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之後,别去找楊書記,你是找不到他的,他肯定在打籃球。”
這句話是重慶市黔江區幹部圈子裡預設的潛規則,他們口中的楊書記,又被稱為“球書記”。
2010年,楊宏偉升任至重慶市黔江區區委書記後,認為自己的仕途難再有升遷的可能。
已經貴為地方“一把手”的他決定享受一下,開始利用職務之便,大行A錢腐敗之事。
楊宏偉酷愛籃球,在轄區内組建了一個籃球小圈子,并靠打籃球的球技提拔下屬。

他還徹夜和企業老闆打麻将,把麻将桌變成名利場,陪他打麻将的老闆都直呼受不了。
在收受賄賂的時候,楊宏偉總是抱着僥幸心理,認為中央的調查不會降臨在自己頭上。
然而紙永遠包不住火,他的A錢事實,在紀檢委調查另一件案件時,被盡數牽扯出來。
工作時間打籃球,人送外号“球書記”
“他喜歡打籃球,經常在上班時間安排身邊從業人員陪其打籃球。”
楊宏偉對籃球的喜愛可以說到了癡迷的程度,幾乎每天,他都要抽空去打會兒籃球。
圖源網絡
為了能夠随時随地組一場“籃球局”,楊宏偉專門招收了一批擅長打籃球的下屬。
這些人雖然在籃球運動上表現出色,但是大多工作能力平平,并不适合在體制内工作。
楊宏偉卻不在意這些,在他心裡,隻要能陪他打籃球的下屬就是好下屬。
每逢人事調動、工作提拔的時候,他也優先考慮自己的籃球隊員,以籃球能力來定地位高低。
“是他圈子内的人他就用,不管他有沒有能力。”楊宏偉的用人标準就是這樣簡單而粗暴。
很多人抓住了楊宏偉的這個心理,利用籃球接近讨好他,和他打成一片。
調查楊宏偉的同志經過走訪後發現,這批人基本上都得到了楊宏偉的重用和提拔。
為了打籃球,楊宏偉還經常擅離工作崗位,玩忽職守,利用上班時間去籃球場活動。
“下午四點之後别去找楊書記”已經成為重慶市黔江區幹部中一個公開的秘密。
當然,楊宏偉還沒有膽大到敢把自己上班時間打籃球的事情毫不掩飾地公布出去。
為了掩人耳目,他專門包下了一個球場,隻對他信任的内部人員開放。
楊宏偉的籃球活動幾乎不會因為客觀原因而中斷,無論陰天還是下雨,籃球場上都有他的身影。
和楊宏偉臭味相投的人把這件事當作讨好他的方法,但不願意迎合他的下屬卻被他的這個愛好弄得苦不堪言。
由于下午四點之後他就會失去蹤影,很多等着他簽字的幹部不得不改變工作計劃。
他們隻能提前或者推遲時間去找他彙報工作,長期下來,招緻了很多幹部的不滿。
大家明面上不敢直接指出他的過錯,私下裡卻給他起了一個并不好聽的稱号——“球書記”。
所謂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楊宏偉的行為讓其他人開始有樣學樣。
重慶市黔江區的其他官員也效仿他,在上班時間找借口溜出去玩耍享樂。
楊宏偉以一己之力,攪亂了黔江區原本欣欣向榮的官場風氣。
麻将桌成名利場
除了打籃球之外,楊宏偉還有另一個愛好,那就是打麻将。
不過,像楊宏偉這樣的官員,打麻将的時候可不會去低檔的街邊茶館。
麻将對他而言,也不僅僅隻是茶餘飯後的休閑活動,而是他和企業老闆們聯系“感情”的地方。
在重慶黔江,有這樣一個私人豪華會所,這裡出入的基本都是政府官員和企業老闆。
為了使權錢交易更為隐秘,私人會所的所在地特意選在了一棟外表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寫字樓裡。
私人會所采取會員制的形式,隻有懂門道的内行人才能獲得入場券。
這裡看似空間不大,實則五髒俱全,内有餐廳、KTV、茶館等多種設施,為顧客提供一條龍服務。
楊宏偉經常和相熟的企業老闆相約在這裡聚會,吃完飯之後,幾人便會順理成章地打上幾圈麻将。
在名利場上,大家打的不是牌,而是明裡暗裡的人情世故。
跟楊宏偉打牌的企業老闆要麼是有事相求,要麼是日後要依仗他的權勢。
是以打牌的時候,企業老闆會故意放水,不做局,不胡牌,讓楊宏偉一個人在牌桌上赢錢。
每場牌局下來,楊宏偉至少能赢上千塊錢,多的時候甚至能赢上幾萬塊。
這種逢賭必赢的感覺讓楊宏偉非常上瘾,他動不動就組建牌局,邀人前來打牌。
時間長了之後,和他一起打牌的企業老闆都有些厭煩牌局,連聲稱自己受不了。
當然,老闆們并不是因為心疼輸出去的錢,而是沒有多餘精力去應付頻繁冗長的牌局。
經常和楊宏偉打牌的企業老闆蒲恒說,楊宏偉打牌的時間實在是超過他的承受能力了。
“一般都是下班以後打到淩晨兩三點,一二點結束都算早的。”
楊宏偉不說結束的話,牌桌上的企業老闆也不敢提散場的事情。
隻能強忍困意,硬撐着和他繼續打牌,期間還要抽出空來誇獎他的牌技。
當然,對于企業老闆來說,和楊宏偉打牌是一本萬利的好事情。
隻要能夠和楊宏偉搞好關系,從他手指縫裡漏出來的一點點項目,就能讓他們賺取巨額利潤。
楊宏偉心裡對這些都一清二楚,項目反正都是要做的,還不如拿給相熟的老闆們去做。
而且這些項目如果能拉動經濟的話,最後的政績還是會算到他頭上,可謂一石二鳥。
于是,楊宏偉擔任重慶市黔江區區委書記的時候,不顧轄區内的實際情況,亂批項目。
最後使得黔江區負債累累,經濟效益更是一落千丈。
為官講究“成本效益”
楊宏偉1964年出生在四川達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裡,20歲那年進入體制内開始工作。
2010年,他正式被任命為重慶市黔江區區委書記,手握轄區大權的他開始滋生出腐敗的思想。
此時的楊宏偉已經從政26年,他認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經進入瓶頸期,再難有更大突破。
他同時覺得,自己目前的職級是官場中最具有“成本效益”的職級。
既有實權又不會太過顯眼,自己利用權力攫取利益之後,也很難招緻中央的監督調查。
心中有了主意的楊宏偉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這麼多年,也是時候該享受一下了。
他自诩為黔江區的“老大”,凡事都開始講排場,追求奢華享樂的生活。
“我主要的心理,畢竟我在黔江是區委書記、是老大,那種欲望、那種念頭希望得到一定的滿足”。
跟楊宏偉交集頗深的一個企業老闆說,楊宏偉十分看重自己的“老大”地位。
在平時的交往中,動不動就要拿自己的權力壓他們,官僚氣息十分濃重。
為了打造自己信得過的小圈子,楊宏偉主動尋找可以“合作”的企業老闆。
他負責幫企業老闆違規操作,拿下項目,企業老闆則用錢财或者奢侈品來回報他。
據統計,這麼多年來,楊宏偉僅在牌桌上就收取了上百萬元的賄賂款。
在工程領域,楊宏偉A錢受賄的嘴臉則更加難看,總計共收受了3400多萬元人民币。
重慶市黔江區的許多民生項目背後,都有楊宏偉暗箱操作,謀取利益的身影。
面對有求于他的企業老闆,他更是獅子大開口,一張嘴便要分走55%的利潤。
“開始跟我說50%,後來說不行,要55%。”涉案商人蒲恒說,他不好反駁,隻能同意。
依靠這個項目,楊宏偉總共分到了超過1000萬元的利潤。
楊宏偉提拔下屬不看工作能力,隻看和自己平日的關系,依靠裙帶關系上位的幹部數量不少。
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黔江區内兩家國企城投集團和鴻業公司的董事長——他們都是楊宏偉的老熟人。
楊宏偉為了一手掌握市政建設項目的話語大權,特意調來兩個熟人擔任公司董事長。
這兩人一個是他的老部下,一個是他的老同學,和他關系匪淺。
這些幹部被提拔之後,往往也不可能為民辦事,而是沿襲楊宏偉的官僚風氣。
楊宏偉“落馬”之後,重慶市黔江區的其他工程領域幹部也都相繼被紀檢部門調查。
在接受調查的70名幹部中,有A錢腐敗事實的幹部人數達到了17人之多,這些人大多數都曾是楊宏偉的親信。
判了!“大老虎”落淚忏悔
2019年,楊宏偉在黔江區橫行霸道長達9年後,終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重慶市紀檢監察機關本來在調查另一起官員涉嫌A錢腐敗的案件。
但在該名官員的涉案記錄中,竟然好巧不巧地出現了楊宏偉的名字。
監察機關抓住了這個小線頭,認為楊宏偉同樣有重大嫌疑,有必要對他進行一次初步調查。
走訪期間,調查人員發現楊宏偉早就“惡名在外”,很多人都對他有或多或少的意見。
同年5月,在了解完初步情況後,監察部門宣布,正式對楊宏偉啟動紀律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重慶市黔江區任職期間,楊宏偉一直利用職務之便攫取利益,收受賄賂達3400萬元。
黨的十八大會議召開之後,中央狠抓貪腐現象,此時的楊宏偉依舊不思悔改,繼續斂财。
當楊宏偉說起自己在這段時間的心路曆程時,不由地露出了後悔的神色。
“我有這種意識和想法,它總有結束的時候,躲過了就是萬幸。”他總是抱着僥幸心理。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央對打擊貪腐志在必得,屢次踩到紅線的他,不可能逃過法網。
剛被帶走接受調查時,楊宏偉還心存幻想,認為隻要自己咬死不認,就能全身而退。
實際上,他的那些企業老闆“朋友”在被紀委監察機關問話的時候,早就一五一十地說出了實情。
當負責審訊的同志把這個消息告訴楊宏偉之後,他才如夢初醒,幡然醒悟過來。
“我竟認為這些老闆是真朋友,自認為是帶領他們‘共同緻富’,幻想他們會‘守口如瓶’。”
心理防線被徹底擊潰的楊宏偉不再掙紮,選擇向組織坦白。
在審訊室内,楊宏偉原原本本地交代了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犯罪事實和A錢經過。
面對即将來到的法律制裁,他還聲淚俱下地寫下了一封忏悔書。
忏悔書中詳細地剖析了他的心路轉變曆程,展現了一個幹部如何一步一步堕入罪惡的深淵。
他寫道:“面對組織的提拔重用,自己沒有産生強烈的感恩意識,思想境界也沒有得到更高的提升。”
表示自己一念之差,走入了“置國家法律于不顧,收受大量賄賂”的歧途。
2019年10月,楊宏偉被正式移交到司法機關,隻等證據梳理完畢後,他就會被送上法庭。
2020年6月,司法機關向楊宏偉提起公訴,法院就楊宏偉A錢受賄一案進行公開審理。
經過審理後,法庭認為,楊宏偉利用職務之便A錢受賄,在工作中玩忽職守。
行為惡劣,造成的後果嚴重,嚴重違反廉政紀律,影響黔江官場風氣和人民正常生活。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判決楊宏偉12年有期徒刑,并處以200萬罰金。
判決書下達後,楊宏偉沒有再提起上訴,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自己的結局。
楊宏偉雖已“落馬”,但被他攪亂的重慶市黔江區的官場風氣還未完全擺正。
重慶市紀委監察機關正在繼續調查相關涉案人員,勢必會還官場以嚴正清明。
-完-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零容忍丨“球書記”楊宏偉:工作時間打籃球 選人用人看球技》
上遊新聞:《“球書記”楊宏偉成一方政治生态最大污染源:熱衷上班打籃球,上馬大量工程項目撈快錢》
極目新聞:《“球書記”楊宏偉:招一批陪他打籃球的人做事,不管有沒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