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还债务变卖金牌,不料金牌主人竟是忽必烈

1999年,李献功被人追债,急忙揣着一块神秘金牌去换钱,金店愿意出17000元收购,正要将其扔进熔化炉,怎料李献功接了个电话,一把夺回喊道:“住手!不卖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都已经谈好价格,急等着用钱又反悔了?还是另有买主了?

这就要说下这个金牌的来历了,当年李献功的父亲在洮儿河谷挖沙,挖着挖着只听沙里面传来金属的声音,老李赶紧扒开,一看果然有个长长的金属薄片露了出来,仔细端详之后发现,上面刻着一些看没见过的文字。

不过老李也没多想,随手装起来就带回家,他拿着给村子里的一位老人看了看,那个老人说上面的文字,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好像是在成吉思汗的画像上看到过它。

这一下就成了村里的话题,大家越传越神奇,老李担心会因此惹来麻烦,索性对外说已经将其送人了,一直到自己临死之前,将这个神秘的金牌交给了儿子李献功。

一开始李献功也没有把这个东西当做宝贝,扔到一个角落里就再也没有人理会。一直到李献功生意失败,被人追债,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已经卖掉了,这才想起来还有这块金牌。

李献功这才仔细地端详这块金牌,望着上面奇怪的文字,他觉得这玩意肯定值钱,于是找到了收藏家刘振春来鉴别一下,商量之后决定先拿到银行鉴定下究竟是不是金牌。

经过一番检测这个里面真的含有金的成分,在58.44%,这让李献功兴奋不已,而刘振春当即表示愿意花12000元来收购这块金牌。

可当准备交易的时候,刘振春仔细观察了一下金牌,发现圆孔处有个编号,刘振春的心一下被揪了起来,心想:“这东西莫不是偷盗来的吧?”左思右想放弃了这笔交易。

李献功一听就着急了,自己着急等钱用,既然刘振春不买,那自己就赶紧再找下家吧,于是他来到了一家金店,金店表示愿意出17000买下这块金牌,不过要将他融化掉,打造成金条。

就在金牌即将扔进熔化炉的时候,刘振春却给李献功打来了电话,表示这很有可能是文物,千万不要卖掉,李献功虽然文化不多,可一听到文物,赶紧的跟金店说不卖了。

这是怎么回事?刘振春不是不打算买了吗?他怎么断定这是一个文物的呢?

原来刘振春把金牌的文字拍下来,发给了上海博物馆的一个朋友,对方说这个文字是元朝的“巴斯巴文”,听到这里赶紧的联系了李献功。

巴思巴文是什么文字,为何没有几个人认识呢?它出自忽必烈时期,那时忽必烈想把巴思巴文当作国字来推广,可惜推广并不顺利,后来它就成为了蒙古贵族传递秘密信息的专用文字,一般人很难破译。

由于巴思巴文当时就只有蒙古上层社会的人才懂,民间没有几个人懂,到最后基本上就失传了,所以现在精通巴思巴文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令人更加亢奋的是,这块金牌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文物,它的样子跟“元代银制圣旨牌”一模一样,所以相当的珍贵,尤其是原蒙古大学的副校长,包祥教授,他一直在蒙元文化领域深耕,他看到照片之后激动不已。

当即包教授表示自己愿意高价52000元收购这块金牌,包教授并没有将它占为己有,而是将它捐赠给了内蒙大学民族博物馆,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为此国家还奖励了李献功5万元,虽然这个金牌历经波折,好在最终被保留了下来,为我们了解忽必烈时期的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贡献。

@云哥聊历史 迄今为止出土的带有巴思巴文的圣旨牌,仅有三块,其中一块就是李献功这块,而且金制的也是头一回出现,可谓是稀世珍宝。

所以生活中我们有幸捡到了没见过的东西,不要轻易将其破坏,说不定它就是能为我们带来历史意义的文物,体现大陆自古以来拥有的智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