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應知應會科普知識
01
相關常識問題
1﹒什麼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運動引起的地表震動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闆塊與闆塊之間互相擠壓碰撞,造成闆塊邊緣及闆塊内部産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動(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2﹒什麼是主震、餘震?
成群發生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稱主震;主震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3﹒地震釋放的能量有多大?
地震釋放的能量決定地震的震級,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大。地震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7.2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00顆二戰時美國向日本廣島崎投放的原子彈的能量。
4﹒震級與烈度差別:
震級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釋放能量級别的對數表,一個地震隻有一個震級,用“級”來表示。烈度是指地表及地面建築物受到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即地震時地表宏觀物體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
5﹒地震前兆指什麼?
地震發生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的各種征兆。人能察覺到的地震前兆現象,統稱為宏觀前兆,如:地下水異常、動物異常、氣象異常、地聲與地光等。但所有異常并不都是地震宏觀前兆,是以,觀察宏觀地震前兆時,一定要注意識别真僞,并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
6﹒地震類别有哪些?
按地震成因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
按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按震中距分為:地方震、近震、遠震。
按震級大小分為:微震、小震、中強震、強震、大震、巨震。
7﹒什麼是地震預報?
是指用科學的思路和方法,對未來地震(主要指強烈地震)的發震時間、地點和強度(震級)作出預報。分為“長、中、短、臨”的階段性漸進式地震預報的科學思路和工作程式。
8﹒大陸地震預報水準如何?
地震預報是十分複雜的世界性科學難題,大陸僅從事四十多年時間進行地震預報的探索,目前,已經對地震孕育發生的原理和規律有所認識,已經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報,但還不能對所有的地震都作出準确的預報。
9﹒地震有先兆嗎?
有,岩石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和加強的
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實體、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
10﹒地震前有哪些宏觀現象?
有地聲、地光、噴油、噴氣、噴沙,氣味、氣霧、地下水異常,動物行為異常,植物異常等。
11﹒動物的異常反應能作地震預報嗎?
動物異常并不是一概由地震引起的,還有其他幹擾因素需要排除,即:季節、氣候、生理活動、疾病、動物生活環境的改變等。是以我們要綜合分析後,确認是震前反應時才能作為預測地震的依據。
12﹒如何識别地震謠言?
凡是稱某某專家或者外國人的預報意見;凡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離奇傳說的資訊;“預報”的震級很精确,發震時間、地點很具體的都是地震謠言。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發現地震謠言及時報告。
13﹒地震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從震源發出的地震波主要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橫波使地面水準晃動,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14﹒大陸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是什麼?
堅持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15﹒在室内如何避震?
要迅速關閉電源,熄滅爐火,選擇相對安全地點躲避,如桌下、床下、家具旁;也可以選擇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躲避,躲避時用軟墊或書包等保護頭部;不可亂跑或跳樓,避震時盡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挂物,遠離窗戶。
16﹒在戶外如何避震?
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高大建築物、危險物等;要離開河邊、水壩和橋梁,避開山邊危險環境。如遇到山崩、滑坡或泥石流等不要順着滾石方向跑,也可在結實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躲避。
17﹒家住平房怎樣避震?
地震時盡量保護頭部,沖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固家具下暫時躲避,再伺機轉移到戶外。震時千萬不要躲在房梁下和窗戶邊,不要破窗而逃。
18﹒家住高樓怎樣避震?
震時選擇堅固的桌下或床邊,低矮、堅固的家具旁;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進行避震。要迅速關閉電源、火源;千萬不要滞留在床上;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台上去;不要到外牆邊或窗邊去;不要乘電坐梯。
19﹒地震災害預防包括哪兩方面?
包括防止建(構)築物在地震時遭受破壞而采取的工程性預防和依法開展的各項防震減災規劃、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應急物資儲備等非工程性預防兩大方面。
20﹒防震減災活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防震減災是防禦與減輕地震災害活動的簡稱,是涉及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按其工作内容和時序特征,可分為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震後恢複與重建四個環節。
21﹒減輕地震災害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一是加強地震監測,開展不同時間跨度的地震預測預報研究,争取在震前做出預警;二是是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提高各類建設工程抗震能力;三是制定地震應急預案,提高災後搶險求災能力;四是加強地震科普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衆的防震減災意識。
22﹒什麼是抗震設防?
抗震設防就是在工程及建築物建設時采取防禦地震災害的措施。通過三個環節實作:一是确定抗震設防要求;二是進行抗震設計,使建築物具有合理的抗禦地震災害的能力;三是嚴格抗震施工,保證工程品質。
23﹒為什麼要提高工程抗震能力?
地震災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結構物的破壞造成的。是以,加強工程結構物的抗震設防,提高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4﹒需要進行抗震設防的重大工程有哪些?
鐵路、公路、橋梁、機場、電站、通信樞紐、廣播電視裝置、醫院、學校、供水、供氣、供熱設施、水庫大壩、易産生次生災害設施等對社會有重大價值或重大影響的工程。
25﹒哪些工程破壞後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
水庫大壩、提防、貯油貯氣裝置、煉油廠、輸油輸氣裝置、貯存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質和強腐蝕性物質的裝置,核能利用設施等。
26﹒農村建房怎樣選擇地基?
選擇地基要堅硬、平整、避開古河道、回填土、懸崖陡壁等處。人工地基要夯實,不在危險地段(如地震時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陷、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周圍的場地)建房。
27﹒民房抗震加強可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屋面加強:更換腐朽椽子,更換壞瓦片,将部分蓋瓦換成筒瓦。二是牆體加強:外牆用鋼筋及角鋼抱角,用鋼筋呈網格狀布面,并與柱子進行拉連。三是木構架加強:用鋼筋箍緊柱腳打入土層用混凝土固定,柱子之間用鋼筋及扁鐵進行水準拉連,柱與梁之間用木斜撐連接配接,梁柱節點用鐵扒釘及扁鐵連接配接。
28﹒要使建築物有效地減輕或避免地震破壞應抓好五項工作:一要選好場地地基;二要科學合理地确定抗震設防要求;三要搞好抗震設計;四要把好施工品質關;五要對老舊建築物進行加強。
29﹒建造結實堅固能抗震的房屋,必須把好五道關:
一是地基選擇關;二是抗震設防要求稽核關;三是建築設計審查關;四是施工監理關;五是竣工驗收評審關。
30﹒民用住房的抗震能力取決于三個主要環節:
(1)是否達到了抗震設防要求。(2)是否按國家标準進行了抗震設計。(3)是否按規範要求嚴格保證施工品質。
31﹒農村建房前應做些什麼準備?
一是了解地震知識,熟悉房屋抗震技術常識;二是在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方面多投入資金;三是盡量選擇正規的建築隊伍進行施工;四是房屋最好選擇抗震能力較強的結構類型,采用木結構房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
32﹒為什麼要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宣傳、地震等部門或社會團體為了提高各級上司和廣大人民群衆的防震減災意識,通過各種形式對社會公衆進行地震知識傳播和灌輸的過程。最終實作積極、主動、科學防災的目的。
33﹒什麼是地震應急?
地震應急就是為應付突發地震事件而采取的震前應急準備、臨震應急防範和震後應急救援等應急響應行動。
34﹒地震應急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地震發生前要有切實可行的地震應急預案以及必需的應急物資與裝備儲備,在震情急迫或政府釋出地震預報的情況下組織群衆有序疏散與緊急避震,在大震發生後組織地震緊急救援隊及志願者隊伍對災區實施緊急救援。
35﹒家庭防震準備?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牆上的懸挂物,防止掉下來傷人;清理門口、樓道雜物,保持暢通;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傾倒砸傷人;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陽台護欄要定期清理,不宜擺放花盆等雜物;平時要準備裝有水、食品、急救繃帶、哨子、手電筒等應急物品的防震應急包,放在容易快速取到的地方。
36﹒為什麼要進行地震應急演練?
通過演練,一方面使公衆了解并掌握防災、避震、自救互救知識和本領,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意識。另一方面檢驗和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的防震減災組織指揮功能,進一步落實部門關聯機制和搶險行為,確定在真正地震中取得實效。
37﹒地震中怎樣自救?
地震中如被埋壓,要保護好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加強和擴大生存空間;盡量保持體力,如果受傷了可作簡單包紮處理,要不時對外發出求救信号,可采用敲擊的方法,要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
38﹒救人原則:
先多後少,先扒救人員集中的地方,重點搜救兒童和學生;先易後難,先救容易救的,後救難救的;先近後遠,先救近處的,後救遠處的;先救輕傷者,後救重傷人員;先救生存者,後挖遇難者。
02
二、相關地震術語
震源—指地殼深處岩層發生斷裂、錯動并激發地震波的地方。
震級—地震大小的等級劃分,與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有關。一個地震隻有一個震級。
震中—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點,即地面上與震源正對着的地方。
震源深度—指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
震中距離—你所在地到震中位置的距離。
抗震設防—根據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範對建設工程進行的抗震設計和施工等活動,包括抗震設防要求、抗震防災規劃、抗震設計與施工、抗震加強。
地震安全性評價—指根據對建設工程場地和場地周圍的地震活動與地震地質環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設防的風險水準,給出與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相應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動參數,以及場地的地震地質災害預測結果。
重大建設工程—是指對社會有重大價值或者有重大影響的工程。
一般建設工程—指除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之外的建設工程。
03
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2008年12月27日修訂通過,2009年5月1日實施)
《雲南省防震減災條例》(雲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6号)
《雲南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條例》(雲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8号)
《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2001年11月15日第323号國務院令)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中國地震局2002年1月28日第7号局令)
《雲南省建設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第58号
《雲南省隔震減震建築工程促進規定》 第202号
來源:感恩幸福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