燈的體驗中來,才能讓花燈融入他們記憶的最深處,“這也是一種傳承和播種方式。” (吳冠标)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