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0年的一天,幾輛小轎車停在了沂南縣大莊鎮白石埠村的一戶人家門口,屋内走出一個白發老人,車上的人見狀立馬撲倒在老太懷

作者:唐歌行

1990年的一天,幾輛小轎車停在了沂南縣大莊鎮白石埠村的一戶人家門口,屋内走出一個白發老人,車上的人見狀立馬撲倒在老太懷裡長跪不起,她大聲哭喊:“娘,我回來了,我是喚喚。”

老太叫王桂花,此時已經73歲,頭發花白,眼神也不大好使了,她顫顫巍巍地扶起地上情緒激動的女人看了又看,望着這張熟悉的面孔,往事逐漸湧上心頭。

那是1947年的冬天,王桂花為高家誕下一個男嬰,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可是她和丈夫高士都卻高興不起來,準确的說是不敢高興,因為此前他們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都是夭折,夫妻二人看着襁褓裡孩子,不免擔心起來,害怕重蹈覆轍。

為了讓這個孩子活下去,丈夫把家裡最好的食物都拿出來讓王桂花吃,可是天不遂人願,這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還是離去了,王桂花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她一蹶不振好長時間都沒緩過勁來。

一個下雨天,丈夫披着蓑衣急匆匆的走進家門,他大聲嚷嚷着抱來個閨女,王桂花一把接過孩子,飽飽的喂了孩子一頓。

丈夫說這個孩子是河對岸的一對解放軍夫婦留下的,父親叫林道生,母親叫洪雪,因為部隊馬上開始打仗了,帶不走孩子,隻能交給老鄉代為撫養,附近的村民聽說王桂花剛生了孩子有奶水,就給送到丈夫手裡了。

望着襁褓裡的嬰兒,王桂花說:“解放軍是為咱老百姓打天下的,他們的孩子就是咱老百姓的孩子,咱們一定要把她當做親骨肉。”為了給孩子充足的奶水,丈夫殺了家裡僅有的一隻羊給妻子下奶,并且為孩子取了一個乳名“喚喚”。

轉眼間喚喚長到兩歲了,夏天蚊蟲多,王桂花狠了狠心給喚喚買來一床蚊帳,整夜整夜地為她扇風納涼。有一次遇上國民黨還鄉團生半夜進村搶糧食,情急之下王桂花抱着喚喚和村民們跑到了山裡。

等安定好了她才發現自己把蚊帳當成被子抱來了,無奈之下,王桂花把喚喚塞進了鄰居的棉被裡,自己裹着蚊帳凍了一夜。

喚喚三歲時,家裡來了一個個子高高的軍人,他說自己是林道生的警衛員,當年正好趕上打孟良崮戰役,首長隻好把孩子送給了鄉親,這3年來,首長夫婦無比想念孩子,希望能把孩子接到濟南一聚。

就這樣,高士都和王桂花推着獨輪車和警衛員一起把孩子推到了濟南,和親生父母相見後,喚喚卻對着王桂花一個勁地喊“娘”,林道生夫婦對王桂花非常感激,他們盡最大力量照顧了王桂花的生活。

因為不久後部隊即将南下,林道生沒有留下孩子,他要了王桂花的具體位址後就把孩子還給了養父母。

轉眼間,喚喚5歲了,高個子警衛員再一次踏進了王桂花的家裡,這一次他要徹底接走孩子了,林道生在上海穩定下來了,想要把孩子接到上海讀書,王桂花沒有理由阻攔。

臨别那天王桂花沒有露面,而是讓丈夫背着孩子一路走到了臨沂車站,看着孩子遠去的背影,王桂花再也忍不住了,她嚎啕大哭,淚水打濕了臉頰。

1954年,因為實在思念孩子,王桂花來到了上海,喚喚看見王桂花第一句話就是:“娘,你咋才來?”為了感謝山東人民的養育之恩,喚喚改名為“洪魯民”,這一次王桂花在上海住了好幾個月,走的時候帶回了一張合影。

從上海回來後兩家一直保持着聯系,1958年後聯系突然中斷,直到1990年農曆八月初八,魯民再一次來到沂蒙山與王桂花團聚,她的母親洪雪去世前告訴她“别忘了你還有個沂蒙媽媽”。

自此,王桂花和魯民的書信不斷,逢年過節,魯民會給她寄來禮品和錢,王桂花則為上海女兒寄去沂蒙特産。

在沂蒙山這片土地上,湧現出了無數為革命抛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同時還有一大批堅守在大後方的“沂蒙紅嫂”,她們在戰亂年代敢于收養共産黨的子女,和平年代又能夠忍痛把孩子歸還,她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1990年的一天,幾輛小轎車停在了沂南縣大莊鎮白石埠村的一戶人家門口,屋内走出一個白發老人,車上的人見狀立馬撲倒在老太懷
1990年的一天,幾輛小轎車停在了沂南縣大莊鎮白石埠村的一戶人家門口,屋内走出一個白發老人,車上的人見狀立馬撲倒在老太懷
1990年的一天,幾輛小轎車停在了沂南縣大莊鎮白石埠村的一戶人家門口,屋内走出一個白發老人,車上的人見狀立馬撲倒在老太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