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度大戲《“跨界”的誘惑》 主演:頭部車企、手機巨頭

前有小米、蘋果、OPPO等手機廠商掀起“造車熱”,後有特斯拉、吉利高調下場造手機。究竟是什麼,讓手機大廠與頭部車企如此熱衷于跨界,去進軍一個并不熟悉的領域?

年度大戲《“跨界”的誘惑》 主演:頭部車企、手機巨頭

是跨界 亦是守擂

新能源的時代風口下,傳統燃油車大勢已去,新能源汽車才是新晉寵兒,隻不過現階段,還未真正邁入電動車時代,燃油車依然是剛需。可要守住這份“剛需”,傳統車企們也不得不擁抱新動能,打造新生态,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年度大戲《“跨界”的誘惑》 主演:頭部車企、手機巨頭

那麼轉型,又是怎麼跟跨界造手機搭上邊的呢?

我們都知道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手機的作用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人手一部的智能終端,手機串聯着萬物,擁有着龐大的使用者群體、流量入口與資料。而對于汽車而言,未來的動能轉換是必需,打造車機協同、新一代智能移動車聯網終端亦是歸宿。也就是說,汽車在未來是極有可能取代手機成為新的智能終端的,到那時,汽車将實作所有手機已有的功能,而其出行屬性,也必将帶給我們更多的、全新的移動生活體驗。

從這個角度思考,車企造手機也就不難了解了。不論是前陣子傳得風生水起的吉利收購魅族案,還是特斯拉已經造出來的手機“Model π”,無非都是在提前布局市場,搶占未來的使用者與流量資料,同時也是在積極應對各大手機巨頭跨界造手機的嚴峻局勢,守住自己的市場地位。

師出有名

說完車企,我們再來聊聊造車新勢力們——手機大廠。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時代還未真正來臨,但出于國家的雙碳戰略,新能源汽車在不久的将來必定是主流,而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也非常之大,包括但不限于減稅、對汽車制造商的直接補貼、消費者補貼等,加之沒有政策門檻,造車也不必擔心發動機等傳統造車技術的壟斷,各大手機商們魚貫而入下場造車,都想來瓜分新能源市場這塊大蛋糕,不過這還隻是造車原因的其一。

年度大戲《“跨界”的誘惑》 主演:頭部車企、手機巨頭

就像前文說的,未來的智能終端一定會有汽車的一席之地,打造品牌生态圈,一體化滿足使用者需求,才是手機廠商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深層原因。

國内已經有多家手機大廠都加入了這場戰鬥中。早在去年3月份,雷軍就在小米的春季釋出會上宣布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并于半年後成立小米汽車實體公司,注冊資金100億元。盡管官方還未有任何關于小米汽車的消息流出,但雷軍在10月19号的投資日上明确表示了造車進展已遠超預期,并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年度大戲《“跨界”的誘惑》 主演:頭部車企、手機巨頭

不做“造車派”,要做“賦能派”的華為則宣稱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車企造好車。去年12月華為聯手賽力斯推出了AITO問界M5車型,雖說了不造車,但華為還是深度參與了這款車型的研發,甚至直接在其冬季旗艦釋出會上正式釋出問界M5,其新車訂單量也超過了6000,預計于今年3月份前後完成傳遞,也算是一次不俗的嘗試。

年度大戲《“跨界”的誘惑》 主演:頭部車企、手機巨頭

作為國内的四大手機巨頭之一的OPPO也不甘寂寞,在國内市場競争白熱化的趨勢下轉戰印度,據外媒爆料OPPO将在印度推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主打低端市場。沒有明确消息流出的vivo同樣造車傳聞不斷。

八仙“跨界” 各顯神通

其實不論是頭部車企下場造手機,還是手機大廠搖身一變造車新勢力,對于市場來說這都是一個好的信号,外來者要靠自身優勢為跨界增加新的産品賣點,而原本的市場巨頭則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競争實力,雙方的博弈将會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不過最終能否跨界成功,還是要靠産品來說話,讓市場來驗證。希望無論是跨界造手機還是造車的,都能踏踏實實做出好的産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是慢慢實作車機生态閉環戰略的第一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