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黛玉竟多次拒絕“木石前盟”?曹公早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讀《紅樓夢》,我們難免為寶玉和黛玉二人的情深緣淺悲情結局而慨歎,抱怨那腐朽的社會、勢利的家族、不古的人心。人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其實,細節裡更藏着“魔鬼”,細讀《紅樓夢》,寶玉和黛玉的結局走向早已被曹公暗藏在了字裡行間的細節之中。

寶黛初見之時,二人都産生了似曾相識久别重逢的熟悉和驚喜。在此過程中,寶玉先是為黛玉取字“颦颦”,又是因為黛玉無玉而摔自己的通靈寶玉,還強烈要求住在黛玉的碧紗櫥外。

從表面看,這都是寶玉的癡性和任性,實際上是曹公首次讓寶玉争取“木石前盟”:給女子取字是丈夫的特權,玉摔碎了才能破“金玉良緣”,住在碧紗櫥外才能成就“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親密朝夕。

毋庸置疑,一開始寶玉就是主動的,但是後來曹公讓黛玉表現的似乎是“抗拒”的。

紅樓夢:黛玉竟多次拒絕“木石前盟”?曹公早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擲手串。在為秦氏送葬鐵檻寺途中,寶玉遇到前來參與路祭的北靜王爺,王爺以禦賜的鹡鸰香串作為見面禮贈予寶玉。寶玉一聽說黛玉從蘇州回來了,便興沖沖地把這珍貴的手串送給了黛玉,黛玉并不領情,“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還“擲而不取”,意思是避之不及扔在了一旁。

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此舉是表現了黛玉的高潔,從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是單從贈手串這個舉動來看,完全是帶有定情的意味的。無論是“何以緻契闊?繞腕雙跳脫”的手镯,還是“何以緻拳拳?绾臂雙金環”的纏臂金,手镯、手串、手鍊等都被視作愛情信物。如在《甄嬛傳》中,果郡王在甄嬛誕下龍鳳胎後送的紅珊瑚手串,甄嬛随即都帶在了手上。黛玉卻把這手串信物擲了。

紅樓夢:黛玉竟多次拒絕“木石前盟”?曹公早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剪香囊。在第十七回中,預備元春省親的大觀園初建成,寶玉随賈政探園,被試才題對額後,讨彩頭的調皮小厮們把寶玉随身攜帶的荷包扇囊等佩物盡行解去。黛玉誤以為自己送給寶玉的荷包也被解了去,非常生氣,不由分說就把為寶玉精心做的香囊剪破了。

寶玉也有點兒生氣,從紅襖襟中取出珍藏在懷荷包扔到黛玉懷中,黛玉難下台階,又要剪荷包。荷包和手镯手串一樣都是定情信物,使小性的黛玉無形中是在“破壞”信物。

紅樓夢:黛玉竟多次拒絕“木石前盟”?曹公早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不共枕。《增廣賢文》中說:百年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同床共枕是夫妻姻緣的代稱。在第十九回中,寶玉到黛玉處看視,見黛玉在午休,寶玉怕黛玉飯後即卧引起不适,就與她逗樂解困。寶玉也要歪在床上,見隻有一個枕頭,便對黛玉說“沒有枕頭,咱們在一個枕頭”。黛玉拒絕了,把自己的枕頭給寶玉,又拿了一個自己枕。

從二人的關系來說,自黛玉進榮國府之後,表兄妹“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别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寶玉這樣親密的舉動也屬正常。從常理來說,男女有别,黛玉做得也沒毛病。但是從“共床共枕”所蘊含的意思來看,黛玉無意中又一次推拒了“木石前盟”。

紅樓夢:黛玉竟多次拒絕“木石前盟”?曹公早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拒“麒麟”。在第二十九回中,賈母帶衆人到清虛觀打醮,觀裡的道人們給寶玉獻了一些金呀玉呀的小玩意兒。寶玉挑出一件赤金點翠的麒麟,留給黛玉,黛玉直接說“我不稀罕”。

在《紅樓夢》裡,史湘雲就有一個金麒麟,黛玉也吃過這金麒麟的“醋”。在第三十二回中,就有這麼一段描述:

“原來林黛玉知道史湘雲在這裡,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緣故。是以心下忖度着:近日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玉環金佩,或鲛帕鸾縧,皆因小物而遂終身,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由此生隙,同史湘雲也作出那風流佳事來,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可見,金麒麟也是愛情信物,黛玉卻拒絕了接受這信物。

紅樓夢:黛玉竟多次拒絕“木石前盟”?曹公早在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再則,從“金玉良緣”的角度來看,如果黛玉接受了“金麒麟”,豈不是也與寶玉是“金玉良緣”了。隻可惜,黛玉又錯過了。接下來寶玉再次砸玉,還試圖掙脫“金玉良緣”,來成就木石前盟。但是,黛玉又剪了通靈寶玉上的穗子,唯一與通靈寶玉的聯系也斷了。

不喝碰杯酒。從古到今,大陸婚禮程式中都有一個傳統儀節:夫妻對飲,就是俗稱的“交杯酒”,在古代又稱為“合卺” ,“合卺”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在第六十三回中,寶玉在大觀園怡紅院開生日夜宴,衆钗歡聚一堂。在進行搖簽飲酒環節,湘雲搖到了一支“令上下二家各飲一杯”的簽,恰好黛玉是上家,寶玉是下家,二人需要對飲,但是二人卻并未遵守“活動規則”--“寶玉先飲了半杯,瞅人不見,遞與芳官,端起來便一揚脖。黛玉隻管和人說話,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這兩杯酒,寶玉還喝了半杯,黛玉是點滴未沾。這暗含姻緣的對飲,黛玉也棄了。

其實,屢棄“木石前盟”的舉動,并非黛玉之錯而是曹公之“意”,因為“木石前盟”本身就是一場以報恩為緣由的還淚之旅,淚盡恩了時便是緣斷時,開局時結局已經注定,曹公不忍直白而告,采取了暗示隐含的迂回表達。

作者:溫暖前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