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舉辦了一百多年了,為什麼隻有北京成為了雙奧城市,又能辦夏季奧運會,又能辦冬季奧運會呢?
這當然是地理的原因。圈起來,今年的地理考試說不定就有這道題,為什麼隻有北京成了雙奧之城。
你看,夏季奧運會比較好一點,對地理的要求不高,隻要有錢就可以了,是以分布更廣泛一點,但也基本分布在北半球,畢竟這裡國家更多,經濟更好。而冬奧會對地理的要求就高很多了。一是要求氣溫比較低,零度以下,這樣才能儲存場地的人造雪,但又不能過低,過低的運動員容易凍傷,運動員受不了。
是以,舉辦城市一般都在北緯40度到北緯70度之間。滑雪的黃金地帶是北緯43°。第二個,雪地項目很多是山地項目,是以城市範圍需要有山。坡度還要比較合适。
有山而且溫度又低,就必然決定了這個城市的規模不會太大,因為隻有平原地區才能支撐起大城市。
是以,冬奧會的舉辦國跟夏季奧運會完全不同,舉辦夏季奧運會的都是知名大城市,而冬季奧運會,基本上都是二三線城市,人口不多。
那看一下已經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城市,為什麼沒有接着舉辦冬奧會,倫敦是舉辦奧運會最多的城市,但倫敦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二月份的氣溫不低,基本在零度以上。同樣的情況還有巴黎柏林這些歐洲城市,歐洲跟我們東北差不多緯度,但歐洲受大西洋暖流影響,是以要溫暖的多。是以,歐洲辦冬奧會的城市很多,但基本都離海比較遠,圍繞着阿爾卑斯山脈展開的城市。
莫斯科的天氣倒是夠冷了,但有點過冷,最關鍵莫斯科沒有山地地形,最高的山也不過二百米,叫麻雀山,搞點業餘的玩玩還可以,奧運級别的就不夠用了,像高山滑雪的滑降和超級大回轉需要落差在800-1000米的山體。是以俄羅斯把冬奧會安排在了索契,這裡位于高加索山脈,而且是旅遊勝地,建的場館也不會浪費。
是以,歐洲的是大城市溫度基本太高,辦不了冬季奧運會,能辦冬奧會的都是中小城市,辦一屆冬奧會已經很吃力,沒有餘力辦規模更大的夏季奧運會。
再看東亞,南韓的夏季奧運會在漢城辦的,冬奧會在平昌辦的,為什麼冬奧會不在首爾辦,一是首爾的冰雪條件不如平昌,二是南韓想複制一下索契的路線,索契辦了冬奧會後成為世界頂流滑雪勝地,當年投入五百多億美元,據說現在已經全部回本,還有賺。南韓也想把平昌變成第二個索契,吸引全世界的滑雪愛好者,尤其是中國的遊客。但沒想到平昌冬奧會搞的一般,争議又多,而且馬上又接着疫情來了,中國人也不去了,南韓想趁奧運會造一個旅遊勝地的想法是落空了。幾萬人口的城市,投入了一百多億美元。
還有日本,日本的冬奧會也沒有在東京舉辦,而是在長野,劄幌舉辦,當然是因為東京熱,東京是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二月的溫度很高,基本都在零度以上。
是以,能辦冬奧會的條件太苛刻,這些條件又基本上會限制一個城市規模不會太大,導緻能辦冬奧會的,就沒有财力辦夏季奧運會。能辦夏季奧運會的,又不具備辦冬奧會的地理條件,北京是為數不多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北京是溫帶季風氣候,這個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幹燥,再加上北京西、北、東三面環山,靠山面海,明堂寬廣,能辦夏季奧運會,也能辦冬奧會,這才成為了雙奧之城。但可能不是唯一的。在已經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裡,有财力辦夏季奧運會的還有溫哥華。米蘭要在2026年舉辦冬奧會,他也曾經申辦過夏季奧運會,是以,米蘭也有希望成為下一個雙奧之城,但就算要辦,可能也是五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最後給大介紹一個雜志:《環球少年地理》,這個雜志是美國國家地理《NG KIDS》的中文版。這個期刊一向以嚴謹科普著稱,美國國家地理很有名,美國白宮總統辦公室也必備一本國家地理的。以前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據說移民美國時,美國移民官會問你平時看什麼書,如果你的書單裡有國家地理,那通過的機率會大很多。
《環球少年地理》裡面的地理知識很豐富,地理知識豐富的孩子有個特點,智商情商雙高,因為他見多識廣,眼界打開了,裡面有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識,圖檔也特别漂亮,參與編寫的很多都是一流科學家作家,文字也很生動,很多還是用故事探險的形式展現,這種書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作用是長久的,強烈推薦大家有讓自己的孩子用剩下的寒假時間來看一看。
環球少年地理2019+2020+2021典藏版(科普雜志過刊,适合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