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消息,該公司在本月初發射的49顆衛星中有多達40顆在次日損毀,從衛星軌道墜落大氣層。負責人稱,墜落衛星不會與其他衛星相撞,碎片在進入大氣層後燃燒殆盡,不會有碎片或殘骸墜落地面。

關于40顆衛星在同一天内墜毀的原因,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表示是遭遇了一次強烈的太陽耀斑活動,抛射出的物質和能量抵達地球後引發地磁暴,進而造成地磁擾動、大氣變暖并密度增加,最終導緻衛星受到較大上升阻力而發射失敗,在進入軌道前墜毀。
此次地磁暴事件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一次不小的打擊,僅單顆衛星造價就接近100萬美元,一次性損失40顆星鍊衛星也讓馬斯克頗為肉疼。按照計劃,星鍊要發射12000顆衛星,目前已經有1798顆衛星進入軌道工作,另有272顆衛星準備發射或等待進入軌道。
據了解,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事發當天就釋出了地磁暴提醒,可能會發生太陽風暴,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并沒有重視這個消息,“獵鷹9号”仍然按時升空,将這批衛星送往210公裡的軌道上。太陽風抵達地球後,猛烈的地磁暴導緻大氣受熱膨脹,局部區域密度增加,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雖然采取緊急措施,用盡各種辦法減少大氣阻力、規避地磁暴影響,但還是有40顆衛星入軌失敗。
至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何沒有取消發射行動,我們不得而知,但航天發射活動極易受到太空輻射影響,發射失敗是很正常的。星鍊衛星的事故提醒我們,在大自然面前要保持足夠的敬畏,不要妄圖用科技挑戰自然規律。
事實上,在星鍊衛星接連取得成功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有些飄了,沉浸在雄心勃勃的太空部署計劃中,還兩次操控星鍊衛星迫近大陸空間站,迫使大陸空間站采取緊急避讓動作,險些危及我方駐站人員生命安全。對于星鍊衛星的違規舉動,我方按規定将此次上訴至聯合國秘書長,指控美國違反《外空條約》,但美國以意外為理由推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