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火既濟,水火未濟,陰陽相生,陰陽共生

昨日友人來訪,網絡相識,素未謀面,見面聊至半宿,酣暢至極,遂将所感略作整理,唯恐靈光閃現又随瑣事流散。

水火既濟,水火未濟,陰陽相生,陰陽共生。

一字之差,千差萬别。

水火既濟,水火未濟,陰陽相生,陰陽共生

外相

影視劇喜歡大團圓結局,仿佛是為了照顧觀衆們的情感,在經曆諸般坎坷之後回歸圓滿。據說金庸的《神雕俠侶》本是悲劇,寫死小龍女卻被讀者寄刀片,最後搞出十六年後相逢的離奇橋段。

此謂,人心惟危,需要些美好的憧憬。

《周易》是本上古天道奇書,往複之謂周,生生之謂易,六十四卦也稱之為相,最後一卦居然是“未濟”,而在此之前的是“既濟”,水火既濟相當于大功告成,卻又預示水火未濟的新亂相。

此謂,道心惟微,按照微妙互動發展。

回看寫過的那些曆史人物,好像沒幾人能跳出這個架構,前者功成名就期待着大團圓結局,後輩頭角峥嵘總想着推倒重來,一代代追趕如同江海奔流,凝結出二十四史延伸至我們随處的時代。

我之是以很少去評論時政,剝離掉外相會發現重複上演,組織特性依然在放大人性,關注目前隻是顯得有時代感,碎片化的論點更容易刺激情感,然而開端、脈絡,結果都靜靜地躺在曆史裡。

對于擁有權力和地位的人,不該再賦予他們贊美和榮耀,就像無數卑微個體勤勞謀生,不應當再承受漠視和鄙棄,同樣是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太守和工農,軍護和清潔員何時能精神平等?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當人群慣性達到極不平衡的時候,天道會用看不見的大手來抹平,這種平衡的過程遍布史書,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希望緩慢而不是劇烈。

招式用老會露出命門,眼睜睜看着也無力回防,勢不可用盡,話不可說盡也是同樣的道理,友人勸我再慎重考慮一下,他說挺羨慕我現在的狀态,有時候出于好心,并不見得會有個好的結果。

然而,我還是想去動作,就是關于晁峪的那件事。

水火既濟,水火未濟,陰陽相生,陰陽共生

内形

六十四卦依照邏輯倒推,八卦四象兩儀繼而複歸太極無極,太極圖被譽為“中華第一圖”,我在寫周敦頤的時候,才知道這位靠《愛蓮說》留名的北宋大儒,居然窮究天理寫出《太極圖說》。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陰陽是道家思想的精髓,陰陽相生仿佛此消彼長的拉鋸戰,就像朝陽升起驅散曉星殘月,皓月當空重新揮灑冰冷靜寂,繼而陽氣騰騰仿佛有種正面的感覺,陰邪測測卻容易聯想到負面的事物。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繼續刨除情感上的偏差,陰與陽,黑與白共同組織出世界,就像支援和反對并不是互相對立,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産生追逐的動力,昨晚突然意識到陰陽魚的神奇,改成這種畫法的人太牛逼了。

因為兩條魚的外相畫法,死闆生硬的太極圖案變得鮮活了,界限分明的黑白區域頓時輪回往複,有種滄海桑田互相交替的感覺,這會産生出強大的包容力量,倒也挺像羅素老教授的那句名言。

我絕不會為我的信仰而獻身, 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從陰陽相生到陰陽共生,是從無奈接受跳躍到主動接納,這極其有助于内心的豁然超脫,不要想着堵死或杜絕某些意識或行為,而是大方承認是自己的一部分,缺點在合适情境下也會成優點。

我們常說不要給自己設限,但是人生起步時需要些架構,這些架構并不是人雲亦雲的什麼打卡,而是根據自己天性喜好的定制限制,盡早成形之後要打破限制,才能有機會輕松遨遊直至圓融。

最進階的人生是個球啊,不光是圓的,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的。

水火既濟,水火未濟,陰陽相生,陰陽共生

元稹,等到下期再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