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據台媒11日報道,德國廣播媒體“德國之聲”中文版10日報道了“中國大陸宣布暫停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的消息,但其釋出在官方Facebook上的一句文案“(立陶宛牛肉)可以考慮轉而賣給台灣搭配朗姆酒吃?”,讓一些台灣網民和綠媒非常不爽。
報道稱,島内親綠論壇PTT上不少人認為德媒此舉是在酸諷台灣被當成“回收場”,怒斥其報道不客觀;還有人則順勢力挺立陶宛牛肉,直呼“吃立牛總比吃萊豬好”。更多擔心德媒會“一語成谶”的網友則哀歎道,“餐桌上除了看不到雞蛋,萊豬、核食、退貨酒都擺滿一桌了……”

截圖自島内深綠媒體“三立新聞”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官網消息,中方暫停接受自2月9日後(含2月9日)啟運的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
這一消息随即獲得衆多關注,立陶宛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聲稱此事對立陶宛沒有任何影響,因為供應商已經找到了新市場。然而立陶宛企業的說法卻截然相反,該國唯一一家向中國出口冷凍牛肉企業的負責人難掩絕望地表示公司正遭受巨大損失,期望可以得到立政府的賠償。
10日,德國廣播媒體“德國之聲”中文版也報道了相關消息,并在正文中表示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進口地區之一,但其從立陶宛進口的牛肉數量并不多。2021年大陸從立陶宛進口的牛肉總量僅為775噸,而全年牛肉總進口量達到236萬噸。話鋒一轉,報道又稱台灣已經加強了從立陶宛的食品進口,還介紹道最近一次台灣從立陶宛進口的1200瓶朗姆酒在一個小時内被一搶而光。
在其官方Facebook上釋出這篇報道時,“德國之聲”接着話茬抖了個機靈,在文案中寫道“(立陶宛牛肉)可以考慮轉而賣給台灣搭配朗姆酒吃?”,但它恐怕沒想到,就這句話戳着一些台灣網民和綠媒的肺管子了。
11日,“三立新聞”以“德媒挨轟‘太酸’”為題報道此事,稱島内親綠論壇PTT上不少網民認為“德國之聲”此舉是在酸諷台灣被當成“回收場”,怒斥其報道不客觀。
“三立新聞”評論區中也不乏這樣的聲音,更有甚者就因為這事,将一貫被視為反華媒體的“德國之聲”稱為“親中”“舔中”。
還有人則順勢力挺立陶宛牛肉,又雙叒嘴硬稱要買爆立陶宛牛肉,直呼“吃立牛總比吃萊豬好”。
也有不少台灣網民在擔心“德國之聲”會一語成谶,看到這則新聞後背一涼:不會真的又是我們收吧……
從美國“萊豬”、日本“核食”,再到立陶宛巧克力、朗姆酒、淡奶……試圖通過“金錢外交”來維系“台獨”活動空間的民進黨當局,不斷将2300多萬台灣群眾的胃當成“小白鼠”,甚至是出賣他們的健康。
聯想到島内如今的“雞蛋荒”,有人哀歎道,“餐桌上除了看不到雞蛋,萊豬、核食、退貨酒都擺滿一桌了……”
還有人思路清奇:既然大陸抵制什麼民進黨就高價收什麼,那麻煩大陸幫忙抵制一下雞蛋行不行,台灣已經斷蛋很久了……
有台灣網友指出,這回“德國之聲”并沒有說錯,拜民進黨所賜,如今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是“資源回收筒”“接盤俠”,隻有“塔綠班”還在自欺欺人裝作看不見。
還有者索性苦笑自嘲道,這些大陸不要的東西都有滿滿的“民主價值”,此時不吃更待何時,“台灣現在有神功護體百毒不侵,不是‘垃圾’都吃不慣。”
一張餐桌雖小,但事關萬千百姓幸福健康。然而民進黨一意孤行,高價購入立陶宛朗姆酒再多倍價格售出,更先後将“萊豬”“核食”硬塞進群眾口腹,激起島内極大民怨。一樁樁,一件件,背後都是人民承擔苦果,民進黨享受政治利益,不難了解群眾擔憂台當局會為操弄“反中”話題故技重施。
這個農曆春節,台灣群眾過得本就不平靜,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百姓陷入“雞蛋荒”,連衛生紙也要漲價。有台灣媒體道出民間社會的“郁卒”之聲:群眾隻能自求多福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