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飯狼吞虎咽,“三高”風險高,男性更應注意!

狼吞虎咽易得“三高”

本報記者 燕聲

吃飯狼吞虎咽,“三高”風險高,男性更應注意!

現代社會,時間就是效率。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有時會壓縮我們的進食時間,導緻吃飯狼吞虎咽、速戰速決。其實,咀嚼與健康有密切的關系。近期,日本新潟大學和大阪大學研究所學生院牙科學研究小組在《心血管醫學前沿》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中指出,進食時咀嚼得少可導緻代謝綜合征患病率上升。

1

吃飯快,“三高”風險高

研究小組以日本大阪府吹田市在健康體檢中接受牙科檢查無代謝綜合征的近600名(男性254名,女性345名)50~70歲的居民為對象,通過使用專門開發的軟糖,咀嚼30次,測量咀嚼效率,并分為4組,除低值組外,其餘3組為非低值組,分析和研究咀嚼效率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在平均4.4年的追蹤期間,與咀嚼效率非低值組相比,低值組男性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明顯增加2.24倍,女性增加1.14倍;新發“三高”患病率方面,男性風險尤為顯著,高血壓增加3.12倍,高甘油三酯血症增加2.82倍,高血糖增加2.65倍。

前不久,日本早稻田大學科學家在《科學報告》雜志上也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研究者發現細嚼慢咽能夠增加飲食引起的産熱,也就是說隻要吃慢點、多嚼幾口、多感受食物的味道,就能消耗更多的熱量。

緩慢的進食和充分的咀嚼可增加腹部内髒區的血液循環。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每頓飯的能量消耗差異很小,但在一年365天的多餐中積累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增加新陳代謝和腸道運動,可以幫助預防肥胖和代謝綜合征。

2

吃飯快是誘發糖尿病的獨立因素

此前,日本學者進行的一項近20萬人的研究就顯示,吃東西狼吞虎咽、晚飯後或睡前吃零食、不吃早飯三個壞習慣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這項研究發現,得糖尿病的人,吃東西快,晚飯後還吃零食、睡前吃零食和不吃早餐的比例均比不得糖尿病的比例高。就吃東西快慢而言,吃得快者在20年後體重增加多,在1年内體重波動大(≥3千克)。進一步分析可見,吃得快是誘發糖尿病的獨立因素。

研究者指出,吃飯過快确實會對機體葡萄糖耐量即胰島素抵抗産生影響,或許與吃得快飽腹感不容易産生有關。研究顯示,與吃飯如風卷殘雲般的人群相比,吃飯正常速度的人可降低29%的肥胖風險,細嚼慢咽者則降低42%。而肥胖與糖尿病也是如影随形。

另外一項來自意大利的橫斷面觀察性研究還提示,對于肥胖的中年人來說,吃飯速度快,尤其午餐和晚餐吃得過快,會顯著增加血脂代謝異常的發生風險。吃飯速度快的人患2型糖尿病和血脂代謝異常的風險高于吃飯速度慢的人。

3

細嚼慢咽、飯吃八分飽

有利于長壽

好的進餐習慣有利于健康。在另一項納入6萬人的日本研究也有展現:細嚼慢咽、飯後少吃零食且飯後兩小時内不要躺倒睡覺,均有助于減肥且保持腰部纖細。

那麼,吃飯時怎樣咀嚼才科學健康?

《緩解2型糖尿病中國專家共識》提到,要減慢進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數,每吃一口咀嚼20~40次,餐間停頓,減小每一口食物量。

健康飲食除了細嚼慢咽,日本文化專家馬科斯·卡塔赫納通過對沖繩等地百歲老人生活方式等進行研究後,認為有9個原因使得日本人長壽,其中有8個與飲食有關。

是以,我們還需做到吃飯八成飽,吃得過飽,消化過程就會過長,身體器官運作就會遲緩,進而不能被調動起來發揮正常生理功能.。

低熱量飲食,低熱量飲食日積月累就會顯示出不一樣的變化。

多食蔬菜、水果和谷物;少吃肉;吃時令食材;崇尚傳統飲食。

享受美食,而非讓食物所累,不必刻意計算每一口飯的卡路裡,以免産生精神壓力。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 || 燕聲 萬濤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