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黛玉在賈府裡生活得幸福嗎?答案就藏在她寫的詩裡

原著第三回,母親不幸病逝,老父親不願再續弦,年幼的林黛玉在老父親的勸說下,隻好含淚揮手作别,獨自一人前往外祖母家生活,也算是全了林父對這個獨生愛女無人依傍的後顧之憂。

林黛玉在賈府裡生活得幸福嗎?答案就藏在她寫的詩裡

别看林黛玉年約不過六歲,她卻俨然一位小大人。第一次來外祖母家,雖然很是陌生,但林黛玉溫文端莊,步伐細碎,目不斜視,顯得很有涵養、很有禮貌,這當然是得益于母親大人自小教養有方。

這樣一個小女孩兒,既惹人愛,又惹人憐。愛她可愛有禮,憐她在陌生的環境裡,能否盡快适應,未來的日子裡,能否生活幸福。

時光如織,林黛玉在賈府裡長大了不少,真想問問她,在這段歲月裡是否生活得很幸福。但書外人又怎麼能親耳聽到書裡人的回答?

不過沒關系,林黛玉自小讀書識字,滿腹文采的她通常将滿腹心事訴諸于筆下,寫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詩篇。也許,答案就藏在這些詩篇裡面,我們不妨來細細地品上一品。

“名園築何處,仙境别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氣象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這是林黛玉來賈府寫下的第一首詩篇。表面上寫的是大觀園初成新景象,與元春省親時的喜慶。

實際上寫的卻是她自己。當初,林黛玉受外祖母極力邀請來賈府,離開家鄉到一個從未見過的地方,就像離别紅塵進入一個仙境般。林黛玉對未來是充滿着期待的,希望憑借好地方,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新氣象。

林黛玉在賈府裡生活得幸福嗎?答案就藏在她寫的詩裡

不難感受到,這時的林黛玉,心情還是很不錯的。初來賈府未久,極受賈母寵愛,衆人歡迎,似乎已完全融入了這個陌生的環境,幸福感滿滿的襲來。但不久,林黛玉的心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缟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這是初建海棠詩社,林黛玉一揮而就寫成的詩篇。

這首詩雖風流别緻,但太過于悲傷了。半卷半掩,這小心翼翼的動作舉止,就像林黛玉來賈府時步步小心,不敢多行一步,恐人恥笑一樣。

雖說林黛玉備受賈母寵愛,然終究是寄人籬下。現在的好生活不過是“偷來”的、“借來”的,豈能長久?隻能是這樣延續着生命而已。其中的苦處,又能與誰訴說?誰又能了解?

賈府是一個大染缸,人多勢利。林黛玉終也看清了它的面目。偌大一個賈府,除了慈祥的賈母,誰又能信得過?可賈母又不能一直伴着自己。

姊妹們也終究是要散的,最後就隻會剩下自己一人。林黛玉一心情系賈寶玉,可父母早喪,無人可替自己作主,這腔心事也就隻能永遠藏在心底裡罷了。

林黛玉在賈府裡生活得幸福嗎?答案就藏在她寫的詩裡

在葬花的時候,林黛玉低吟淺唱出的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刀風霜劍嚴相逼。”不就是林黛玉在賈府裡的處境的真實寫照嗎?

關于結局,林黛玉似乎也早已想到,就像與史湘雲聯詩,道出的最後那一句,“冷月葬花魂”。幸福,這一個詞,早已與林黛玉離得遠遠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