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由東坡的恐懼所想到的

作者:井岡書生

看過蘇東坡的一些詩文,聽過許多人對他評價,一直以為蘇東坡是個豁達、樂觀的人,任何的苦難和打擊都不能改變他快樂的天性。偶然看到一篇寫東坡黃州經曆的文章,才知道沒這麼簡單。

由東坡的恐懼所想到的

從烏台詩案死裡逃生的蘇東坡來到黃州,仍是心有餘悸,幾年都惴惴不安。他不敢多寫詩文,對于别人求文,那是一概謝絕。好友請他寫一篇記,他回信推辭說:“但得罪以來,未嘗敢作文字。”甚至給弟子的私信,他也謹小慎微,生怕會惹來什麼意外,他在給李之儀信中的結尾再三叮咛:“自得罪後,不敢作文字。此書雖非文,然信筆書意,不覺累幅,亦不須示人。必喻此意!”他甚至在給趙晦之的信裡明言:“處患難不戚戚,隻是愚人無心肝爾,與鹿豕木石何異!”看看,蘇東坡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說他寵辱不驚,看來隻是許多人的一廂情願。

由東坡的恐懼所想到的

識人難,何況識古人。我們要了解古人,隻能靠他自己或别人的“立言”。一般人根據隻言片語就想概括其性格和為人,未免失之偏頗,博學的人對古人的文章看得多些,是以認識更全面,但如果據此就說可以認清一個完全真實的人,也不盡然。因為有未記錄,未留傳和記錄不實的情況存在。

由東坡的恐懼所想到的

看一些書評說作者的曆史局限性什麼的,有時想,其實,你最多隻能說本書表現的曆史局限性,不能說作者。因為有時恰恰是由于作者站得過高,認識過于深刻,公開說出來驚世駭俗,世人受不了,作者也為自己的超前感到不安和害怕,是以選擇緘默。

由東坡的恐懼所想到的

用一些詞語概括一個人,其實就是給人貼标簽。,人心多變而難揣,簡單的标簽還是少貼為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