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唐代時禅宗得到了大力發展,詩人們也經常以禅入詩。一花一草、一亭一閣,看似平常,其實都自帶禅意。落葉盤旋落地,似乎在表達一種不舍;殘花随風飄遠,也彰顯了一種依依之情。

清風微拂,掃落塵灰;細雨飄灑,洗滌污垢。皓月當空,明心見性;迷津渡口,慧者覺悟。禅是一種修行,也是自我調整,疲憊不堪時可以身心放松,煩惱不斷時能夠恬淡忘懷。下面分享的是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遊梵宇三覺寺

初唐:王勃

杏閣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葉齊山路狹,花積野壇深。

蘿幌栖禅影,松門聽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賞滌煩襟。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他年少有為,十幾歲時就創作了很多優秀的詩篇,深受當時王公大臣們的賞識,一度成為沛王府的座上賓,後來卻因為一篇檄文而被免職。詩人此後便來到巴蜀大地,一邊遊山玩水,一邊進行文學創作,這首詩就寫于這段時期。

三覺寺坐落在四川金堂縣三覺山上,三覺山地勢險要、崎岖蜿蜒,不僅有很多奇峰怪石,而且有三座古刹,總稱三覺寺。詩人不辭辛苦,慕名而來,一路上群巒疊嶂、松柏參天,令人興緻高漲。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首聯展現遠景,詩人從山腳仰望山寺中的古建築,陡峭的青石磴道,掩映在松林中,旁邊有一座亭閣玲珑鑿就。作者用一個“披”字,展現出山路仿佛一條蜿蜒的綢帶,順着山勢延伸。

寺院周圍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山峰,因為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顔色都變成紫紅色。一個“控”字,也非常精妙,那些樓台好像一個個警覺的衛士,不知疲倦地守護和控制着群峰。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接下來描繪沿路的景物,山上到處都是落葉,小徑變得更加狹窄;落花飄飛,土石建成的祭壇也顯得非常幽深。因為“葉齊”,導緻山路狹;由于“花積”,才使得野壇深。作者筆墨細膩,講究煉字更給人一種非常直覺的感受。

山林裡堆積了很多落葉和殘花,說明時值深秋,而且平時也無人清掃,樹葉成了肥料,花兒也自生自滅,一切都任運随緣,詩人不說禅意濃濃,卻盡顯禅趣,也為後文打下鋪墊。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詩人終于來到山頂,幾座古寺巍峨聳立,不僅香火缭繞,而且鐘磬悠揚。頸聯轉寫作者在寺院裡的所見所聞,“蘿幌栖禅影,松門聽梵音。” 女蘿懸垂如幌,好像是禅影的栖息地;禅寺門前的古松蒼翠挺拔,站在樹下就能清楚地聆聽朗朗的誦經聲。

禅影,是詩人的一種想象,禅是一種個人領悟,不可言說。作者卻感覺到它無處不在,好像也能在蘿幌中停留。詩人雖然并未皈依佛門,但是在這樣的聖潔之地,他也對禅境充滿了向往。

王勃暢遊古寺,題寫了一首禅詩,落筆流暢,真不愧為初唐才子

結尾順其自然,水到渠成。遽忻,是指心中的喜悅之情;妙躅,指雅遊。詩人流連忘返,興趣盎然,心中的煩憂也不知不覺蕩滌殆盡。

全詩筆力雄健,落筆流暢,更充滿了禅意。作者由遠及近地描寫山中景和林中物,細膩逼真地展現山路上的樹葉和野花,更以“禅影、梵音”等詞語,表達對禅境的崇敬之情。而結尾的“延賞滌煩襟”,更展現出詩人不虛此行,傳達了一秉虔誠,也抒寫了一份喜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