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還債務變賣金牌,不料金牌主人竟是忽必烈

1999年,李獻功被人追債,急忙揣着一塊神秘金牌去換錢,金店願意出17000元收購,正要将其扔進熔化爐,怎料李獻功接了個電話,一把奪回喊道:“住手!不賣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明明都已經談好價格,急等着用錢又反悔了?還是另有買主了?

這就要說下這個金牌的來曆了,當年李獻功的父親在洮兒河谷挖沙,挖着挖着隻聽沙裡面傳來金屬的聲音,老李趕緊扒開,一看果然有個長長的金屬薄片露了出來,仔細端詳之後發現,上面刻着一些看沒見過的文字。

不過老李也沒多想,随手裝起來就帶回家,他拿着給村子裡的一位老人看了看,那個老人說上面的文字,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好像是在成吉思汗的畫像上看到過它。

這一下就成了村裡的話題,大家越傳越神奇,老李擔心會是以惹來麻煩,索性對外說已經将其送人了,一直到自己臨死之前,将這個神秘的金牌交給了兒子李獻功。

一開始李獻功也沒有把這個東西當做寶貝,扔到一個角落裡就再也沒有人理會。一直到李獻功生意失敗,被人追債,家裡值錢的東西都已經賣掉了,這才想起來還有這塊金牌。

李獻功這才仔細地端詳這塊金牌,望着上面奇怪的文字,他覺得這玩意肯定值錢,于是找到了收藏家劉振春來鑒别一下,商量之後決定先拿到銀行鑒定下究竟是不是金牌。

經過一番檢測這個裡面真的含有金的成分,在58.44%,這讓李獻功興奮不已,而劉振春當即表示願意花12000元來收購這塊金牌。

可當準備交易的時候,劉振春仔細觀察了一下金牌,發現圓孔處有個編号,劉振春的心一下被揪了起來,心想:“這東西莫不是偷盜來的吧?”左思右想放棄了這筆交易。

李獻功一聽就着急了,自己着急等錢用,既然劉振春不買,那自己就趕緊再找下家吧,于是他來到了一家金店,金店表示願意出17000買下這塊金牌,不過要将他融化掉,打造成金條。

就在金牌即将扔進熔化爐的時候,劉振春卻給李獻功打來了電話,表示這很有可能是文物,千萬不要賣掉,李獻功雖然文化不多,可一聽到文物,趕緊的跟金店說不賣了。

這是怎麼回事?劉振春不是不打算買了嗎?他怎麼斷定這是一個文物的呢?

原來劉振春把金牌的文字拍下來,發給了上海博物館的一個朋友,對方說這個文字是元朝的“巴斯巴文”,聽到這裡趕緊的聯系了李獻功。

巴思巴文是什麼文字,為何沒有幾個人認識呢?它出自忽必烈時期,那時忽必烈想把巴思巴文當作國字來推廣,可惜推廣并不順利,後來它就成為了蒙古貴族傳遞秘密資訊的專用文字,一般人很難破譯。

由于巴思巴文當時就隻有蒙古上層社會的人才懂,民間沒有幾個人懂,到最後基本上就失傳了,是以現在精通巴思巴文的人更是屈指可數。

令人更加亢奮的是,這塊金牌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文物,它的樣子跟“元代銀制聖旨牌”一模一樣,是以相當的珍貴,尤其是原蒙古大學的副校長,包祥教授,他一直在蒙元文化領域深耕,他看到照片之後激動不已。

當即包教授表示自己願意高價52000元收購這塊金牌,包教授并沒有将它占為己有,而是将它捐贈給了内蒙大學民族博物館,成為了這裡的“鎮館之寶”。

為此國家還獎勵了李獻功5萬元,雖然這個金牌曆經波折,好在最終被保留了下來,為我們了解忽必烈時期的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貢獻。

@雲哥聊曆史 迄今為止出土的帶有巴思巴文的聖旨牌,僅有三塊,其中一塊就是李獻功這塊,而且金制的也是頭一回出現,可謂是稀世珍寶。

是以生活中我們有幸撿到了沒見過的東西,不要輕易将其破壞,說不定它就是能為我們帶來曆史意義的文物,展現大陸自古以來擁有的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