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間,我到了一位比較疏遠的親戚家拜年。在大家客套一番祝福語後,便詢問起了我現在從事什麼職業。我想了想,就怕說了之後,又是問我買車能拿到優惠嗎之類的,但我最後還是說了。

當他知道我從事汽車相關工作時,說起,你豈不是對汽車也挺熟嘛,我的豐田老銳志差不多用了10年,除了正常的“三格保養”,中途就換過一次火花塞、變速箱油。對了,輪胎也換過一次,不過說起換輪胎那次,确實被坑了,胎噪嘈的不行。這次我想換貴一點的,聽聞米其林輪胎有一個型号叫什麼PS4,很不錯。我說,叫競馳4,确實是不錯,就是貴了一點。
他認為,“貴就是好,好就是貴,肯定是靜音的、肯定是耐用的。”但問題是,一款輪胎不可能方方面面做到盡善盡美,如果有,那就是方方面面都不是最好。作為一位10年老司機來說,還認為輪胎貴就是好,好就是貴,有這個想法不應該啊。對輪胎有一定了解的人來說,應該知道輪胎也分很多種,有靜音的、有操控的、有耐用的。是以在選擇适合自己的輪胎前,先要搞清楚需求。
按照他想換輪胎的原因,是胎噪太厲害了,如果換上他提到的米其林競馳4,依然解決不了輪胎噪音太大這個問題,因為它不是靜音輪胎,是高性能操控輪胎。簡單來說,高性能輪胎多數采用較硬的橡膠配方,是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舒适性,噪音也會比其他類型輪胎略大一些。
其實,大多數輪胎品牌都有從上到下全面的布局,有經濟、舒适、豪華、性能等各個系列。像我那位親戚,他覺得胎噪比較大,同時也不考慮别的輪胎品牌,也可以選擇米其林的浩悅4,其主打靜音,如果想要耐用,米其林還有韌悅XM2+,而這兩個型号的價格比起競馳4便宜了足足一半,不過按照老銳志的輪毂型号換上4條也要2千出頭,也不便宜。故此,小編也想借着這次話題,談談目前市場這麼多輪胎品牌,該怎樣選?
先将汽車輪胎按照地區分類,大緻可以分為歐洲、北美、日韓、東南亞、中國。輪胎和所在地汽車工業息息相關,同時也間接決定了品牌定位和價格。典型如南韓,南韓/日本汽車産品定位親民家用,韓泰、錦湖也比較注重這方面。而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輪胎品牌,同樣誕生了如瑪吉斯、佳通、朝陽等這類以成本效益為主的輪胎品牌。
歐洲有些不同,作為汽車的發源地,大量的運動賽事和跑車、豪華、家用、經濟型汽車的全方位涉足,使得歐洲誕生了諸多性能頂級、品類全面的輪胎品牌,包括剛才提到的米其林,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馬牌和倍耐力等。如果不是完全家用、經濟趨向的車型,車價在20萬元以上,對操控有些要求時就可以重點考慮歐洲品牌了。
但有一點需要說明,即便是你對操控有一定要求,我也并不贊成你更新太貴的輪胎,譬如你原廠輪胎是500塊錢一條的,你沒有必要換成1500一條的。因為工程師在開發底盤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標明輪胎,可以說底盤是根據輪胎的性能取向來設定的。如果你更換了一條太貴的輪胎,它的極限已經超過底盤的極限,這就是一種浪費。
如果你是着重成本效益,要耐磨的,可以考慮韓泰/錦湖/佳通等輪胎品牌,在國内它們的保有量非常高,大衆、豐田和現代的低端車型都經常采用他們的産品進行搭配,因其非常有成本效益,而且耐磨程度較高而廣受歡迎。不過,其中韓泰輪胎,數年前被質檢總局點名釋出風險警示,以及相應召回事件讓其影響力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别以為選擇耐磨的輪胎,就沒有使用年限之分,其實這是存在一定的知識誤區,由于橡膠長期擺放不使用也是會老化和龜裂的,更何況是被我們使用後長期的日曬雨淋。用于家用車而言,一年跑個1-2萬公裡左右,基本跑上5-6年已經是極限,而且還是在沒紮釘,沒修補的情況下。
此外,提到耐磨,有不少輪胎批發商提到,輪胎側面有個“Tread Wear”的英文,後面還帶有數字,而後面這個數字則代表輪胎的磨耗值,磨耗值乘以300英裡或乘以500公裡就等于理論最大行程。磨耗值越大,代表輪胎越耐磨,可供行駛裡程也越大。不過,磨耗值并不是越大越好,因為磨耗值越大的輪胎,胎質也更硬,缺點就是犧牲了一定的抓地力,同時胎噪也會随之而增加。
經過這次和親戚交談,讓我知道即便是10年的老司機,也不一定知道輪胎是怎麼選的。如果正好你也對輪胎知識不是那麼了解,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對你有一定的幫助。最後,汽車輪胎型号是各有各的優勢和特點,沒有絕對唯一的答案。了解自身需求選擇輪胎,口碑高的,也不見得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