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摘要: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是2021年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人民網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的一部原創藝術作品。該劇一問世,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演出獲得成功的同時,對這部作品進行分析研究,這對于劇目本身的修改提高和國有藝術院團推動藝術創新,打造舞台藝術精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從作品的選題解題、藝術創作、宣傳傳播、營運模式等方面對《隻此青綠》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論述總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已經産生了深刻且深遠的社會影響,成為時代和人民的需要。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之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作排演了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以下簡稱《隻此青綠》)。

2021年8月,該劇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後,成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并獲得了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2021)年度資助項目。短短半年時間進行了全國18個城市和地區50餘場的首輪巡演,不僅得到了國内權威專家的一緻贊譽,還征服了無數觀衆,所到之處皆一票難求。2022年元旦,《隻此青綠》(選段)在b站跨年晚會上驚豔亮相;兩個月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以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意境溫潤了全國觀衆的心田,成為2021年度舞蹈藝術作品成功“破圈”的優秀案例。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一、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選題與解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角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程序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實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必須充分對古老厚重的傳統文化進行充分地發掘整理,并将其與現代藝術手段和現代審美理念緊密結合。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機關,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以藝術生産國家隊、體制創新排頭兵為基本定位,聚焦主責主業,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緻力于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在藝術創作上,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部署要求,堅持把創新精神貫穿于藝術創作生産全過程,不斷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藝術價值,增強藝術表現力。發揮企業主體的優勢,創新合作方式,在創意初期就打破國有院團固有的創作理念和營運機制,跨界文博圈“故宮博物院”、媒體圈“人民網”,以共同出品的方式,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努力将《隻此青綠》打造成為國有院團新時期舞台藝術創制模式的“樣闆”。

《隻此青綠》以宋代名畫《千裡江山圖》為背景,采用時空交錯式的叙事結構,跟随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的視角,進入千年前少年畫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作品在題材選擇上别出心裁,從畫作的成型工藝入手,以畫中主色調“青綠”為視覺線索,深入探察畫作形成的篆、絹、顔料、筆、墨等工藝的産生。在作品結構上,周莉亞、韓真兩位導演不斷探索,運用了綱目結構,分為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将其演繹為一幅國之工匠的人文畫卷。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劇中描繪的主體是中華民族曆代勤勞智慧的工匠形象,燦爛優秀的曆史文化正是由這些平凡勞動者創造的。舞劇為他們畫像,用他們的故事喚醒沉睡的文物、喚起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記憶與執着信念,将舞台藝術與非遺工藝相結合,傳達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創造者、傳承者的崇高敬意。同時,為時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賦予更豐富深刻的内涵。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二、匠心打磨,打造藝術精品

1. 創排情況

《隻此青綠》創排總周期為一年半。該劇立項于2020年4月,經過半年多的前期籌備,11月26日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召開立項新聞釋出會,2021年1月18日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正式建組。3月進入排練階段,排練時長近五個月。8月1日起進入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合成,8月18日在人民網召開首演新聞釋出會。8月20日至22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三場。

該劇的創排,彙聚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優良資源和業界精英人才,主創團隊以兩度摘得“文華大獎”、被譽為“中國舞壇雙子星”周莉亞、韓真為總編導,國内新生代編劇徐珺蕊、多部作品榮獲影視劇收視冠軍的作曲呂亮擔任主創,并特邀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擔任舞美設計、國内頂級燈光設計師任冬生擔任燈光設計、國内時尚圈代表性人物陽東霖擔任服裝設計、賈雷擔任造型設計,由衆多實力強大的一線創作人員組建的創作團隊在保證了藝術品質的同時引領傳統美學新時尚。劇目由張翰、汪子涵(特邀)、孟慶旸、謝素豪領銜主演,彙集了我集團42名舞蹈演員組成的演員隊伍,集中展示了新時期中國東方的嶄新精神面貌。

同時,劇組組建了強大的專家顧問團隊: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擔任藝術顧問,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曉淩擔任美學顧問,著名作曲家程池擔任音樂顧問,特别邀請故宮博物院專家擔任文博顧問,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邀請國畫顔料、徽墨、宣筆、雙林绫絹等制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仇慶年、汪愛軍、張文年、鄭小華等擔任非遺顧問。這些專家的參與,為該劇創作提供了有力的藝術和智力支援。

2.深入生活與學術支援

《千裡江山圖》雖是國寶級文物,但主創團隊查閱了很多資料後卻發現對其進行詳細記載的資料少之又少,如何破題是主創團隊在創作初期思考很久的難題。為了更好地舞繪《千裡江山圖》,使作品表現出宋代美學意境,創作前期,主創團隊赴故宮博物院進行采風考察,就文物修複、傳統繪畫工藝,以及文物研究員的實際工作狀态等進行了細緻觀摩學習,并與故宮專家學者進行了多次學術交流。排練期間,故宮博物院專家前往集團并深入排練廳與主創、演員就《千裡江山圖》相關知識進行普及與交流研讨。

在确定了劇中表現織絹、魔石、制墨、制筆等中國傳統工藝後,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的大力幫助下,邀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進入排練廳現場講解,為劇中工藝人的飾演者手把手教學,并現場把關指導用于舞台表演的道具。

在學術上,劇目創排依托故宮博物院豐富的專家資源,先後組織各類專家講座、現場觀摩、線上答疑等科普性推介活動。排練初期,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為劇組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專題講座。集團特聘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文保科技部主任于子勇、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中旭、書畫部副研究館員郁文韬擔任文博顧問,專家顧問多次深入排練廳就《千裡江山圖》相關内容與劇組交流研讨。創作團隊在稀缺的宋代舞蹈資料中探尋古典舞與當代審美的平衡,不論是動作編排、舞美呈現還是音樂、服裝、道具設計,無一不精緻令人迷醉。

3.舞台呈現

該劇以現代展卷人探尋這幅遞藏千年經典之作的人文價值為視角,劇中設定了“展卷人”“希孟”兩位主要人物角色,并選取“青綠”作為《千裡江山圖》的典型視覺辨別,采用時空交錯結構進行叙事。劇情設定在《千裡江山圖》即将展出,一位故宮研究員(展卷人)穿越時空,來到千年前王希孟即将完稿之時,觀衆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進入王希孟的繪畫世界……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全劇以“展卷”為核心,在舞美、音樂、燈光的承托下,觀衆仿佛徜徉在富有宋制美學意趣的畫卷之中。這種沉浸式賞畫的觀感體驗離不開舞蹈編排、音樂設計、舞美燈光設計等各方面的突破與創新。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在舞蹈編排上,針對繪畫的靜态特征以靜為出發點,以内斂、内收為基調,設計了不少造型動作,如靜待、望月、垂思、獨步、險峰、卧石,在《隻此青綠》專家研讨會 中,曾有專家表示該劇中的舞蹈編排凸顯出了安靜的力量,使該劇所呈現出來的一種“靜雅”的獨特的美;在舞台設計方面,地面設計的多重轉台配合空中多重旋轉裝置的獨特使用方式,既能準确契合“展卷”的視覺表達,又能産生豐富的時空流轉想象;在音樂設計上,為了創作帶有“宋人氣質”的音樂,同時更好的營造該劇各篇章的氛圍,該劇将《千裡江山圖》創作、制作的工序,如制筆、制墨等傳統技藝的音效疊加其中,為該劇創造了淡雅、詩化,又極富渲染力的宋代美學氛圍。全劇各方面的精巧設計、雕琢以及對曆史文化的嚴謹與考究,鑄就了《隻此青綠》立足《千裡江山圖》将傳統文化煥發光彩的創新表達。

三、媒體宣傳與多管道傳播助力成功“破圈”

1. 權威媒體宣傳,擴大劇目傳播力

在宣傳上,《隻此青綠》依托人民網龐大的海内外媒體資源,進行全管道資源宣發,擴大了作品的傳播力、影響力。首演前後,以人民網微信、微網誌、抖音、快手及海外平台等官方媒體矩陣同步跟進《隻此青綠》内容宣傳。首演前後故宮博物院官方微網誌釋出頭條文章閱讀量超500萬+,人民網官方媒體矩陣同步跟進釋出内容累計曝光量超過2.47億+,其建立的微網誌話題采用年輕化語彙,閱讀量均超過千萬。在國内成功引發央視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新浪網、搜狐網、網易新聞、中國文化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學習強國、今日頭條等百餘家中央及地方媒體廣泛轉發傳播,累計發稿量超100篇次。

2.線上線下結合,演出演播并舉

《隻此青綠》首演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采取了線上線下結合,演出演播并舉的模式。在首輪全國18個城市、50場巡演期間,與媒體合作,2021年10月,《隻此青綠》選段“入畫”登上CCTV-3《國家寶藏·展演季》,以“國寶×文藝再創作”的形式,呈現了希孟與觀衆的跨時空對話,首輪播出即獲得了《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官方媒體的權威報道。

12月31日,《隻此青綠》精彩亮相B站跨年晚會,為青年觀衆帶來了新穎别緻的《青綠》舞段,《隻此青綠》播出時間段内,實時線上觀看觀衆達1.8億+。播出12小時,《隻此青綠》單條視訊觀看量達46.5萬+,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3120.7萬+。播出7日内,單集視訊觀看量達320萬+,微網誌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6500萬+。線上“定制版”《隻此青綠》舞段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了這部舞蹈詩劇,微網誌上,網友看完後感慨:“時空的轉盤道不盡文明的交流,一言一語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曆史的卷軸描不完祖國的山河,一筆一畫都是壯麗的風景。”

除夕之夜,《隻此青綠》亮相央視總台虎年春晚,熒屏上,通過XR、全息掃描等前沿科技手段,為觀衆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盡顯科技與藝術融合之美,節目一經播出,相關話題便開始頻繁登上新浪微網誌、抖音等平台的熱搜。節目中高難度的“青綠腰”也成功出圈,引發了一大批專業舞者和愛好者的模仿和挑戰。自此,《隻此青綠》成為用文藝作品傳播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真正做到了文化成就藝術,藝術傳承文化。

春節過後,《隻此青綠》主創人員走進了《春妮的周末時光》欄目,深度解讀從《千裡江山圖》到《隻此青綠》的演繹中,主創團隊如何借舞蹈、戲劇、音樂、非遺的跨界方式,展現宋朝美學,傳播國寶守護精神,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之美。

與此同時,《隻此青綠》以“影響力先行”的方式走出國門、走向海外,通過人民網在海外平台的多元化媒體宣傳,已初步在海外市場上營造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在不斷創新中,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觀照映射了古今美學哲思;将傳統舞台藝術與數字傳播方式有機結合,推動了線下演出和線上演播共同發展,提升了文化傳播力;在文化價值方面,讓觀衆看到了中華文明古老而厚重的生命力,以及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文化自信。這些經驗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新時代文藝創作都具有寶貴的現實意義。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四、制作理念及模式創新實作“雙效”統一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首演三場成功“破圈”、首輪巡演未半便廣泛引發全國熱議的現象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創新。

1. 跨界合作助力作品成功

作品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人民網共同出品,以舞蹈藝術的形式将文物《千裡江山圖》呈現在舞台上,是文博機關、藝術院團、權威媒體踐行交流互鑒,将“青綠山水”搬上舞台的創新嘗試。劇目在學術、創作、推廣等方面強強聯合、跨界融合,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專業及資源優勢,通過舞蹈和繪畫等藝術門類的跨界融合,彰顯高雅藝術魅力、引領新時代的藝術審美,為文物的傳播和普及尋找到新的方式和途徑。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的成功首演是各方協同努力,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館藏的珍寶在舞台上“活起來”的一次重要實踐。

2. 創新營運模式實作“雙效”統一

在營運上,《隻此青綠》按照企業化營運模式,大膽引進市場資本,聯合文旅演藝(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院線平台(中演院線四海一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精準定位、科學規劃,采取以銷定産的模式,實作首輪演出票務銷售率高達100.4%(部分場次出現超售現象),收回成本并實作盈利,切實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效合一。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五、加強藝術評論提高學術價值

“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企業文化,而《隻此青綠》就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在新時代“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代表。為不斷總結、修改、提升《隻此青綠》的藝術水準,在首輪巡演收尾期間,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召開了“青綠千載,山河無垠——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專家研讨會”,邀請了馮雙白、于平、張曉淩、許銳、張萍、金瑞國、臧小戈、劉瓊、趙忱、王潤、何鷹等舞蹈、美術、文博、非遺、媒體、營運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為《隻此青綠》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整理了多位專家的評論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等媒體和公衆号上,既擴大了《隻此青綠》的影響力,又增強了該劇的學術價值。正如總編導周莉亞說的,從首演到巡演的過程中,《隻此青綠》的創作人員緊緊把握住“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牢記為人民而舞,不斷收集觀衆的評論和回報,進行修改和調整。《隻此青綠》沒有最終版本,隻有最好的版本。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六、加強産業鍊建設,深度挖掘文化IP的核心價值

《隻此青綠》成功“破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積極加強其産業鍊建設。

一是與相關企業合作設計推出了保溫杯、香氛明信片、多層檔案夾、筆記本、絲巾發帶、絲絨包等文創衍生品,在演出現場受到了廣大觀衆的喜愛,擴大了《隻此青綠》影響力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經濟收益。

二是與多家國内知名企業合作,推出“隻此青綠”聯名産品,以文化融入産品,用藝術賦能品牌。先後與中糧長城葡萄酒合作,推出長城“隻此青綠”聯名葡萄酒;與竹葉青茶葉合作,推出“隻此青綠”聯名綠茶;與大麥、靈境文化推出舞蹈詩劇《隻此青綠》數字藏品紀念票,以創新技術弘揚民族文化,為觀衆建構更多通往民族文化IP的橋梁。這些各行業的跨界合作,挖掘了“隻此青綠”文化IP的核心價值,為“隻此青綠”品牌賦予更深的精神内涵和價值觀念,塑造更強的中國文化符号,探索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這些積極有效的探索,正是基于延綿數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當今中國發展的豐厚滋養。實作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體要求,也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

七、結語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通過深厚的曆史積澱,擁有了品牌優勢、創作優勢、平台優勢和體制機制優勢。邁進新時代,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并充分與時代和市場相結合,成就了《隻此青綠》這樣的堅定文化自信之作、藝術創新之作、勇攀高峰之作。2022年初,《隻此青綠》的第二輪全國巡演早已排滿,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也正在着手培養B組、C組演員,并考慮海外巡演和駐場版本的打造。

綜上所述,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用創新的舞蹈語彙和藝術形式完成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完整表述,充滿現代感的藝術理念注入,與音樂、舞美、服裝、燈光等多種舞台效果融合,又使《隻此青綠》具有現代藝術新意。走市場化道路推動了《隻此青綠》不斷自我完善,為其注入了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期待這部精品力作,登上更廣闊的國際舞台,并帶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發掘創新,進而打造出更多的精彩作品。

藝品|全“析” 《隻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