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跑者實力的“天花闆”:可以不同配速跑全馬

作者:愛跑步的程式猿

題記:一般情況下,随着跑量的積累,我們的跑步水準都會向着正向去發展,直到達到一個峰值,但是身體素質的差異導緻了這個峰值的不同,畢竟現階段我們不可能指望一個黃種人能夠在2小時就能完成全馬,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大迫傑在東京奧運會後退役的原因,那就是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對基普喬格這樣的運動員完成超越。是以我們隻需要自己和自己比就可以了,而對于跑者來說,實力最強的未必是自己跑得最快的時候,而是可以不同配速跑全馬。

跑者實力的“天花闆”:可以不同配速跑全馬

全馬是大多數人能夠跑得最遠距離,有些人可能單次可以跑幾百公裡,但都是極少的個例,是以全馬基本上就是我們跑步的“天花闆”距離,其實再遠的距離也不被提倡,畢竟馬拉松已經是極限運動了。大多數普通人首次跑馬拉松的用時基本上會在4小時30分左右,而且跑走結合的居多,如果你還能好好地堅持,忽略賽道對于我們的影響,全馬破四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當然我們的配速也會不斷的提升,不過我們可能并不是一個人去跑全馬。

跑者實力的“天花闆”:可以不同配速跑全馬

由于很多人參加的都是離家最近的全馬,是以一起去跑全馬的朋友還是比較多,這其實勢必會有不如自己能力的人,是以我們就必須降低配速去迎合她們,我們都知道半馬的話,一般人問題不大,但是全馬遇到的問題就是,我們降低配速的話,可能就有跑崩的風險,有時候很多人也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我能力不足,我跑慢點總能完賽,道理沒有錯,但是事實就是,慢下來以後我們反而可能崩得更早,畢竟這相當于打破了平時訓練的節奏,身體極限的到來也會紊亂。

跑者實力的“天花闆”:可以不同配速跑全馬

是以那些能夠以不同配速完成全馬的人,才是跑者實力的“天花闆”,當然這裡肯定指的是全程都是跑下來的,跑走結合的方式也隻能再次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已。跑步是最不能偷懶的運動,隻要你的跑量穩定在一定的範圍内,那麼你跑步的能力勢必會得到提升,這沒有任何投機取巧可言,能夠把全馬當成娛樂,想怎麼跑就怎麼跑的人,才是高手,是以當看到有些穿奇裝異服去跑馬的人,她們可能是去享受快樂的,因為她們或許已經夠強。

跑者實力的“天花闆”:可以不同配速跑全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