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導語

Introduction

比亞迪,華為,大疆還是騰訊?

作者丨李思佳

責編丨楊晶

編輯丨别緻

去年,一篇《當深圳成為“搞錢之都”》的推文刷爆網絡,人們很快将搞錢、深圳、經濟城市等進行強綁定,而後,關于深圳的讨論也在各大新媒體間持續發酵。

從一個漁村到“第一批經濟城市”,深圳經過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然形成巨大跨越,其依托于珠三角多年貿易加工型建立起來的生産體系,GDP總量來到了30664億元,僅次于上海和北京,如果按照人均GDP、機關土地面積創造财富等标準來說,排名隻會更高。

而支撐起深圳“搞錢之都”名号的,自然離不開一大票高精尖類企業。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據統計,深圳擁有319家上市公司,世界500強企業裡,有8家總部在深圳,中國500強裡,有19家總部在深圳……這裡也是騰訊、華為、大疆、比亞迪、招商銀行、平安集團等企業的總部所在地。

作為一名汽車人,當談論起智能汽車制造時,總是離不開上海、北京、杭州、合肥等,而當我們将目光注視在深圳這座城市,看到華為、大疆、比亞迪等和汽車産業相關的企業時,同樣會毫不吝啬地予以這座城市更多更高的期待。

比亞迪:既是雄獅,也是少年

31年前的深圳坪山,曾經是一片荒蕪之地,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坪山會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

直到1995年,王傳福帶着他向表哥借來的250萬元人民币創立比亞迪,在深圳特有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制造優勢的加持下不斷發展精進,讓深圳坪山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張名片。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資料顯示,2021年比亞迪整車年銷量達到73萬輛,同比增長75.4%。同樣在這一年,比亞迪重新整理包括連續自主品牌中大型轎車銷量第一、自主品牌乘用車客單價第一在内的多項紀錄,在晶片短缺夾雜着疫情影響下的車市中,逆境顯才華。

比亞迪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經過數年沉澱深耕種下的必然。

就汽車闆塊而言,從初創起步開始,比亞迪經曆過兩輪爆發式增長--一次是新世紀第一個十年依靠低價産品的價格競争,一次是第二個十年間SUV戰略的錯位競争。

如今,它迎來第三次爆發式增長。不同的是,相較前兩次,這一輪爆發式增長的價值更高,原因在于比亞迪抓住了時代脈搏、技術脈搏,而非價格優勢和市場紅海。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2008年比亞迪推出第一台F3 DM時,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滲透率幾乎為0,去年這一資料驟升至14.8%。在新能源車市暴增的2021年,比亞迪旗下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達到59.4萬輛,同比暴漲231.6%--這是自主品牌在掌握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大背景下發起的反擊。

在技術加碼、市場表現、業務範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王傳福所搭建的這艘新能源巨輪正在極速前進,在資本市場也是一路狂飙。2021年,比亞迪市值一度逼近萬億,成為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的車企,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

而談起比亞迪的成就,王傳福将更多的因素歸功于深圳市開放的政策和對創新的大力支援。作為一家典型的民營企業,比亞迪在深圳從零起步,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時代成就了我們。”王傳福說。在深圳,這樣的公司不勝枚舉,包括華為、騰訊、大疆等。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比亞迪用了三十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新能源上司者”。它是成功的企業,更是時代的企業。如今,在智能汽車制造時代下,比亞迪既是行路不止的少年,亦是成就顯著的雄獅。在某種程度上,它正代表着深圳這座城市對于汽車制造的最高了解。

那麼,以華為、大疆為例,身處同一個時代下也是同處一座城市的智能汽車制造者們,它們又會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下完成何種了不起的成就?

華為大疆們的明日之戰

嚴格來說,華為和大疆并未完全參與造車。

華為一直堅持做車企的供應商,提供從系統生态開發到硬體配置供應,比如Hicar和鴻蒙系統,高壓驅動系統以及雷射雷達等。而關于造車與否的問題,甚至把任老逼得說出“誰談造車誰離職”的狠話來否認華為造車的傳聞。

大疆和華為類似,不會直接自己造車,而是以供應商的身份與車企合作,通過提供車載系統、智能出行方案和智能駕駛硬體配置的方式“造車”。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它們或許代表着未來智能汽車制造的新模式,也代表着深圳未來對于汽車制造的了解。那它們誰更有機會代表着深圳汽車産業的未來呢?

目前來看,華為産出與之關系緊密的産品分别是賽力斯的SF5和問界M5。前者承載着華為進軍汽車領域重任的賽力斯已經停産,半年銷售不足千台,後者在2021年裡共計傳遞了8169台,一個草草收場,一個飽受質疑。

大疆更是隻推出了一款名為“機甲大師”的玩具車,以及和寶駿合作,再無更具體的消息。

現階段的它們,以相似的方式入局,如果以産品落地做衡量标準,隻能說華為快人一步。但從未來的發展來看,而二者都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實在無法評判誰更勝一籌。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但有一點可以确定的是:未來,兩者大機率仍會以試探性的姿态“造車”。

原因在于,汽車本身的價值不是很高,真正的價值在于汽車實作智能化之後,作為物聯網終端與萬物互聯衍生的商業價值。對于企業而言,最有價值的是系統、車機和自動駕駛方案,而這都是華為和大疆分别最拿手的。

華為和大疆明白自行造車樹大招風,扮演供應商的角色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

不過,這兩家造車理念類似的企業,卻有着不同的企業文化。最主觀的展現就是,說起華為,我們立馬會想起任正非,想起孟晚舟,而談及大疆呢,我們大機率不會第一時間想起汪韬,更多想起的是大疆無人機--前者是企業靈魂是人物,後者則是産品。

這或許是決定兩家企業,未來在智能汽車領域誰更能代表深圳的重要因素。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但第一又怎麼會那麼好當的呢?且不說華為和大疆在明日之戰中誰能取勝,如今功成名就的比亞迪同樣沒理由讓出鐵王座。即便是未來對于造車的理念有出入,緻使它們走向不同的方向,華為、大疆入局造車,仍離不開比亞迪這位雄獅少年的注視與監督。

前幾天,王濛在短道速滑上的解說“我的眼睛就是尺”登上熱搜,而在未來的造車之路上,比亞迪的注視就是一把戒尺,既是華為、大疆入局造車的榜樣,又是監督他們發展的戒尺。

比亞迪以造車為原點,不斷完善造車空白領域;華為以手機為支點,不斷嘗試描繪造車夢想藍圖;大疆則以無人機為起點,繼續探索造車之路。不要忘了,同樣身處深圳的,還有騰訊這位全能玩家。

換道超車,箭已在弦。智能汽車時代下,究竟誰能代表深圳的未來,答案并不遙遠。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智能汽車時代,誰是深圳第一|“深造”

|李思佳|

反香菜聯盟頭目、公社一樓雅座長期霸占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