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前言

說到胡子這件事,對我們現代男人來說,留還是不留全憑自己喜歡,就像自由戀愛一樣自由。如果按照大多數人的審美來看,不留胡子看上去更幹淨整潔。不過說起來,确實有些人,留胡須會更有成熟男性的韻味。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現象。古裝劇中的男子成年以後,或者步入中年之後,好像都要留胡子。這到底是編劇還原曆史事實,還是隻是為了凸顯演員的年齡變化呢?古人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莫非古人真的必須留胡子?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古人對胡子的審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話說人類進化了這麼久,胡子明明毫無用處,男性的胡子卻沒有退化。是以,原始時代,人類的祖先一定是有胡子的。不過上古時代到底剃不剃胡子,我們沒有圖像和文字記錄,自然不得而知。不過我想,應該沒有人會用石刀刮胡子,那簡直太痛苦了。

從有文字記錄胡子開始,先秦時期就有許多關于胡須的記載。

(1) 贲其須。 (《周易·贲卦》)

(2) 須發薴悴兮顠鬓白, 思靈澤兮一膏沐。 (《楚辭·九思》)

(3) 病大風骨節重, 須眉堕, 名曰大風, 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 刺骨髓汗出百日, 凡二百日須眉生而止針。 (《黃帝内經·素問·長刺節論篇》)

雖然文字有胡須的記載,但并不能證明先秦時期古人就一定要留胡須。是以,我們可以從文物出土來進一步的考證。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從商代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分析,夏商周時期出土的陶俑或者銅鼎中,有的有胡子,有的卻是沒有的。是以,是不是就可以推論,夏商周時期人們也是可以剃胡子的?史料太少,沒辦法論證。

從文字記錄來看,春秋戰國時期胡子有了更豐富的分類,對在不同地方的胡子有不同的叫法。

《說文解字·須部》:“髭,口上須也;髯, 頰須也。”

從大陸出土過的戰國國墓葬來看,不論是壁畫、還是人物陶俑,并不是人人都留有胡須。

但湖南曾出土過楚國墓葬的陪葬彩色陶俑,這些陶俑不論文武官員,幾乎都留有各式各樣的胡子。有的是在嘴唇上當留有微微上翹的髭,有的則是留有一小撮"山羊胡"。

從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并非所有陶俑都有胡子。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可能有人就要說了,這不就是沒有結論嗎?說明先秦時期有的人留胡子有的人不留。

但我們不要忘了一點,不是所有男人都會長胡子。那麼,先秦時期出土的文物中下巴光秃秃的,會不會就是本身就不長胡子呢?

我們不得而知,畢竟不長胡子的男人應該占少數。但我們至少可以推論,夏商周時期,人們對胡子的美觀性并不在意。

春秋戰國開始,在某些特定區域,人們對胡子的審美有了要求,開始修剪胡子。這種審美對後世必定會具有一定的影響。

胡子對古人的審美有影響嗎?

中國的曆史如此悠久,我們不可能用一個朝代的審美去代表整個古代的審美。是以,我們想要弄清楚的是,是不是在大部分曆史時段上,或者在幾個特定的時代,他們的風俗是以留胡子為美?否則古人一定有胡子這種刻闆印象,不會如此深重的印在我們腦海裡。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中國文明之是以有這麼悠久的曆史,是基礎對文明的傳承性。盡管我們在傳承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舶來文化的影響,但中國人非常喜歡保留老祖宗的文化和規矩,并以此作為榜樣。是以,戰國時期開始對胡子的審美,必定會影響在後世的審美,但它的影響并不如我們想的廣泛。

從漢代開始,不論是文物還是文字記錄,我們都有更多的史料可以佐證。

(1) 高祖隆準、龍顔、美須,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漢]王充《論衡·偶會》)

(2) 伊尹黑而短, 蓬而髯, 豐上而銳下, 偻身而下聲。 ([漢]王充《論衡·死僞》)

(3) 博奮髯抵幾曰:“觀齊兒欲以此為俗邪!” (《漢書·薛宣朱博傳》)

雖然史料中有不少關于古人留胡子的記載,比如漢高祖劉邦就留了胡子,被稱為美須。但也不能表明當時人們就一定要留胡子,因為大量的漢代壁畫、石刻和泥塑反應的勞動人民形象,留胡子的都是極少數。留胡子的大多是挑夫、侍衛、役卒等人。而中上層人士也并沒有這種必須留胡子的說法。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那個時代對美男子的審美是:"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人們并不喜歡滿臉大胡子,大胡子大多展現在不修邊幅的粗糙的漢子和武夫身上。

曆數古人眼中的美男子,大多都是面目清秀,沒有說誰因為留了滿臉胡子被譽為美男子。例如美如玉冠的陳平、貌如婦人的張良、妙有姿容的潘安、傅粉何郎等。特别是到南北朝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崇尚中性美。貴族男子們紛紛剃光了胡須,有的甚至會塗抹脂粉。

而那些被稱為"美髯公"的人物,不是品格高尚,就是地位崇高。在贊美人的前提下,順便把胡子一同贊美了。比如關羽,就是威武的将人形象。三國時代戰亂紛飛,人們崇尚上武力,這個時代人們喜歡留胡子,能凸顯男性荷爾蒙。劉備沒有胡子,影視作品中給他加了胡子,就是凸顯三國時期的武人風采。這也是在某個特殊時期的審美,是一種對力量的崇拜。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宋朝的蔡襄也留了一臉大胡子,甚至還驚動了宋仁宗。因為胡子長得好,宋仁宗忍不住問他要是睡覺是把胡子留在被子外面還是被子裡面。不過就是因為胡子多,對宋仁宗來說就成了稀奇的事情。是以,如果自古人們就以留胡子為美的話,什麼樣的胡子沒見過?這就不足以是令皇帝都稀奇震驚的事情了。

古人真的不能把胡子剃光嗎?

男性在20歲左右, 嘴唇周圍細軟的絨毛會逐漸長成真正的胡子。據說男人的胡子一天要長0.0375厘米,一年長13.75厘米。如果古人真的不刮胡子,那麼二十多歲的男人,胡子就很長了。

有人說,古代的刑罰宮刑實施時要将眉毛和胡須剃掉。是以,剃胡子是一種刑罰,對人的是莫大的屈辱。不過我認為,實施宮刑本身就是對男性尊嚴的侮辱,将胡子剃掉隻是加深這種寓意,并不能證明平時刮胡子也被視為不妥。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還有一說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人不會随便動頭發,但胡子算不算呢?也不好說。其實,别說刮胡子,就連剪頭發在後世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南宋時期就有“淨發社”,專門從事理發行業。

是以,古人不僅美發,自然也要美胡子。曆代胡子造型,還都有不同的流行款式。比如戰國人的胡須向上翹。西漢人的胡須是左右兩撇, 到了隋代, 則要按人們不同的身份, 把胡須修成辮子。元明時期受蒙古人的影響就向下拖。

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的考古文物證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胡子。比如唐代的許多繪畫作品中,一些人即便到了很高的年齡,都不見得有胡子。不能剃胡子一說并沒有充足的證據,但刮胡子卻有史可尋。

《顔氏家訓·勉學》中記載:“梁朝全盛之時,貴族子弟,多無學術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說的就是梁朝那些貴族子弟中流行剃須施粉。如果刮胡子是那麼大不敬的行為,這些貴族子弟再遊手好閑、再纨绔,也不至于使之形成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

而帝王們留胡子嘛,主要是他們自稱為真龍。龍有龍須,皇帝為了貼合這一形象,自然就要留上“龍須”。

留胡子是美男象征,古人都要留胡子,這是不是我們的刻闆印象?

是以,說古人不能刮胡子,一定要留胡子,也許隻是我們的一種刻闆印象。而留胡子,同樣也隻是一時的流行風氣,并不是一種死闆的規矩。

結語

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留胡子會讓人顯得莊嚴有閱曆。是以古人到了中年,便喜歡留上胡子,讓自己顯得成熟穩重。至于留成何種造型,多長多短,那便是自己的愛好。但如果有人不喜歡留胡子,刮掉胡子,也并不會觸犯什麼禮制。留不留胡子純屬個人意願,和現在并沒有什麼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