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潮丨《隻此青綠》弦歌千裡,舞動千年

在2022年的春晚上,《千裡江山圖》以舞蹈《隻此青綠》的姿态走上了舞台,這幅由北宋王希孟繪就的驚世之作在除夕之夜活了過來,它化身舞蹈詩劇,用全新的方式重制傳統美學,兩個相隔千年的文學藝術就這樣融合在了一起。

《千裡江山圖》因用石青石綠色的礦物質顔料繪成而得名,在北宋王希孟“咫尺有千裡之趣”的表現手法和精妙筆力之下,人物活動千姿百态,絢麗的青綠色調交織描繪着千裡江山的錦繡恢弘,曆經千年而不衰,哪怕到了現在也依然泛着寶石般耀眼的光芒。

舞蹈《隻此青綠》中,主創團隊在幾乎看遍宋代詩詞繪畫,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後,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把繪畫的審美意境和舞蹈的節奏韻律結合在了一起,将《千裡江山圖》中的青綠設色抽象成女性形象,讓舞者們身穿青綠色曳地長裙,頭梳高聳入雲的發髻,以曼妙的舞姿勾勒出如詩如畫的山河,彙聚成了一片青綠色的山巒,像一幅流動的曆史畫卷徐徐展開,随着音樂的漸漸深入,山巒的起起伏伏和雲霧的虛無缥缈淋漓盡緻地展現在了觀衆眼前,舞者的姿态也随之産生了變化,動與靜,聚或散,當舞者的袖籠打開之時,奔湧而出的是懷抱山河日月的氣魄,《隻此青綠》用舞蹈向觀衆生動演繹了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

藝潮丨《隻此青綠》弦歌千裡,舞動千年

貫穿全劇的軟舞《青綠腰》更是讓人拍案叫絕,舞者長袖一甩,上半身後傾,與地面近乎平行,這個仿佛飄在半空中的高難動作既需要有穩如磐石的腳力,更需有韌如蒲葦的腰功。“綠腰”古舞原名“六幺”,其特征就是“以手袖為容,踏足為節”,《全唐詩》“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詩”中以“慢态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淩亂雪萦風。墜珥時流盼,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這樣的語句描繪了六幺舞動人的舞姿。

“‘青綠女裙’是一種寫意的狀态,像是千裡江山圖的畫魂,也是那種曆經千年不退的璀璨色彩的精魄。”孟慶旸在對自己的角色做出了深刻解讀後,她感慨:“我覺得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夠站在央視舞台上傳承中國文化,這本身就是在緻敬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這個節目。”

宋朝曆時三百餘年,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文學藝術發展迅速,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遊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之風在宋朝達到了極緻,是以,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文學藝術氛圍都十分濃厚,為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澎湃的想象力,秉詩、詞、散文、畫作都有偉大的成就。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生活在這個朝代的文人畫家有着與衆不同的磅礴氣魄,蘇轼、王安石、歐陽修、張擇端等等不勝枚舉。年僅十八歲便繪成《千裡江山圖》的王希孟也是如此,因為那個文藝興盛時代給予他的滋養,因為他的才華橫溢,他的滿腹才情,才能讓《千裡江山圖》跨越千年光陰而不朽。如今,《隻此青綠》用舞蹈來演繹傳統畫作,這種令人驚喜的方式不僅為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式,還通過強大的藝術表現力,讓千年之後的我們得以産生藝術共情,它以“江山如畫”的沉浸式藝術觀感帶我們回到了千年之前,讓我們更深層次地去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

藝潮丨《隻此青綠》弦歌千裡,舞動千年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劇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