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篇文章火了一千多年,王勃究竟有多天才?

一篇文章火了一千多年,王勃究竟有多天才?

01

公元675年,26歲的王勃從老家龍門一路南下,準備前往交趾國(今越南)看望被自己坑慘了的父親。

路過江西洪州的時候,正趕上滕王閣的一場盛典。

原來當地的都督對滕王閣進行了二次裝修,準備在閣中宴請賓客。

王勃拿到了邀請函,興緻勃勃地赴宴。由于他年紀還小,社會地位也不高,是以坐在不起眼的角落裡。

大咖雲集,賓客滿堂。

推杯換盞後,進入活動的高潮時刻。

東道主閻都督拿起話筒登上舞台:“感謝大家撥出寶貴的時間出席此盛宴,今日天下英才彙聚一堂,實乃難得的盛事,我提議,應該由在座的才俊做一篇序文,讓今日的盛會像當年的蘭亭集會一樣流芳百世!”

來賓紛紛鼓掌叫好,但是他們心裡明白閻都督精心準備的這場晚宴,是為了隆重介紹他的女婿出道。

是以當仆人送上筆墨紙硯時,人人都謙虛地擺手:

“我寫字醜!”

“我作文差!”

“我讀書少!”

筆墨送到王勃面前,衆人本以為他也會客套一番,沒想到他當仁不讓地拿起筆就跳上了舞台。

女婿的節目都準備了大半個月了,就等着今天出一波風頭呢,誰成想半路殺出個砸場的。

閻都督臉色紫漲,悶聲不響地離席。

他躲在偏廳裡抽煙,突然聽到一陣陣的喝彩叫好,俨然巨星登台,不禁大感好奇。

閻都督叫仆人傳話,一位仆人說道:那位少年寫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閻都督輕蔑一笑:老生常談,平平無奇嘛。

另一位仆人接着傳話: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閻都督眉頭一皺:嗯,有點意思。

隻見王勃越寫越興奮,筆走龍蛇,飛沙走石。

來賓喝彩之聲越發喧鬧。

當王勃寫道: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閻都督激動得一躍而起,差點閃到腰。

寫完文章,王勃似乎還不過瘾,還不盡興,又在文末寫了一首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猶如畫龍點睛,錦上添花,讓人回味不盡。

閻都督難掩興奮,一口氣跑到席上,對王勃說:小老弟,你是個天才,請收下我的膝蓋。

如寶石一般光華璀璨的文字,錦繡一般壯麗奪目的景色,珠玉一般俯拾即是的名句,構成了這篇千古奇文《滕王閣序》。

且看這些金句,哪一句不是閃耀着奪目的天才之光: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

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這是王勃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隻是,這個時刻就像煙花綻放,轉瞬即逝。

此時距離他去世僅有一年。

02

天才,是王勃最顯眼的标簽。

王勃出生在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一個書香世家。

家族世代尊儒,祖父王通是著作等身的大學者,叔父王績更是大名鼎鼎的初唐田園詩人,一首《野望》家喻戶曉。

王勃有5位兄弟,個個都是早慧的超級學霸,他的父親王福峙對這些孩子們引以為豪,逢人必誇。

有一次王福峙又在對韓思彥誇道:我這幾個兒子真是聰明,将來個個都能當教授。

韓思彥忍不住說:這話我聽得耳朵都長繭了,我看你誇兒子成癖,這是病,得治。。

王福峙見他不服氣,便叫來王勃的弟弟王助:助兒,把你最近寫的作文拿來看看。

韓思彥拿過王助的文章一看,不禁驚歎道:這文章真是你這上國小的兒子寫的?說是大學生寫的我都信,不得了哇!

王福峙道:助兒在幾個兒子裡面是資助平平的,你應該見見他的哥哥們,人稱王氏三株樹,尤其是我的三子王勃。

假如7歲寫了《詠鵝》的駱賓王是靈感型神童的話,王勃就是學術型神童。

6歲,别的孩子都在學拼音的時候,王勃已經能寫長篇的作文。

9歲,讀顔師古的《漢書注》,還撰寫了十卷學術論文,指出其中的錯誤。

10歲熟讀《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大有繼承他祖父——大儒王通的趨勢。

12歲的時候,王勃對父親說:老爸,文科教材太簡單了,沒意思。

王福峙隻恨自己大學學曆,教這個學神兒子有些吃力,忙問道:兒子,那你想學啥呀,老爸給你報個奧數班?

王勃說:要學就學最難的,我要學醫!

王福峙驚訝道:學醫做什麼?聯考不考這個呀!

王勃道:父親年事已高,學醫将來可以照顧您,盡人子之孝道。

父親感動得老淚縱橫,心想:這兒子沒白養。

自此,王勃便跟随長安名醫曹元學醫。

因為學習能力太開挂,竟然不到一年就完成了難度系數極高的醫學專業,順利拿到畢業證。

一篇文章火了一千多年,王勃究竟有多天才?

03

從醫學院畢業的那天,曹元語重心長地對王勃說:子安,到了社會上記得低調一點,收斂你的鋒芒,不要好出風頭,要沉下心來努力深造啊。(無猖狂以自彰,當陰沉以自深也。)

恩師這一番教導可謂逆耳忠言,他深知這個孩子起點太高,能力太強,恃才傲物,将來難免要吃虧。

王勃當下虛心地連連點頭,但是沒幾天就把這話抛到了腦後。

15歲那年,王勃為了進入仕途,開始頻頻給權貴投履歷。

他給宰相寫信,建議國家用文教代替武力征服,減少對外戰争,同時重視農桑、改革人才選拔制度。

宰相劉祥道不敢相信這篇文筆老練,見解獨到的文章竟然出自一位少年手中,不禁連呼“神童”。

在劉祥道的推薦下,王勃參加了朝廷的選拔考試。

結果在考場上,主考官見他滿臉稚氣,竟然和一群成年人一起進入公務員考試的考場,不禁面露不滿。

王勃連忙主動上前打招呼。

主考官有意刁難他,說:藍衫拖地,怪貌誰能認。

王勃不卑不亢地回答:紫冠沖天,奇才人不識。

主考官又說道: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王勃輕松應對:今朝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主考官不禁拍手笑道:不愧是龍門神童,給你點贊!

就這樣,王勃順利通過選拔,進入朝廷任職。

不久,王勃又收到沛王李賢的邀請,進入沛王府中擔任一名文學侍從。

侍讀的工作無非是陪王爺讀書寫詩,處理一些文字工作,比較清閑。

唐朝的貴族子弟流行鬥雞的遊戲。

每次鬥雞,雙方常常為了輸赢争得面紅耳赤,府中的人馬紛紛圍觀,打氣喝彩,場面非常熱鬧。

沛王李賢打算邀請英王李哲來府中鬥雞,便指令王勃:我最近得到一隻品相很好的雞,快幫我給英王下封戰書,我要讓他開開眼!

兩位王爺正是愛玩的年紀,王勃與他們年齡相仿,親密無間,于是開玩笑似的寫了篇《檄英王雞文》。

本來很普通的邀請函,王勃非要賣弄一下文采,洋洋灑灑寫了一長篇。

王勃沒有意識到,有才就跟有錢一樣,炫耀得多了容易惹麻煩。

這篇文章在宮中競相傳閱,不久就落入唐高宗的手裡。

很不幸的是,唐高宗不僅對鬥雞沒興趣,還非常反感,但更令他反感的是,有人拿鬥雞來做文章。

唐高宗一看,臉色立刻沉了下來道:誰寫的?【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鹯之逐。】詛咒我大唐有血光之災嗎?【雌伏而敗類者必殺,定當割以牛刀。】是想讓我兒子們拔刀相見嗎?

太監戰戰兢兢地答道:回皇上,這是龍門神童王勃所書。

唐高宗大怒道:好你個王勃,離間朕的兒子,當真是狼子野心,讓他給我滾。

05

被官方封殺,想在朝廷上混是不可能的了,王勃卷着鋪蓋連夜逃離長安。

但是這麼灰溜溜地回去,該多傷父親的心啊。

王勃舉目四望,秋意蕭條,落葉紛飛。

連長江都好像悲傷得凝滞不動,他又該何去何從?

山中

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思來想去,唯有去四川投奔朋友。

雖然得罪了高宗,但是王勃已經是個名人,一到四川就引起了轟動,當地權貴豪族争相邀請王勃出席宴會,擔當嘉賓。

每到一處,都有人請客吃飯,更時常受邀撰寫碑文墓志,得到一些稿費,足夠他在四川生活。

此時,碰巧同為初唐四傑的盧照鄰也在此地,兩個失意人常常約火鍋,一起吐槽工作的不順心。

重陽節,王勃與盧照鄰、邵大震登上玄武山,極目遠眺。

盧照鄰在四川留戀已久,歸心似箭,不覺吟詠道: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王勃想起在長安時登高眺望四川,但見風煙缭繞,那時的自己何等意氣風發,而如今在四川遠望長安,山長水闊,不知歸路,更不知前路何在。

王勃胸中一酸,不禁吟道: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在四川,王勃寄情山水,先後遊覽了漢州、益州、綿州等地。

他寫了很多詩文,每寫一篇都瘋狂刷屏,人稱“每有一文,海内驚瞻”,比一線明星還火。

在四川,王勃結交了無數名流才俊,其中一位叫薛華。

薛華家與王勃屬于世交,兩人志趣相投,時常攜手同遊。

朋友的陪伴無疑寬慰了王勃郁悶的心情,但是不久薛華便要離開蜀地。

臨行前王勃萬般不舍,眼淚在眼眶打轉:

别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裡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想當年送别友人來四川,王勃何等灑脫,勸朋友不要跟情人分手一樣哭唧唧的: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而今送别,自己卻哭得比誰都傷心:

“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

哎,當年還是太年輕啊。

王勃的送别詩總是特别動人,四川絕美的景色和漂泊的孤獨融彙在他的詩裡,産生了空靈的效果: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06

随着朋友一個個離開,王勃越發盼望回到長安。

過了這麼久,他的黑曆史想必也該被忘記了,他開始給京城的權貴投履歷。

公元673年,朋友陸季友給王勃發短信:哥們,虢州有個參軍的職位,來不來?

王勃眉頭一皺:寫公文的?不來。

陸季友又說:這兒盛産靈芝仙草,一斤一塊!

王勃大喜:給我訂最早的航班。

王勃來到虢州擔任參軍,這是個很小的官職,風險系數較低,既不用沖鋒陷陣,也不必給皇上提意見,按理說隻要踏踏實實地上班,幹到退休都沒問題。

但是就在這個崗位上,王勃居然還作了個大死,差點送了小命。

或許是因為情商低,或許是個性太張揚,王勃和同僚的關系極差,這件事據說就是因為同僚有意陷害。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位奴仆闖入王勃宅中,神色倉皇。

王勃問道:你是誰?來我家幹嘛?

奴仆跪在地上哭訴:大人,求您可憐可憐我,留我在您府中吧。

王勃見這人衣衫破爛,甚是可憐,就讓他留宿一陣,改日再安置。

不想後來得知那人竟是官府的逃犯。

王勃急得沒了頭緒:這可咋辦,私藏逃犯,可是重罪呀!連累我不要緊,就怕……就怕連累我的父兄……不如……不如幹脆……

王勃沖動之下,竟然殺了那官奴。

這下直接把自己變成了死囚,父親更是受牽連被貶為交趾縣令。

也是王勃命不該絕,恰逢天下大赦,王勃得以免死。

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想混迹官場,打點行李,就出發前去父親的任所。

前往交趾的旅途中,他埋頭學術,完成了大量學術著作,工程量龐大,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與父親共處了8個月左右,王勃在回程路上遭遇大浪,溺水驚悸而死,年僅26歲。

著名的宰相裴行儉曾經批判王勃浮躁淺露,個性張揚,王勃的确一生都沒有改掉這個特點。

應該慶幸他的張揚,他的自負,他的噴薄而出的才華和個性。

初唐詩壇有千千萬萬會寫宮體詩,會做漂亮文章的詩人,但卻隻有王勃這樣“浮躁淺露”的詩人,才能代表初唐的氣象,也才能承前啟後,照亮之後的盛唐。

王勃的生命,像流星一般,瞬息而逝,卻散發着永恒不滅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沈慧樂 錢偉康《初唐四傑和陳子昂》

2.未知《唐代大詩人故事集》

3.姚敏傑《初唐四傑》

4.聞一多《唐詩雜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