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名家|馬淑琴:用詩的泉溪之水浸潤童心

對話名家|馬淑琴:用詩的泉溪之水浸潤童心

馬淑琴,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作協第七、八、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詩歌學會第三屆理事,北京作協理事,北京市門頭溝區作協主席。著有詩集《放歌京西》《山月》《不朽的風景》《炊煙扶搖》《馬淑琴詩選》《母親是一條河》和散文集《書琴散文》。

作者:北京作協理事 北京市門頭溝區作協主席 馬淑琴

兒童的天性中帶有天然的詩性,一顆純淨的童心離詩最近。童心與詩,有着天然的聯系,即使成年人,隻有永葆一顆童心,才能長久葆有詩的激情與敏感。“詩是語言的鑽石”,生命中隻要融入詩的元素,人生的鍊條和節點就會閃爍鑽石般的光芒。

從2006年,我被聘為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中學分校“山谷風詩社”名譽社長開始,到近年來被多所學校聘任與詩有關的職務,每周為4-5所學校的詩歌社團講詩歌課。15年來,和孩子在一起,陪伴童心徜徉詩的天空,暢遊詩的海洋,駕馭詩的夢,伴着童心一起飛翔。

詩的情愫更為凸顯,日常與詩歌教育的結合更為緊密

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中學分校最早成立了學生詩社,創辦學生詩刊,開展各類詩歌活動。2006年,我有幸被學校聘為“山谷風詩社”名譽社長,受邀參加學校各類詩歌活動,點評作品、創作交流、吟讀朗誦等。

我深知個人力量的微弱與淺薄,于是邀請了吳思敬、任洪淵、楊志學、樹才等十幾位詩歌理論家、學者和詩人擔任學校的詩歌藝術顧問,組成了強大的詩歌教育顧問團。這些專家經常到學校參加活動,開展講座,使學校的詩歌素質教育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是以,大峪中學分校被北京作家協會準許命名為北京市詩歌特色學校。

2010年3月29日,在學校寬闊的操場上,舉辦了北京市詩歌特色學校揭牌儀式和清明詩會。詩歌界專家顧問悉數出席,北京作家協會和區委區政府上司為詩歌特色學校揭牌。

10餘年來,學校詩的情愫更為凸顯,日常與詩歌教育的結合更為緊密,成果也更加顯著。2020年,校長又約我幫助作詩歌課程設計,并加以實施。同時,學校的附屬國小剛成立,“小山谷詩社”也應運而生,我又被聘為“小山谷詩社”的詩歌指導,每周為詩社授課,使這所詩歌特色學校從國小到國中貫穿了詩歌教育。

随着詩意的不斷蔓延,多所國小成立了學生詩社,輔導工作更加繁忙。我們區作家協會組織了文學進校園活動,最多有7名北京市級以上的會員進校園講文學課。我和秘書長李迎傑每周的詩歌校本課幾乎馬不停蹄。不光是講課,而是全程服務。除了認真備課,課後整理學生詩歌,閱讀批改,為下次課的作品分析做準備,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得到提高,并且在微信群和學生交流。對于好的作品,在幫助指導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推薦發表。然後,和校上司一起,在開學典禮、升旗儀式和詩歌創作表彰會上,對優秀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用詩的泉溪之水浸潤心靈,以詩的符号和密碼,接通真善美的世界

針對國中和國小,我們分别設定了課程。國小開始是三至六年級,後來擴充到二年級,對一年級也做了些有益的嘗試。低年級詩課圖文并茂,從詩歌語言的形象畫面進入,從與别人不一樣的發現和表達開始,開掘孩子純真的天性,從低到高,引導語言的形象與準确、真情、生動、想象力、虛實結合、動詞運用、隐喻、童趣等。

每一個細小的概念,都是在詩的誦讀和講解中去吸收和溶化;每一首經典作品,都結合深入淺出的道理去解讀、去說明、去加深。以孩子的語境,進入内心,用詩的泉溪之水浸潤心靈,以詩的符号和密碼,接通真善美的世界。更讓孩子們記住,寫詩是創作,是創新,是獨特,是和别人不一樣的新鮮與生動。從練句,到成詩,一隻隻小蜜蜂,逐漸學着用詩人的眼睛去發現、采撷、提煉和釀造。同時我們也經常從孩子極富創造力的詩句和詩歌中得到啟迪與靈感。

龍泉國小最先成立小作家協會,最早開設詩歌和其他文學課程。後來,大峪二小、東辛房國小、京師實驗國小、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國小、北京八中京西附屬國小等相繼成立學生詩社,并且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詩歌課。

京師實驗國小的“京京文學社”成立于2018年,那天,站在陽光燦爛的操場上,少先隊員給我系上鮮豔的紅領巾,學校黨支部書記為我頒發了“京京文學社顧問”聘書,又一起為文學社揭牌。這時,我看到一道亮麗的風景,即文學社成員全部身穿紅馬甲,紅馬甲背後印着“京京文學社”五個鮮豔的大字。溫暖的種子在心頭萌動,雙眼淚花閃爍。這分明是一面文學的旗幟啊。我被這風景迷住了,被這所學校對于文學的尊崇與敬畏感動了。

“京京文學社”成立之後,文學活動從不間斷,學校主任一直跟班管理,黨支部書記和校長經常光顧。2020年,我又接到校上司邀我講課的電話,絲毫沒有猶豫,立刻開始了每周一次的詩歌課程。

詩歌班的30多名學員是從2-6年級中選出的優秀生。我們提出的口号是,不僅學做小詩人,還要學做詩歌評論家。是以,每當評析學員作品時,都是作者先介紹創作思路,然後大家評論,最後我總結。同學們不僅積極性高,而且坦誠直言。有的說:“這首詩句子比較形象,但不夠準确,需要修改。”有的說:“詩歌語言要短而精,這首詩句子太長,有些可以不要。”還有的說:“這首詩缺乏情趣,不夠生動。”就這樣,同學們完全把詩歌理論融合到寫作之中,幾乎每個人說起要點都頭頭是道,并且有所發揮。

為了讓同學們認識和了解大自然,感受季節,學校上司和我一起帶領學生到公園“尋找春天”,觀察細節,提煉詩意。同學們用詩寫自然寫生活寫理想,表達真善美的童心。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歌頌黨和祖國,贊美大自然。大峪二小先後成立了“小蘋果文學社”和“二小詩社”,學生作品還在全國童詩大賽中獲獎。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國小的副校長親自管理“小山谷詩社”,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021年10月25日,學校組織了“童心向黨,山谷放歌”詩歌朗誦會,以“小山谷詩社”為核心,全校各班競相登台朗誦。

東辛房國小,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學校。這裡有一座花園,一座比現實中的花園更加清香四溢、五彩缤紛的園圃。我的詩友,區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迎傑在此校做文學輔導多年,協助學校把一茬茬學生育成一群群小白鴿,載着文學的夢飛翔。北京八中京西附小是一所新型學校,開始階段在教師中開展詩歌講座和交流,緊接着成立了學生組成的“博雅詩社”,校長和主任親自安排,派專人管理,學生熱情很高,也很見成效。

孩子眼中和心中的自然,都是美麗的童話,所有的生命都有純粹并鮮活的靈性

每次整理和閱讀孩子的詩,都會使我眼前一亮,都會湧出無限驚喜和感慨。孩子都是大自然的天使,他們眼中和心中的自然,都是美麗的童話,所有的生命都有純粹并鮮活的靈性。這裡,有大自然賦予的美好情懷,也有自然與生命的律動與邂逅。

“桃樹的花苞/是挂在樹上的/一串小燈泡/把整個春天都照亮了”——《桃的花苞》(大峪二小詩社一4班王鑫蕾)

“綠色的草地/開出幾朵金黃的迎春花/給春天戴上了美麗的發夾”——《春》(京師實驗國小“京京文學社”學員)

“春天/雨水落在小河裡/小河皺起了眉頭”——《春的雨滴》(東辛房國小“紅領巾文學社”學員)

“大自然疊了一架紙飛機/輕輕一扔/世間的一切/都被驚醒了……”——《春》(京師實驗國小“京京文學社”金羿)

這些看似簡單的意象,都是通過仔細觀察,融入情感,展開想象得來的詩句,并且盡量獨特。

還有一些小詩在表達準确與生動方面頗具特色。

“秋天/是一株喝醉了酒的高梁/風一吹/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秋》(大峪二小四1檀欣妍)

“桃花姐姐怕熱/風妹妹給她扇着風/她的小臉兒還是紅紅的/桃花姐姐怕黑/星娃娃給她點上燈/她才安穩地坐在枝頭”——《桃花》(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國小“小山谷詩社”劉易)

“冰和雪是最尊貴的嘉賓/隻有它們兩位到場/冬奧會的項目才能啟動。”——《冬奧會的嘉賓》(京京文學社三2班賈語涵)

“一滴雨落在樹葉上/和樹葉擊掌/一滴雨滑落在蛛網上/在網上蕩秋千。”(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國小“小山谷詩社”張晗煙)

“一粒種子/在泥土中蠕動/脫下棉襖/穿上碧綠的漢服/引領一群嫩芽的女孩兒/把春天舞出地面。”——《春天》(北京八中京西附小博雅詩社 劉晨楊)

有些童詩不僅美妙,還有童趣,寫得很好玩兒。

如:“天狗很餓/一口一口吞下了月亮/月亮很難吃/又把它吐了出來。”——《天狗吃月亮》(京京文學社 苑恒溢)

“我從小不愛洗澡/看見小草洗澡就長高了/我跟着小草學洗澡/于是/我也長高了。”——《跟着小草學洗澡》(京京文學社三3班 楊雨霏)

“我和李白都是一四班的男生/他在課本裡/我坐在課桌前/李白教我學寫詩/還經常和我玩穿越/于是/我把自己寫成了‘唐’李典。”——《我和李白》(大峪二小詩社 李典)

想象力是詩歌的翅膀,有些小詩在想象力的發揮上别具一格,彰顯出孩子的創造力。

“我想讓毛毛蟲長出翅膀/就能在天空飛翔/我想讓蝸牛卸去身上的小房/就能輕松地跑在地上/我想讓老虎長出長頸鹿的脖子/就能撓身後的癢癢/我想變成一朵蒲公英/在空中飄蕩/便能看到夢中的遠方。”——《我想》(龍泉國小五年級劉鹭)

這樣的夢想雖不能實作,卻合乎詩歌想象的邏輯與詩的審美,充滿童趣,妙不可言。

“教室後邊的黑闆報/是我們班的自留地/我們在上邊種下幾篇短文/栽上幾首詩/植上幾段名言警句/還剩一小塊地方/正好是一個小小的花園/我們班的黑闆報/是一塊肥沃的土地/裡邊長着我們班的春天。”——《黑闆報》(大峪二小詩社劉靜妍)

“你是昨晚神女的眼淚/抑或月亮的縮影/你好沉/好沉/壓低了小草的梢尖/我剛想和你談談心事/小草生氣了/把你舉向了太陽。”——(《清晨的露珠》大峪中學分校初三學生)

孩子的想象力把客觀的描摹,變成了客觀與主觀的融合,把簡單的意象變成了詩的意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故鄉,鄉情的小草在孩子心靈的土地上從萌芽到茁壯,直至長成鄉愁。在龍泉國小課堂上,我聽到六1班宋玮同學讀他的《故鄉》,“每每想起故鄉/心中總是憂傷/每每想起故鄉/心中總是惆怅/如果有一張車票/必然是家的方向!”我被深深感動了,當問起詩的緣由,才知道他是跟随父母從内蒙古來京打工,年邁的爺爺奶奶還在老家,故鄉在他的心裡是永遠的方向。孩子純真的詩情,不僅感染了我,也促進了我的詩歌創作。

和這些詩社的孩子們在一起,我的心更年輕,伴着童心飛翔,人生更有詩意。

責任編輯:隻恒文

(作者:馬淑琴,系北京作協理事、北京市門頭溝區作協主席)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