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晚,最讓人驚豔的莫過于北宋王希孟的青綠山水長卷《千裡江山圖》以舞蹈的形式重生了。用舞台重制千年前錦繡河山,用舞蹈連線千裡青綠,靜與動,青與綠,僅此一眼,便是千年。

《隻此青綠》出現在春晚的螢幕上,就攝人心魄,欲罷不能。音樂響起,燈光開來,十幾名少女在青山綠水中起舞,一招一式,一揮一灑,那種在書畫裡凝結成的美,經過千年歲月熨燙,氲氤漫染而來,高山流水、風花雪月,美好的感覺紛至沓來。它成功地抓住了觀衆的心。特别是出現字幕:(少年)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繪山河,更是文、畫、詩、舞、字相融相生,它绾接了曆史、現代與未來,讓人分不清自己,端茶的手都打起了顫,茫然而不知……
《千裡江山圖》畫卷表現了綿亘山勢、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遊賞、行旅、呼渡等場景,栩栩如生。天才少年王希孟以“咫尺有千裡之趣”的表現手法和精密的筆法,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編導巧妙地抓住《千裡江山圖》畫卷中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韻律節奏,與舞蹈有共通之處的特點,充分利用通感融合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舞者們姿勢各異地站立,表現不同形狀、顔色各異的山巒。在徐徐展開的大背景下,山巒走勢變化、雲霧虛無缥缈,舞者們身着青綠服飾,頭绾山巒狀發飾,順勢變化,或立或傾,或群立或散開,整齊劃一又快捷如風,聚散有緻又輕曼似歌,配上應景的音樂,生動還原了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
舞蹈是純寫意的,就像《千裡江山圖》一樣具有宏大的氣魄,不僅是女人的柔美,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沉澱的一種隽永,一份甯靜,也代表我們文化自信的一面。
在人們的記憶底頁,宋朝曆經300多年,多經戰亂,屈辱加身。可是,生活在這個朝代的藝術家卻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經典,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如豪放派詞人蘇轼的“大江東去”等等。年僅十八歲便繪就名垂千古的鴻篇巨制《千裡江山圖》的王希孟是那個時代的驕傲。他們在曆史長河中,在個人的世俗生活中,或畫或詩,才華橫溢,才讓千年後的我們,得以欣賞這一“活”起來的文物。不得不說,這種讓文物“活”起來的成功做法,也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群衆精神生活需求,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創新的思路和做法。
作者機關: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