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公司與上海市政府、上海臨港管委會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定,特斯拉公司将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這标志着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中國。這是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同時也是特斯拉首個海外工廠。

上海市政府與特斯拉簽訂超級工廠協定
熟悉中國汽車行業的人都知道,中國是沒有獨資汽車廠商的。在中國,要麼是純中國汽車品牌,比如哈弗、吉利、奇瑞、江淮、五菱······要麼是純進口車,比如瑪莎拉蒂、邁巴赫、勞斯萊斯等一衆豪車;要麼是合資車,比如現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大衆、現代、通用、日産、豐田······
這是因為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為了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我們拒絕外資汽車企業單獨進入中國設廠。這樣,性能更好、品控更優、舒适感更強的國外汽車品牌要想進入中國,隻能走進口這一條路。國家通過提高關稅,導緻進口車的價格奇高,一般使用者根本消費不起,轉而購買本國汽車,進而更好的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并寄希望于本國汽車能在這種保護政策下快速發展,甚至趕超世界先進水準。
無奈我們落後于世界先進國家的汽車工業太多,幾乎半個多世紀,是以盡管中國人吃苦耐勞、認真鑽研,我們的汽車工業始終無法趕超美日歐等先進國家,最後不得不采用中外合資的方式生産汽車。
然後智能手機的出現了。
我們進入智能手機的時代和世界幾乎是同步的,這裡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手機品牌——蘋果。
蘋果第一代手機剛出現就橫掃世界,因為這個智能手機實在太好用了,一款小小的手機幾乎能幹電腦可以幹的絕大多數事情。很快,傳統手機巨無霸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品牌轟然倒塌。
蘋果手機雖然是老北京冬天光頭不怕冷——蓋了帽了,但是并不是完全由蘋果公司一家企業生産。一部蘋果手機大概450多個零部件,如果全部由蘋果公司生産,不符合現代工業社會精密分工的要求。投資太大,管理太臃腫,産能太低下,而且也不可能保證每個零部件都能做到全球最好最便宜。是以蘋果把絕大部分零部件全部分包給全球數百家供應商,其中鼎鼎大名的富士康就為蘋果生産相關的零部件,蘋果隻需要将各個工廠生産的零部件組裝一下就大功告成了。
當年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和巨大的市場,蘋果、富士康等企業紛紛在中國建廠。廠子建在了中國,工廠生産所需的上遊産品的供貨商就在中國遍地開花。随着時間的發展,技術逐漸成熟,生産蘋果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中國幾乎都有工廠能生産。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由于組裝一個蘋果手機所需的幾乎所有的零部件中國不但能生産出來,而且還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是以我們把這些零部件組裝起來,換一個名字,它的性能是不是就和蘋果差不多呢?
答案是肯定的!
對,華為、小米、vivo、OPPO等國産手機品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是以蘋果在中國設廠,不但沒有擠壓中國的手機行業,反而大大加速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如果不是美帝打壓,華為早就将蘋果拉下馬,成為世界手機品牌的總舵主了——這可真不是吹牛。
很快出現了新能源汽車的蘋果——特斯拉!
你按照上面的思路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引進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并且要給他那麼多優惠,尤其是允許他獨資建廠呢?不怕他沖擊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嗎?
在引進特斯拉汽車時,上海政府與其簽訂過一個對賭協定。協定當中有這麼兩條規定:其一,上海超級工廠從2023年年底起,每年必須納稅22.3億元;其二,特斯拉在協定生效的3年内必須将供應鍊本土化率做到100%。
如果特斯拉不能完成這一條件,那麼上海市政府不但會強制收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并且未來5年内還需要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投入140.8億元的資本支出。
如今,特斯拉在中國的收入連續兩年增長超過了100%。2019年,特斯拉在中國的收入為29.79億美元,2020年為66.62億美元。2021年在中國市場的收入為138.44億美元。
從這個資料來看,特斯拉完成對賭協定根本就是探囊取物,除非美國安排佛播了把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定點清除了,否則特斯拉閉着眼睛也能完成協定。
那我們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優惠幫助特斯拉建廠呢?難道是怕特斯拉錢掙少了?肯定不是,我們的上司人又沒瘋。那是饞特斯拉将來每年那22.3億元的稅嗎?我們同樣沒那麼短視。
那圖個啥?
注意對賭協定的第二條“特斯拉在協定生效的3年内必須将供應鍊本土化率做到100%”!
何其相似!放長線釣大魚的古今典範!
是以大家發現了嗎,現在國産新能源汽車如同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理想、小鵬、蔚來、榮威、東風······大家你追我趕,品控越來越優,前景充滿希望!
那麼誰最有可能在未來挑戰特斯拉的權威,成為中國的下一個華為?
比亞迪!
比亞迪最初也是做燃油車,但是一如其他國産車的情況,始終沒有太大的起色,隻能在低端車裡摸爬滾打。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一出現,比亞迪立刻捷足先登,将未來定位在了新能源的方向,這個戰略的把握,可以說展現了比亞迪決策者的高瞻遠矚。随後,比亞迪把另一個寶也壓對了,那就是緊緊把握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續航、充電才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所謂無人駕駛這類概念完全屬于谷愛淩買泳衣——沒多大用處。如果一個司機在駕駛位上呼呼大睡而汽車迎風狂奔,我想那多半是司機瘋了。
大家想想華為之是以被美帝卡脖子,就是因為華為的“5G”是1840年以來中國人第一個領先世界的科技,一旦讓華為的5G走出去,将來通訊網絡的江山就會是中國人的天下了,這是動了美帝的科技霸權,盎撒白人根本不能接受。可惜華為或者說中國沒有盡早解決手機的核心——晶片,導緻最後被美帝釜底抽薪。現在華為雖然并沒有倒下,但也是艱難重重,前途未蔔。
反觀比亞迪,一上來就抓住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電池牢牢不放,其眼光之毒,可見一斑。
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最新排名出爐,前十名分别為:甯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亞迪、SK On、三星SDI、中創新航(中航锂電)、國軒高科、遠景動力、蜂巢能源。
比亞迪的電池是世界第四,中國第二,可見它的地位。
比亞迪在巴西的磷酸鐵锂電池工廠
其次,未來新能源最大的單體市場一定是中國,比亞迪深耕多年,以朝代為代表的一系列車型早已深入人心,接下來的巡洋艦、航母、驅逐艦等車型必定會牢牢套住中國直男的心。
2020年以來,比亞迪汽車釋出了刀片電池這個重磅消息,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的痛點再傳捷報。
這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新突破。
比亞迪刀片電池改變的核心在于空間使用率。這方面,傳統動力電池從電芯到模組的使用率為80%左右,模組再到電池包還要被連接配接部件和内部骨架擠占空間,使用率僅為50%左右。換算下來,電芯的容量隻占電池包總體積的40%左右。
而比亞迪刀片電池是從電芯直接組成電池包,相當于生活中一些帶有獨立包裝的零食,去掉了模組這個“獨立包裝”,“幹貨”自然也就更多了。這種結構設計,進一步壓榨了電池包的空間,讓電芯容量在整個電池包中的占比來到了60%左右。這20%的差異,彌補了磷酸鐵锂比能量方面的先天不足,直接讓電池原材料和體積都不變的情況下,帶來了能量密度(成組後)以及續航裡程、可與三元裡電池相提并論的提升。
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量59.37萬輛。截至2021年12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150萬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892萬噸,相當于植樹7.5億棵。
這是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總結,比亞迪仍然牢牢咬住特斯拉,最讓我們放心的是,比亞迪的核心——“電池”,在中國人自己手裡,我不用擔心美帝将來拿這個捏比亞迪的"dan"。
一個華為暫時放緩了飛奔的腳步,無數個華為會逆風而上,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性格決定着我們永遠不會甘居人下。我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些宵小之輩又怎麼可能了解我們的雄心壯志!
加油,比亞迪,期待着你為中國人揚眉吐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