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波蕩漾、片片淺灘上蘆花如雪 請聽鳥兒怎麼說

作者:西安網

  近日,《新華每日電訊》第一版顯著位置刊登文章說:入冬以來,山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景色更像風光影片精美的畫面——水波蕩漾之間,片片淺灘上蘆花如雪,成群的候鳥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翺翔,動聽的鳴叫聲此起彼伏。這是鳥兒們在“說”:這裡好不惬意。

  鳥兒,不懂市儈。從來不會順情說好話,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鳥兒們就會從大老遠地方飛來,成幫結隊到這裡小住一段;不好,就是請也請不到。鳥兒,總是用自己的歌喉,用自己的翅膀,用自己的雙腳“說話”;它們用來了,來過,告訴這裡好不好。鳥兒們說的“話”,一定是真話,是實話;這也正是鳥兒們的可愛之處。

  保護區百鳥齊聚:丹頂鶴步履優雅,白鶴、疣鼻天鵝和白琵鹭正低空盤旋,性格孤僻的東方白鹳除了外出覓食,多數時候一雌一雄靜靜地守在巢穴裡。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面積15.3萬公頃,2013年,黃河三角洲濕地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18年,東營跻身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之列。監測中心負責人說,保護區鳥類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5種、二級保護鳥類65種。38種鳥類數量超過全球總量1%。每年有數百萬隻鳥兒經由這裡遷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

  保護區科研人員趙亞傑說,“這裡是鳥兒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有‘鳥類國際機場’的美譽,遷徙高峰期異常繁忙。”全球9條鳥類遷徙路線中,東亞-澳大利西亞和環西太平洋2條線路經過黃河三角洲。鳥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栖息地不好,食物不豐富不對口味,受到驚吓和騷擾,沒有充足的“活動場所”等等,甚至就會遠走高飛,不再回來。是以,要把鳥兒留下來,絕非一件易事;這幅《鳥兒戀上黃河口》景色,是保護區多年實施保護優先、自然恢複,主動作為、科學作為努力的結果。這裡,鳥兒與自然,與人類,竟相處得這樣好。

  鳥類在維護生态平衡、保護自然方面作用很大。益鳥可防治蟲害,灰喜鵲、伯勞、燕子等是滅蟲能手,啄木鳥是“森林醫生”。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禍患,貓頭鷹恰是捕鼠健将。鳥還向人們預報農時季節。杜鵑每年三四月飛來南方,叫一聲“快快—布谷”,催促人們抓緊春耕生産。鹧鸪鳴叫,兆示當地農事進入割麥插秧季節。人們用“鹧鸪始鳴,割麥插禾”的農諺指導生産。鳥類美麗的羽毛,婉轉嘹亮的鳴聲,各種各樣有關鳥的傳說,是文人墨客吟頌的主題。

  大陸成書于春秋時代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提到的鳥30多種。鳥不但入詩,其華麗的羽毛、俊美的神态,也是古今畫家揮毫潑墨的對象。鴛鴦戲水、松鶴延年、鷹擊長空、喜鵲登梅等是常見的畫景。在大陸現代國樂中,《鳥投林》、《空山鳥語》、《百鳥朝鳳》等,描繪了陽春時節百鳥争鳴的動人情景。雲南傣族的孔雀舞,白族的白鶴舞,納西族的雲雀舞,哈尼族的白鹇舞,拉祜族的鹌鹑舞,藏族的金雀舞等;是人類模仿鳥類創造出來的舞蹈動作。

  有人這樣說:這個世上,若是沒有了鳥,浩渺的長空将是滿目空虛,蔥郁的森林将是寂靜無聲,生态也将會失衡;若是沒有了鳥,文學藝術将會失去不少情趣和魅力;若是沒有了鳥,童心将少一份歡樂。人類與鳥,早已成了“分不開、離不了”的朋友;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鳥兒,恢複生态,就是保護人類,就是幫助我們自己。人與鳥類,也算“命運共同體”。

  聽懂鳥兒說什麼了嗎?一定是感謝山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紮實推進一系列生态保護修複工程方面做出的努力,促進生态系統更加健康方面做出的貢獻,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方面做出的探索。百鳥齊聚保護區,是一種肯定,一種感謝,一幅鳥與人類和諧友好畫卷。(唐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