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該是學知識的地方,但近期有好幾個美國家長發現,他們還在讀中國小的孩子卻在學校遭到“洗腦”,被要求改變性别重新生活,是以引起了一系列家庭之間的大混亂。

佩雷斯夫婦家住在佛羅裡達州,他們12歲的女兒在寄宿學校學習。
每周回到家時,女兒看起來和平時差不多,但不久前父親卻突然接到醫院的電話:她的女兒兩次試圖在學校廁所上吊自殺,已經被送往醫院搶救。
佩雷斯夫婦
佩雷斯夫婦既焦急又費解,他們的女兒從前一直很開朗,怎麼會突然尋死呢?
在與學校的交涉間,佩雷斯夫婦知道了一件令他們憤怒的事實:女兒的老師正強行讓她以男性的身份在學校生活。
根據起訴書中描寫,佩雷斯夫婦的女兒在校期間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産生過一些疑問,于是去找了學校顧問蒂尼·華盛頓做咨詢。
12歲的孩子還處于對性别和性向認同模糊探索的階段,有這樣的疑問十分正常。
按道理,學校應該給孩子建議和支援,告訴他們不必為自己的不同或不合群而羞恥,并與孩子的家長溝通。他們也應該告訴孩子變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需要慎重考慮,并在他們真的有判斷能力和承受能力後作出選擇。
可這所學校的操作簡單粗暴,顧問與幾個學校上司每周和女孩秘密會面,直接開始為她制定了在校園裡變性後的新生活。
他們沒把小女孩的苦惱通知給最有權知曉孩子心理狀況的父母,而是在學校中将小女孩的性别認同問題直接抖了出來。
校上司要求教職員工和其他學生稱佩雷斯夫婦的女兒為“男孩”,鼓勵特征仍然明顯是女孩的她去男廁所,甚至給她起了男生的名字,并要求在學校裡大家都用男名稱呼他。
佩雷斯夫婦的律師
根據家人和女孩周圍人的描述,在與校方進行秘密會議之前,女孩并沒有任何性别焦慮和危機的迹象,也沒有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
學校可能在會議中,對還沒有判斷能力的女孩,進行了明顯地引導,讓她不斷懷疑自己的真實性别,并在遠遠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以新身份面對全校師生。
示意圖
這并不是小女孩想要的,她隻是對性别有一點疑惑,希望得到安慰而已,學校卻強行讓沒做好準備的女孩在兩個性别中作出選擇。
學校忽略父母,操之過急,自認為是在做一件大好事,卻将小女孩推向了難以控制的處境。
果然,在被學校宣布“變性”後,佩雷斯夫婦的女兒受到了嚴重的校園霸淩,而對待霸淩,學校卻沒有什麼好辦法。由于是寄宿學校,女兒面對同學的打罵和嘲笑無處可躲,最終在1月4日和5日,連續兩天自殺未遂。
父親佩雷斯非常憤怒,因為學校沒有告訴他們任何事。他們完全不知道孩子經曆過難熬的認知障礙,更不知道學校在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女兒。
盡管學校辯稱,他們不告知家長,是因為覺得佩雷斯夫婦是天主教徒可能無法了解女兒,怕他們是以生氣傷害孩子。
但事實是,他們在沒有專家的情況下,私自為孩子制定了不合适的跨性别方案,讓脆弱的孩子将性别認知問題非自願地暴露在學校中。
佩雷斯夫婦的律師認為,“性别認知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健康決定,學校從業人員沒有資格,也無權替家長和孩子作出這種決定,在這個階段這個決定必須有父母參與。”
佩雷斯先生認為,一些教師自認為自己比父母更有知識,自以為他們很開明,很了解LGBT群體。想讓孩子做自己的出發點肯定也是好的。
但事實證明,不合适、缺乏專業知識的輔導方式,反而容易讓正處于敏感時期的孩子受到傷害。
事實上性别認知是非常複雜的事
網友對此也進行了讨論,認為學校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做法實在不講究:
“如果他們是為了保護女孩的隐私,那為什麼還要向其他老師和學生宣傳孩子的新身份,讓她的同齡人要稱她為男性?這不對吧。
他們在沒有經驗和知識的狀态下幹預這種事很危險。如果女孩有身份認同問題,那學校應該通知父母并尋找有資質的治療師在校外進行輔導。”
“孩子們在這個階段還處于迷茫的時候,他們需要學校輔導員傾聽并開解他們,告訴他們做自己是對的,告訴他們在他們做好準備之前,不必立刻選擇某種性别。學校不應該替學生過早規劃性别。”
現在佩雷斯夫婦的女兒已經在正确的治療下恢複了精神,而陷入混亂的美國還有類似的案例沒有解決。
加州母親科甯的11歲女兒,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學校兩個自認為先進開明的老師“洗腦”。兩名教師卡爾代拉和巴拉基,是該學校“你就是你”平等俱樂部的負責人。
科甯和她的律師
這個俱樂部的本意是支援LGBT群體的孩子們,讓他們在學校的生活更自在輕松。但這兩名教師招攬學生的方式卻有些極端。
在加州教師協會提供的錄音中,兩名老師表示,他們會通過遠端教學的機會,跟蹤學生們的上網情況,監視他們的谷歌搜尋、臉書轉發,電子郵件等,鎖定一些可能“有潛力”(有可能是LGBT)的國小生,把他們吸納進自己的社團,以保持社團的繁榮。
學校則對社團的活動狀态,活動内容一無所知。
事實上,科甯的女兒原本是對性取向有一些疑問,她被兩個老師拉入社團後,在兩名老師的開導下,認定了自己是雙性戀的身份,并向母親出櫃。母親雖然驚訝,但也很好的接受了這一切。
但令母親科甯沒想到的是,兩名教師卻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一步把女兒的性别往男性的方向引導。
在不斷的談話中,她們告訴女孩“做自己”,實則不斷給女孩“她有性别認知障礙”的心理暗示,最終讓孩子懷疑“自己其實是一名跨性别男性”。
女孩得出這個結論時很震驚,因為她自己從來沒這麼想過,但是兩個老師看上去很有經驗,是以也無力反駁。她告訴老師,這件事她想和媽媽商量一下。
卡爾代拉
但兩名老師卻在沒有征求女孩同意的情況下,偷偷把女孩的母親叫來開家長會。在會議室,她們直接拉着女孩告訴母親科甯:“你女兒是個男孩。”
科甯直接吓呆了,她完全沒有心理準備,而女兒也無法接受這樣強制性地“出櫃”,當場吓得哭出來。
根據女兒的叙述,兩個老師在洗腦她是跨性别男性後,讓她用男孩的名字來上課,到學校換上男裝,甚至還教她如何束胸,以阻止女性第二性征發育。這已經是在推行明顯有害青少年健康的行為了。
女兒以老師希望的男兒身在校園生活了一段時間,但過得十分不愉快,心理壓力非常大。
母親越來越覺得蹊跷,調查後才知道,是兩名教師策劃了一切,于是将她們告上法庭。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在家上學的女兒立馬選擇做回女孩。這也可以顯示出兩名教師在她性别選擇上的誘導痕迹之重。
不管是出于什麼目的,她們并沒有尊重孩子真正的意願,隻是自說自話把她塞進了跨性别的身份裡。這樣的騷操作既不利于孩子的自然發展,也是在給真正的LGBT群體身上潑髒水。
今年秋天,美國記者施賴爾在《不可逆轉的傷害》一書中,抨擊了美國越來越過激的兒童變性誘導行為。
他發現,近些年的自稱是跨性别者的兒童數量激增,尤其女孩更容易被這樣的誘導影響。
他在書中寫到,許多學校、線上組織,過早引導孩子做出選擇,而一些醫生也越來越輕易地給兒童開激素類藥物,将還沒有判斷能力的他們半強迫式地推向了性别認知的焦慮中。
性别是嚴肅的個人屬性,而不是一個可以輕浮對待的流行趨勢,任何組織都不應該自大地決定孩子的未來...
來源:英國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