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人民兵工事業奮鬥曆程中品味信仰的力量

作者:光明網

把一切獻給黨

——從人民兵工事業奮鬥曆程中品味信仰的力量

從人民兵工事業奮鬥曆程中品味信仰的力量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展區。資料照片

從人民兵工事業奮鬥曆程中品味信仰的力量

老一輩兵勞工手工制造地雷的場景還原。資料照片

“向在國防科技工業戰線頑強拼搏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幹部職工,緻以衷心的感謝!”習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讓身處國防科技工業戰線的全體兵勞工深受鼓舞。2021年9月,黨中央準許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工匠精神被納入,兵勞工倍感振奮。

2022年春節前夕,一場特别的巡回宣講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宣講員講述了老一輩兵勞工艱苦創業、踔厲奮發的感人故事。

台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員工聽完報告會後深受鼓舞。4個多月前,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展出了150多項産品。這些産品,不僅代表着大陸陸軍外貿武器裝備的最高水準,還傳達一個資訊——大陸國防工業的科技創新、自主研發和先進制造能力,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準。

91年來,人民兵工孕育了“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仰,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見證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兵工事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的發展曆程。

從無到有

“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

在中央紅軍兵工廠一處舊址的普通房屋内,3名匠人伏案工作。他們神情專注,有的在測量火藥重量,有的在裝填火藥……這3座塑像生動還原了昔日官田兵工廠勞工制造地雷的場景。

1931年,随着第三次反圍剿勝利,一個嚴峻問題擺在紅軍面前:繳獲的大量槍支在運輸過程中需要拆解,後期組裝非常困難。

于是,中國共産黨在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官田村設立了第一家綜合性兵工廠——官田兵工廠。

很難想象,當時官田兵工廠的全部家當隻有4座打鐵爐、200多把锉刀和100多把老虎鉗。朱德同志曾感慨:“所有家當還沒有王二麻子剪刀鋪齊全。”

“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兵勞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憑着“我們多流汗,階級弟兄少流血”的革命熱情,戰勝了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在2年8個月的時間裡,他們手工修造步槍4萬多支、子彈40多萬發、手雷6萬多枚,有力支援了反圍剿鬥争。周恩來同志稱贊說:“這支兵工隊伍,創立了有史以來的空前成績。”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開始了兩萬五千裡長征。一路上,官田兵工廠108名兵工戰士邊行軍邊戰鬥邊生産,最終僅有7人活着到達陝北。

“堅定不移跟黨走,把一切獻給黨”,是那個年代兵勞工的崇高追求。

這幸存的7人像一團火種,在陝甘甯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随着新的兵工廠組建,人民兵工在陝北開啟重建步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為了武裝抗日鬥争,毛澤東同志緻電在抗日前線的周恩來和朱德:“我們必須在一年内,增加一萬支步槍,主要方法自己制造。”

從深山到河汊,從叢林到平原,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八路軍、新四軍的兵勞工開始了從修理到制造武器的嘗試。

沒有先進生産裝置,兵勞工将民間智慧與科學創造相結合,制造出“八一式”馬步槍、擲彈筒和其他“邊區造”武器,提高了部隊戰鬥力。這些簡陋的武器裝備,成為那個時代的曆史印記。

為了最大程度支援抗戰,1939年7月,八路軍兵工廠總部修械所轉移至前沿陣地——黃崖洞,并擴建為當時華北敵後最大的兵工廠。

1941年11月,為摧毀兵工廠,日軍向黃崖洞發起進攻。在黃崖洞保衛戰中,兵工廠全體職工成立了勞工自衛隊、偵察隊和地雷隊等,與戰士們一起奮戰數天。這場戰役以殲敵1000餘人、敵我傷亡6∶1的戰績結束。

黃崖洞保衛戰後,為了便于隐蔽,兵工廠化整為零,分為3路,繼續在太行山組織生産。黃崖洞兵工廠的浴火重生,是那個年代我軍兵工廠發展壯大的縮影。

解放戰争期間,前線官兵對武器彈藥的需求量激增,邊解放邊接管、邊生産邊支援,成為當時東北兵工建設的重要任務。

僅在淮海戰役,兵勞工就提供了20多萬發炮彈。粟裕同志感慨地說:“華東戰場特别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人民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産的炮彈。”

新中國成立後,兵器工業迅速完成了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彈箭、火炸藥和光電資訊五大行業建設,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中率先建成了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獨立完整的武器裝備研制生産體系,為抗美援朝戰争、邊境作戰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敵人給我們送”到“我們自己造”,人民兵工曆經戰火硝煙的洗禮和磨練,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新中國國防建設和國防工業發展作出曆史性貢獻。

從少到多

“其作始也簡,其将畢也必巨”

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專職委員李延輝的辦公桌上,放着一本小說——《把一切獻給黨》。

這本出版于1953年的自傳體小說,被譯成7種語言,迄今共發行1000多萬冊,深深影響了幾代兵勞工。它的作者,就是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兵勞工——吳運铎。

1941年秋,一批急需修理的迫擊炮彈送到吳運铎手中。為提高維修效率,他從廢舊的啞彈中拆卸雷管,挖取雷汞做起爆藥。就在他用釺子一點點往裡挖的時候,雷管突然發出一聲巨響……

當戰友們發現吳運铎時,他渾身是血,臉上布滿蜂窩般的傷口,左眼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除了大拇指還剩大半截外,其餘4根指頭全被炸掉,左腿膝蓋被炸開。他在醫院昏迷了15天,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回工廠!我要回去,我要回去,前方等着炮彈……”

在研制槍炮彈藥的過程中,吳運铎先後3次負重傷,全身上下留下大大小小100多處傷疤,經曆過20多次手術,體内殘留幾十塊彈片無法取出。後來,有媒體稱贊吳運铎“鋼鐵是這樣煉成的”。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湧現出一批像吳運铎一樣的兵勞工——

陝甘甯邊區“特等勞動英雄”趙占魁,在2000℃熔爐前化鐵,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3年如一日,不叫一聲苦。朱德同志稱贊他是“用革命者态度對待工作的新式勞動者”。

晉冀魯豫邊區“新勞動運動旗手”甄榮典,是太行山黃崖洞兵工廠一名車工。他每次生産競賽都是第一名,創造了日車炮彈外圓480個的最高紀錄,被譽為“炮彈大王”……

有人感慨,是什麼精神支撐着一代代兵勞工前仆後繼,像吳運铎一樣舍生忘死、義無反顧的呢?《把一切獻給黨》,這本書抒發的正是兵勞工對黨無限忠誠的真摯情懷。

“其作始也簡,其将畢也必巨。”從革命戰争年代走來的人民兵工,以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孕育了“聽黨話、跟黨走,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仰。

随着一代代兵勞工的接續奮鬥,人民兵工逐漸擺脫武器裝備的仿研仿制,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實作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某型反坦克飛彈、某型高射炮、某型高射機槍……一系列武器的面世,标志着大陸正常兵器開始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

從弱到強

“盡快趕上,跻身世界前列”

這是西安古城内一條普通的街道。如果不是專業人員介紹,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是世界先進火炸藥誕生地。

每天上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臯都會路過辦公樓前寫滿文字的警示牆,他常常停留一會兒才邁步走向辦公室。

牆上印有科學家亨利·奧古斯特·羅蘭的一句話:“因為隻滿足于火藥能爆炸的事實,而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經遠遠落後于世界的進步……”

火炸藥是武器裝備實作目标毀傷的根本手段,率先發明火藥的中國人卻在火炸藥的研究方面比西方國家落後了很多年。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對“落後就要挨打”有着切膚之痛。他19歲投身于火炸藥事業,專注火炸藥技術研究60多年,在全新的遠射程與子產品發射裝藥技術領域矢志攻關,讓大陸火炸藥技術登上世界之巅。他說:“我一輩子做一件事,就是火炸藥的研究,這是國家給我的使命,我必須完成好。”

與王澤山一樣,“盡快趕上,跻身世界前列”,成為一代代兵勞工内心追逐的夢想。

夢想引領着跨越的步伐。在一代代兵勞工的努力下,大陸陸戰裝備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自2014年起,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産的96B坦克等先進裝備多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并在近兩年的“坦克兩項”比賽中助力中國參賽隊奪得亞軍。

2021年,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推出裝甲突擊、火力打擊、智能彈藥、防空反導、無人裝備等領域新産品及成體系成建制武器系統和解決方案,全方位展示了大陸陸軍外貿武器裝備的水準以及科技創新、自主研發的能力……

今天,紅外、雷射、微光等一批核心器件,率先打破國外壟斷;智能彈藥、戰鬥部、火工品等一批關鍵裝備系統跨越更新……這些“高大上”的裝置和技術,在先進戰機、國産航母等國家重大工程、重大裝備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跨越時空,深深紮根在一代代兵勞工心中。(本報特約記者 王钰凱)

來源: 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