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86年,北宋名将楊業哭着對七年的老搭擋潘美以及監軍王侁交代後事:"我本是太原一個降将,早就該死了,如今皇帝不殺我,還讓

作者:雲淡輕靈

986年,北宋名将楊業哭着對七年的老搭擋潘美以及監軍王侁交代後事:"我本是太原一個降将,早就該死了,如今皇帝不殺我,還讓我統率大軍,我今天就以死報效皇恩了。"

楊業聲淚俱下繼續說道:"隻是,我的士兵不能跟我白白送死,是以請你們在陳家谷附近埋伏弓箭手,等我轉戰至此後,你們在此接應我,否則的話,我們一個也活不了!"

對于楊業的這個請求,王侁和潘美"欣然接受"。

宋太祖趙光義北伐失利,命潘美,楊業的西路軍護送四個州的20萬百姓,把他們全部遷至内地。

楊業主張不可正面與遼兵交戰,采用聲東擊西的辦法。

誰知,楊業的計謀被當時的監軍,蔚州刺史王侁全盤否定,還提出了自己的主意:"如今我們統率數萬精兵,不應該膽小到這個地步!我們應該前往雁門關,要聲勢浩大地在馬邑迎敵。"

統率5萬步兵,去抵擋敵人30萬鐵騎,還要大張旗鼓地迎敵?面對這麼一個完全不靠譜的主意,楊業搖頭反駁道:"如果這樣的話,咱們就敗定了。"

一聽這話,王侁把臉一沉,陰陽怪氣地說:"你楊業不是号稱‘無敵将軍’嗎?如今領兵數萬,看見敵人就要逃跑,你不是想要叛變投敵吧?"

這句話,讓楊業徹底傻眼。

作為北漢的降将,楊業這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别人說自己不忠。而且在宋太宗時期,這頂"造反"的帽子太大、太重,即使是一個根深苗壯的大宋将領,也根本不敢戴這頂帽子。

楊業百口莫辯,他隻能憤怒地對王侁等人說道:"我楊業并非貪生怕死之輩,隻是諸公的計謀,隻會白白犧牲士兵的性命,不可能會成功。事已至此,既然你們責怪我楊業貪生怕死,今天就死給諸公看看!"

帶着滿腔的悲憤和不甘,帶着重重的擔憂和必死的決心,楊業率領5000精銳騎兵出戰,直奔朔州而去,去那裡迎接10萬轟轟來襲的遼國鐵騎。

在楊業浴血奮戰時,王侁派人登上了陳家谷北側的瞭望台,發現楊業越戰越勇,這一下子,王侁以為"無敵将軍"把遼軍打敗了,于是,為了搶功,王侁不顧當初楊業出征前的囑托,他帶兵出陳家谷,意欲與遼軍決一死戰。

面對王侁這種行為,潘美雖是統帥,卻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地看着王侁把主力部隊帶離谷口。

而潘美本人,他率領部隊沿着河道邊走邊看,結果行進20餘裡後,忽聞楊業兵敗的消息,潘美就第一時間率軍撤退了。

至此,等楊業率軍千辛萬苦逃到陳家谷後,等待他們的,不是援軍和弓弩,而是空無一人的靜寂山谷。

面對此情此景,楊業悲從心來,潸然淚下:"陛下,蒼天可見!臣楊業,盡力了……"

楊業等人悲恸不已之時,遼軍追兵已至,而面對這數萬圍困自己的追兵,楊業自知大勢已去,他對手下士兵說道:"汝等皆有父母妻兒,與我俱死無益,趕緊趁亂突圍,去回報天子!"

要知道,這些宋軍是清一色的騎兵,如果他們想趁亂突圍的話,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然而,這些人不願意抛棄這個老将軍,他們皆願意與楊業駐馬迎敵,同生共死!

這一天,在陳家谷,楊業麾下的士兵無一生還,全部壯烈犧牲,其中包括楊業的長子楊延玉,以及76歲的老将王貴。楊業本人身受10餘處重傷,最後力戰而竭,被遼軍俘獲,最後絕食而死。

楊業,原為北漢将領,擅長騎射,武藝高強,北漢滅亡後投降北宋。盡管生性多疑的趙光義從來不信任他,但因在長期的邊境沖突中,楊業積累了豐富的對遼軍的作戰經驗,而且在北方防線的威信頗高,是以980年,趙光義任用他鎮守雁門關。

雁門關之戰,楊業威震塞北。可最終落得悲慘結局。

在宋朝,武将的地位非常低,重要将領,尤其是邊鎮重将,隻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每位重要将領身邊都安排了一個監軍。

何為監軍?就是皇帝派遣到戰區視察、監督作戰情況的官員,他們是皇帝的親信,手握尚方寶劍,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要是武将不聽從他們的調遣,這些監軍就會誣陷将帥,說他們謀反。

是以當王侁挑釁楊業"他志"時,楊業怒而出戰,也隻能用自己的死,來澄清自己沒有"他志"的嫌疑。

事實上,如果楊業不戰死沙場,他的命運将更加悲慘。因為這就是宋朝為了提防武将,"重文抑武"制度下,武将們的命運都要受制于監軍,更不敢反對監軍。#戰争風雲#

986年,北宋名将楊業哭着對七年的老搭擋潘美以及監軍王侁交代後事:"我本是太原一個降将,早就該死了,如今皇帝不殺我,還讓
986年,北宋名将楊業哭着對七年的老搭擋潘美以及監軍王侁交代後事:"我本是太原一個降将,早就該死了,如今皇帝不殺我,還讓
986年,北宋名将楊業哭着對七年的老搭擋潘美以及監軍王侁交代後事:"我本是太原一個降将,早就該死了,如今皇帝不殺我,還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