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神童”之一。傳說他六歲能文,創作時“構思無礙”“詞情英邁”,是以得到當朝禦史杜易簡的稱贊。

王勃的父親逢人就誇兒子是個“天才”,最後是以被人嘲笑,得了一個“譽兒癖”的外号。王勃後來因為寫《滕王閣序》揚名天下,總算是替父親長臉,打了當初那些嘲笑者的耳光。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不過在唐朝的時候,為滕王閣寫詩賦文章的人,其實并不在少數。按照韓愈的說法,當時至少有三位姓王的人,替“滕王閣”寫下序、賦、記各一篇。

但是數百年之後,人們隻記住了王勃和他創作的《滕王閣序》,另外二人的文章和他們的名字一樣,被湮沒在了曆史的長河當中。

而且在中唐以前,“滕王閣”本身的名氣是大于王勃的。可是到了宋代以後,王勃的名氣完全蓋過了“滕王閣”本身。是以明代的徐中行感歎道:“是閣盛聞海内,以子安是序也。”

《滕王閣序》名揚千古,後世的人往往是通過王勃的“序”,才知道有這麼一處樓閣。後人愛惜這篇序文,同時對它的作者也産生了仰望之情,于是不斷編寫野史故事,“神話”其作者。

成書于五代的《唐摭言》中說:王勃在十四歲寫下了《滕王閣序》。宋太宗也說,“朕聽聞王勃十五歲作《滕王閣序》”。《太平廣記》中甚至說王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隻有十三歲。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崇拜王勃的後代文人們,除了在王勃的年齡方面不斷創造“神化”以外,同時還基于《滕王閣序》的本身,附會出了大量的傳奇故事。

如後來被馮夢龍收入《三言二拍》,改寫成的《馬當神風送滕王閣》一文。《滕王閣序》這篇文章由一篇骈文和一首詩組成,骈文是基礎教育課裡的教學重點,文後詩歌是延伸學習。

一字千金《滕王閣》

《滕王閣》——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白話翻譯:

高高的滕王閣,矗立在贛江邊的一片沙洲之上。腰間懸挂着玉佩,乘坐銮駕的貴人們的宴會剛剛散場。清晨,畫棟之上飛來南浦的白雲;日暮,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滴。

閑雲倒映在江水上,白日悠悠無盡長。山川景物改換,天上鬥轉星移。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當初那位滕王,現在又在哪裡呢?隻餘下欄杆外面的長江水,日複一日,空自流淌。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這首詩中的“佩玉”,指的是古代的貴族。“鳴鸾”中的“鸾”,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鳥,它的叫聲十厘清脆。

《北齊書·顔之推》中說:“竚既定以鳴鸾,修東都之大壯。”這裡的“鳴鸾”同于“鳴鑾”,是指古代王公貴族乘坐的馬車前面的銅鈴,代指貴人的車駕。

王勃這首詩,把曆史變換的叙事融入風景描寫,感慨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同時,隐約透露出了自身視“富貴如浮雲”,“布衣可以傲王侯”的氣勢。

于是又有王勃的崇拜者,拿這首詩做文章,比如有一個《一字千金》的故事。故事說王勃當初路過南昌,聽說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天下才子共赴宴會,于是不請自去。

席間,主人閻伯嶼給大家出了一道“命題作文”,讓與會才子以“滕王閣”為題撰寫文章。原來閻伯嶼安排這個宴會,除了慶祝滕王閣翻修成功,還想趁機“炫”一下自己的女婿吳子章。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是以閻伯嶼早在頭一天晚上,就把“命題作文”的題目告訴了吳子章。但是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王勃,在吳子章的“小作文”還沒拿出來時,他已經擡手寫下了一篇序文。

不過王勃早已經看出,主人家對他有些輕視。于是他在寫詩的時候,故意把《滕王閣》詩末句的“檻外長江空自流”中的“空”字,留白不寫。

事後王勃帶着仆人揚長而去,閻伯嶼雖然偏心于自己的女婿,但是他到底也還是個愛惜人才的人,他在讀完王勃的《滕王閣》後驚為天人,可惜詩的末句少了一個字。

那麼,這個字到底是什麼字呢?閻伯嶼和在場的文士們,想出了很多種答案。但是他們仍然想知道,王勃這位大才子心中真正的設想,到底是什麼,于是閻伯嶼立馬派人去追王勃。

可是等到仆人追上了王勃,請教詩中到底缺了什麼字時。王勃的仆人卻刁難對方說:我家主人是“一字千金”,少一分錢都不會把那個字寫出來。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閻伯嶼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親自率領衆人帶着一千金找到了王勃,請求他把詩文補全。

結果王勃驚訝地告訴對方:我已經寫完了啊。原來王勃寫的是“檻外長江空自流”,當中的空白,就代表了一個“空”字。

這則故事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無人能夠得知。大家隻知道王勃通過一篇骈文和一首詩,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傲人的才華,從此一舉成名。

可惜的是,王勃雖有文才,人品卻略有一些“可疑”。唐高宗鹹亨二年(公元671年),王勃家有一個姓曹的家奴犯了罪。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王勃先是把家奴藏匿起來,後來又因為害怕事情洩露,索性殺死了家奴。這件事最後還是被人發現了,後來幸虧遇到了大赦,否則王勃可能就成了斷頭鬼了。

結語

我們通常提到的《滕王閣序》,事實上指的都是序文和詩文。隻是這首詩在明代以前,不太受人重視。

到了明清時期,才有學者點評說它“富麗中見冷落”,“文雖四韻,氣足長篇”。這首詩獲得的贊美相對較少,大概是因為前面的骈文太過出彩,有些許淹沒了詩的光華。

讀《滕王閣序》,辭藻富麗,氣勢磅礴。不過作者在序文中,明示了自己懷才不遇,渴望得到上位者的賞識。但是文後的這首詩卻在着力描述滕王閣繁華散盡後,人去樓空的景象。

千載百世,水雲悠悠。随着時間的推移,曾經坐上滕王閣宴會的高位上,對與會學子們指指點點、評頭論足的貴人,終将消失。

唐朝最值錢的一首詩,封疆大吏為求一字願花千金,不愧是千古絕唱

如今隻剩下這欄杆外面的長江,空自在那裡流淌。仿佛是在嘲笑,當初滕王閣上那位不可一世的主人一樣。

可見王勃這首詩,寫得比前面的骈文更加清高、狂傲,更能彰顯一代文豪的傲岸風骨。少了這首詩,前面的《滕王閣序》也會大為減色。從這一點上說,它的确是“一字千金”的佳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