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提及香港動作(功夫)電影,相信絕大多數人并不陌生。作為兩代人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在那個露天“電影院”興盛的年代,成龍、元彪、劉家輝等功夫巨星與《A計劃》《黃飛鴻》《醉拳》等經典電影一同傳遍大街小巷,成了家喻戶曉的存在。但不得不說,時過境遷,如今香港動作電影早已不複當年盛況。曾經在露天電影中頻繁亮相,并在人們茶餘飯後充當娛樂談資的港式功夫電影,現在已經淪落到鮮有人提及的尴尬地位。

然而于近期發售的《師父》卻彙聚了許多玩家的目光,在各大貼吧、B站等各大平台(論壇)中引起玩家對于老式港片的熱議。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這款由獨立遊戲工作室——Sloclap所開發的動作遊戲,還未正式解禁便憑着富有挑戰性的難度設計,引起了玩家們的廣泛讨論,并誕生了“20歲進夜店,70歲出來”等諸多趣味梗圖。但人們的關注點更多還是在遊戲中宛如經典港式功夫電影般的“正宗味道”。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借用制作組的話來說,它是一款“以中國風作為設計主題、中國城市作為遊戲背景、中國功夫白眉拳作為基礎戰鬥風格”的純正“中國風”遊戲。“中華國術”、“國風元素”等諸多BUFF,再加上對名不見經傳的Sloclap不甚了解,相信許多玩家很容易像我一樣,會将《師父》下意識地當成是由某個國内獨立遊戲工作室所制作的。

但事實是:這款充滿國風元素的遊戲,開發團隊卻是一群地道地道的法國人。在難以置信之餘,我也不由得贊歎這群法國人以遊戲的方式,在展現中國功夫與文化上所做的努力。

在畫面上,遊戲Low Poly(低多邊形)的美術風格很好地讓遊戲想要表達的老式香港電影的風格得以展現。這種看似粗糙,并帶有一點朦胧感的模組化設計,展現出了獨特的複古韻味。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此外,《師父》塑造了狹隘擁擠的郊區城寨、霓虹燈光閃爍的夜店小巷、新潮前衛的藝術館等各種迥然不同的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大到建築與房間布局等宏觀設計,小到紋飾、飾品等微觀細節,國風元素随處可見。就拿遊戲伊始的初始關卡來說,帶有廣式風情的院落、廳堂中懸挂的獅頭,以及挂牆壁的楹聯等東方元素交融其間,将中式美學展現的淋漓盡緻。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師父》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音樂無疑是畫龍點睛般的一筆。由中國音樂人Howie Lee(中文名李化迪)所打造的遊戲原聲,将筝、笛、鼓等古香古色的國風樂器與現代電子音樂完美交融,并營造與遊戲畫面相得益彰的氛圍,為玩家帶來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遊戲伊始的教學關卡,玩家依次随着遊戲指引擊敗藥師、武師、藝術家等BOSS,寥寥幾個場景就将劇情的大緻脈絡呈現在玩家面前。而那急促的鼓點與抑揚頓挫的唢呐,搭配上緻敬港式動作電影片頭曲的演繹風格,一時令人回想起塵封在記憶中老式香港電影中的經典橋段。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便是被玩家調侃為“進門二十,出門七十”的複活設定。在遊戲中,玩家在生命值歸零時會借助神秘吊墜的力量死而複生。在複活後,角色的年齡将會增長(從20歲開始,大概75歲結束),并且會随着年齡的增加産生某些變化,最為直覺的便是角色的最大生命值下降,攻擊力提升。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除此之外,玩家還可在不同年齡段時可解鎖相應的技能,為玩家鑽研多種破敵思路提供了可能,大大提升了遊戲的重複遊玩性。而且這種别出心裁的複活機制不僅巧妙地模拟了一位功夫學徒到大師的修行之旅外,也包含了開發者對于遊戲名稱“SIFU”的诠釋——真正的功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千錘百煉般的積累與洗練。

作為一款動作遊戲的核心——《師父》的戰鬥系統以佛山白眉拳法為基礎招式體系,結合架勢、處決、格擋彈反,以及類似“子彈時間”的專注技能等招式,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戰鬥系統。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此外,本作還在戰鬥系統中加入了大量場景互動元素。受到《A計劃》《快餐車》等成龍電影的啟發,開發者在戰鬥中設定了許多“成龍快樂屋”式的情景。在打鬥中,地上、桌面、周圍的許多道具都能随拿随用,腳下不起眼的方凳,随處可見的啤酒瓶,隐藏在牆角的闆磚都可成為擊敗敵人的“利器”。

為了更好地在遊戲中展現出白眉拳一招一式間迅猛如風的精髓,制作組的動捕與創意團隊專門前去武館學習白眉拳法,并聘請了一位佛山白眉拳大師擔任國術指導。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在發售之前,《師父》的創意總監Jordan Layani曾在采訪中坦言自己拜師于Benjamin Culossi(本傑明·居洛斯,中文名劉奔),在過去五年内一直學習白眉拳法。然而這位名為劉奔的白眉拳拳師并不是什麼在外國開武館的留洋華人,而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作為巴黎LWS白眉拳館的館長,他與大多數名聲在外、熱愛功夫的外國武者一樣,與中國功夫有着一段不解的淵源。

也許有的老哥對此人有着些許印象,曾經從新華網、環球網等主流媒體的報道中聽說過這位法國白眉拳傳人的事迹。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在本傑明14歲時,初次踏上中國土地的他聽着“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傳說,拜訪參觀了少林寺。此次少林之行讓這位法國少年在心中紮下了學習功夫的種子,在回到法國後,本傑明一直在法國各地尋找中國武者學習功夫。

為了了解更為深度的中國功夫與文化,上了大學的本傑明選擇了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專業。但對于他來說,紙上談兵般的研究如同隔靴搔癢,總是差點意思。于是在2006年,他下定決心橫跨歐亞大陸,從法國千裡昭昭來到上海,追尋自己的武道之路。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本傑明在廣東佛山接觸到了白眉拳,隻是初見就被它剛猛的氣勢、變幻莫測的技巧所征服,立志要學會白眉拳。從2006年到2010年間,本傑明先後跟随陳幼文、劉偉基與劉偉新三位拳師學習。在師從劉偉新期間,他那一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徹底打動了劉偉新,讓其打破了“傳内不傳外”的祖宗規矩,将本傑明正式收為傳人(徒弟)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2011年,學成後的本傑明傳回法國,在巴黎開設了一家武館,教授與宣傳佛山白眉拳。2017年,他在面對新華社的采訪時曾說“佛山白眉拳給了我生命的意義”,從巴黎國際功夫節上的驚豔表演,到如今在《師父》中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演繹白眉拳,在這幾年間,本傑明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為佛山白眉拳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知乎《師父》官方賬号的回答中,也有類似的一句話:“這是一款我們懷着對中國功夫、中華文化的敬意與熱愛創造的遊戲作品”。

如果你在實際體驗過遊戲後,或是關注Sloclap與《師父》的營運,會發現這并不是什麼誇大宣傳。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在曆經數年穩紮穩打的開發後,正是本傑明、Jordan Layani等開發者在戲裡戲外的走心,《師父》在為萬千玩家帶來了一場真正具有沉浸感的中國功夫之旅同時,也讓許多人學生時代對于老香港功夫電影的美好回憶在遊戲中得以重制。

一個法國遊戲工作室 是如何将功夫電影搬到遊戲裡的

《師父》真人電影宣傳片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在最近表示了正與上海的專業配音團隊合作,承諾将會在未來在遊戲中更新加入中文配音,大夥不妨期待一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