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8例新增最小僅3個月,奧密克戎對兒童影響有多大

在2月14日的蘇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月14日上午11時,江蘇蘇州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病毒的初步分析結果是奧密克戎變異株。

此次感染者涉及蘇州下轄的6區中的蘇州工業園區、吳江區、吳中區、姑蘇區4個區。據公開的8例感染者詳情顯示,病例1與病例5為夫妻,在蘇州工業園區,且病例1與2月10日報告的一例無症狀感染者都為從事倉庫進口物料(進口非冷鍊貨物)工作的人員;病例2與病例6是同僚關系,分别在吳江區和吳中區;診病例4現住姑蘇區。

值得關注的是,病例7為病例3的女兒,3月齡,為新冠肺炎确診病例(普通型),無症狀感染者1系病例3雇傭的月嫂,三人都在吳中區。

2022年以來,國内奧密克戎病毒疫情中不乏兒童感染者。例如,在天津疫情中,有一部分新冠确診就是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兒童,最小的隻有5歲,他們的初期臨床症狀主要是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部分有發熱症狀,而2022年北京疫情中最小患者僅5個月。相比這幾輪奧密克戎病毒疫情,蘇州今日公布的新增3月齡女童年齡最小。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株隐匿性強、症狀輕,不易被發現,這也對持有兒童不易感染新冠病毒觀點的家長提出了警示。

10日,有外媒曾報道,近三周内美國紐約長島的一家兒童醫院接診了超百名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患兒。醫生表示,一些新冠患兒可能會患上這種罕見的疾病,近期患兒數目增加可能與奧密克戎病例激增有關。

同日,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于文強公開介紹,新冠的臨床症狀和後遺症(包括肺部的磨玻璃病變和血栓性疾病)大多與透明質酸累積有關,是新冠緻病的罪魁禍首。于文強表示,研究團隊認為,可以将透明質酸作為靶點研發新冠治療藥物以阻斷新冠感染者臨床症狀的産生。

對此,有兒科專家告訴第一财經記者,于文強的研究大緻解釋了外媒報道的引起多器官(或系統)發炎的原因,而兒童體内透明質酸的含量多少是否是容易造成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根源,目前還難以斷定,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

相比其他變異株,奧密克戎病毒導緻兒童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有所升高。《自然》雜志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一種可能解釋是,與已經接種疫苗的成年人相比,兒童缺乏疫苗接種或感染後帶來的免疫力保護,是以更易中招。目前,大多數國家尚未授權為5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有些國家尚未授權向12歲以下兒童提供疫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