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喝酒臉紅的人和臉白的人,哪個酒量更大?答案讓人意外

在酒桌上,經常會遇到兩類人:一類人,一杯酒下肚,臉色騰地一下就變紅了;另一類,臉色越喝越白。有人說“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也有人說”喝酒臉白的人才是真的能喝“。

喝酒時候,為什麼有些人臉色會變?臉色跟酒量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喝酒臉紅的人和臉白的人,哪個酒量更大?答案讓人意外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喝酒臉紅,那是中毒了!

想知道喝酒後臉色變化的原因,先要大緻了解一下酒裡的酒精(也就是“乙醇”)在進入身體後到底經曆了些什麼,我們的身體是如何處理這些乙醇的。

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會經曆三個代謝過程:

第一步,乙醇被代謝成乙醛;

第二步,乙醛被代謝成乙酸;

第三步,乙酸被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洩掉。

因為第三步代謝過程非常簡單,不用太關注。影響酒精在身體裡代謝的,主要是前兩步。

在這前兩步中,起關鍵作用的是:

第一步中發揮作用的“乙醇脫氫酶(ADH)”——負責把乙醇分解成乙醛;

第二步中發揮作用的“乙醛脫氫酶(ALDH)”——負責把乙醛分解成乙酸。

人的酒量,基本就是有這個人體内這兩種酶的活性決定的。

喝酒臉紅的人和臉白的人,哪個酒量更大?答案讓人意外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關于喝酒臉紅這件事,坊間傳聞“喝酒臉紅是因為酒精分解比較差”,其實不是這樣的,喝酒臉紅恰恰是因為酒精分解得“太快”,後續的乙醛分解速度已經跟不上了,導緻酒精分解産生的乙醛被堆積在體内。

而導緻酒精分解比乙醛分解速度快的原因,可能是分解乙醇的酶太強大,也可能是分解乙醛的酶太弱小。

乙醛這種東西,是有毒的,是如假包換的緻癌物,它一方面會直接刺激人的循環系統,擴張血管,導緻臉色通紅(一些人更明顯,會渾身通紅),另一方面還會刺激腎上腺激素分泌,帶來心跳加快等表現。

是以,很遺憾,喝酒臉紅,說到底是種乙醛中毒的症狀。

喝酒臉紅的人,隻要喝一點兒酒,體内就開始堆積有毒的乙醛,導緻人渾身難受,是以往往酒量非常“弱雞”。

如果硬要喝酒臉紅的人大量喝酒,大量緻癌的乙醛堆積在體内(以肝髒為主),還可能增加患肝癌的幾率[1]。是以,勸酒時,還請放過那些喝酒臉紅的人吧……

喝酒臉白,雖然high卻會突然醉倒!

相比喝酒臉紅的人,喝酒臉白的人好像更悲劇一些,他們不但體内分解乙醛的酶太弱,連第一步分解酒精的酶也很弱雞,酒精隻能在肝髒中被動作緩慢的P450氧化酶慢悠悠地一點一點分解掉。這樣一來,大量酒精在體内無法被分解,就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在體内漫遊。

和讓人産生難受感覺乙醛不同,酒精是一種會讓人感覺很“爽”的東西。它既能麻痹神經,緩解疼痛和不适,還能興奮神經,讓人“好嗨喲”。正是因為酒精對神經系統的這種奇妙雙重作用,讓酒精給人帶來“爽”感,但同時,也帶來了成瘾性。

說回喝酒臉白的人,酒精讓他們“爽”的同時,因為大量酒精進入血液,身體的外周毛細血管會收縮,血液大量向身體内部核心區域集中,皮膚就會顯得蒼白,這也正是這些人臉越喝越白的原因。

當體液中酒精濃度不超過0.1%時,這些人會一邊喝、一邊變白、一邊爽(或者一邊發酒瘋……),看起來好像酒量非常好,不過一旦體液中酒精濃度達到并超過了0.1%,這些喝酒臉白的人就會“突然不行了”,直接醉倒昏迷。而且這個時候,他們也很容易出現急性酒精中毒。

即便不發生急性酒精中毒,這些喝酒臉白的人,仍然必須面對大量攝入酒精帶來的肝癌風險。

是以,勸酒時,也請放過那些連酒精都沒法好好分解的“白臉人”吧……

喝酒臉紅的人和臉白的人,哪個酒量更大?答案讓人意外

究竟什麼樣的人酒量大?

真正的人中酒仙、酒鬼中的戰鬥機,是那些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雙強的人。他們整條酒精代謝鍊路通常無比順暢,基本可以做到酒倒進去,二氧化碳和水跑出來,臉不紅也不白,既不難受,也不會high過頭。

這樣的人,基本都是命運的寵兒,他們天生具有超強的ADH和ALDH基因,那些一杯酒下肚就臉紅或者臉白的人,隻有羨慕的份。

是以酒量這東西,靠練是練不出來的。讓那些一喝酒就臉紅或臉白的人練喝酒,簡直就是在讓他們不斷受罪。

這些酒量大的人能在酒桌上識别出來麼?其實他們還是有些特點的。

下次在酒桌上,你可以仔細觀察下,那些真正酒量好的人,其實是那些一喝酒就開始滿頭大汗的人,還有那些一兩杯就開始跑廁所“走腎”的人。因為他們分解乙醇和乙醛的酶都非常強大,迅速把酒精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出汗和排尿都排出體外了[2]。

酒桌上遇到這類人,最好有點數,千萬不要跟他們拼酒。

審稿專家:一節生姜 |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

參考文獻

[1]Brooks P. J., Enoch M. A., Goldman D., Li T. K., Yokoyama A.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 PLoS medicine, 6(3), e1000050.

[2]朱孔錫,閻明.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基因多态性與酒精性肝病關系的研究現狀[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3,19(5):273-275.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03.05.007.

*本文配圖皆來自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