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作者:觀剡記

平凡小人物身上的不平凡之處,在任何年代都會煥發出美妙的光彩。無論何時讀起,無論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抑或有人寫起了同人故事,《平凡的世界》裡的關鍵詞其實始終未變,那些從黃土地裡自然生長而來又滿滿浸潤世間的“樸實”、“自尊”以及“愛戀”,讓我們一邊暖心,一邊酸楚,一邊被安慰。

在這個愈發浮躁的年代,置身渾噩的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自私到給不出熾烈而有意義的情感,所幸,還有來自陝北高原雙水村的三家人(孫家、田家、金家)構成的性格複雜而真實的平民英雄系列,用他們那親情、友情、愛情交織的人生故事為我們見證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信仰。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同時,書中不時提到的那個年代的吃喝,平實中滲出種種情愫,令人感慨。

關于親情:家庭是每個前行者的心髒

苦難造就了平凡人們的不凡故事,而親情則在苦難的歲月中支撐人們繼續向前。有親情、感恩親情的人,内心便不會孤獨,那種愛充盈而飽滿,而且天長地久。

孫家是貧苦而潦倒的,但同時又是古老而盛滿親情的黃土之家,這個貧窮但不貧瘠的大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會為了他人而甯願委屈、犧牲自己。

父親孫玉厚一生都在為家中的事務操勞,為了自己的弟弟為了自己的孩子去借錢借糧,在那個吃飽穿暖都尚顯奢侈的年代,“一河灘的爛帳”不曾讓他掉過一滴眼淚,對兒女們的愧疚卻讓他幾次抱着花白的頭顱哭得像個孩子。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順理成章地,少安成為那個背負最沉重包袱的家庭成員。6歲開始幹農活,13歲辍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這個雙水村“能人”以一種近乎狂熱的執着開始自己的務農生涯,18歲就憑借着“精明強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成為生産隊長。

無論家裡多麼“爛包”,少安都從未顯露出對家庭的厭惡和嫌棄,對于家庭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甚至于為此放棄了潤葉的愛情——接到潤葉的告白信時,欣喜到抓狂的“強人”少安最終選擇了放棄。彼時的他隻知道,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他正接替父親成為家裡的“父親”,庇護弟弟、妹妹完成學業,讓姐姐一家能夠勉強度日。

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正是有了少安鎮守着家庭的“大後方”,少平才敢放心到外面“闖世事”,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少安最享受的日常狀态是“瘋狂而貪婪地幹一天的活”,“瘋狂”是對生活重擔的無言抗争,“貪婪”則隐含對未來的希望。他甘願為家庭的小小希望付出所有精力,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隻會蠻幹的村夫。

幾次不成功的挑戰與突圍之後,十年間,少安從一個家庭“爛包”的生産隊長成長為擁有兩個磚窯的鄉村萬元戶——不要對這個久違了的稱呼抱以嗤笑,能帶領自己的家庭乃至更多的村民從物質的貧乏走向豐裕,在彼時的黃土地已經是令人敬佩的大事件。

在那十年裡,少安用從不間斷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澆灌着自己的小小希望,敢于冒險,即使失敗了也有勇氣重新面對生活,因為在他的背後,有心甘情願付出了一輩子的父親母親,有相濡以沫的妻子秀蓮,有強有力的前攬工漢、現煤礦勞工弟弟少平,還有整個東拉河流域都羨慕的在中國頂級大學念書的妹妹蘭香……這樣一個洋溢着骨肉親情的大家庭,是少安亦是每個家庭成員有力跳動的心髒,讓他們永遠有着不懈的鬥志和忍耐力。

而在相當長的日子裡,這個家庭的日常吃喝都是一道難題,高粱黑豆錢錢稀飯、黑面馍或者高粱面和洋芋絲混合蒸了做主食,幾筷子酸白菜都得吃得儉省,粗糙和營養從來不是考慮的重點,數量不夠才是最大的難題。但這個家庭的餐桌規矩亦是嚴苛的,互相謙讓稍稠一點的粥都成了常态,稍好一點的東西則一定給高齡的奶奶留着,再難的日子,也會給老人家每頓飯單做一小碗細面條,或在蒸黑面馍的鍋上捎帶蒸幾個白面馍掰一塊。

因為這老人家專屬的白面馍,不知情且在熱戀中的秀蓮還挨過少安的責罵——在這個家庭裡,從來沒有人吃過奶奶的白面馍。而若是少安、少平們出門辦事,也是一定要給奶奶買上一點綿軟的吃食。而少平高中時買給奶奶的那一瓶止痛藥,橫跨了近十個年頭一粒也沒少——每一次,老祖母隻是摸索着把藥片倒出來,又數着一粒粒裝進去。

關于愛情:苦難中那一縷絢麗暖陽

生活艱辛,因為愛而充滿幸福。傳世的愛情隻能讓我們對着星空仰望,平凡人的愛情才構成生活真實的畫廊,滿滿的煙火氣、俗氣,卻深得人心。

忠于愛情的蘭花癡等到了二流子丈夫王滿銀的幡然悔悟;善良的潤葉在與李向前的幾番糾葛中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潤生将為曾經的同學、寡婦郝紅梅和她的遺腹子撐起一方新的天空;就連孫玉亭的大女兒衛紅也與“改邪歸正”的混子金強在所有人的異樣眼光中堅定地走在了一起。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當然,還有沖破世俗、結局卻反“才子佳人大團圓”式的少平與曉霞的愛情。完全可以想象,若是沒有了曉霞,“總有一天,要扒着火車去外面的世界”的少平該是什麼模樣?他還能在生活的苦難面前仍然抱有詩者的浪漫麼?

少平的奮鬥曲裡從來都有愛情的存在,暖暖的親情之餘,愛情也猶如苦難中的一縷絢麗的暖陽,照徹着他的世界。哪怕是與郝紅梅尚未開始便迅速凋零乃至帶來了一次傷害的暗戀之花,也曾給予他困窘中的一絲翼望。彼時,兩個班級裡光景最差的學生總是磨蹭到最後才默默取走自己的兩個黑高粱面馍,因凄惶而共情的兩個人由着借書、還書有了更多接觸,一度困窘到想要放棄讀書生涯的少平還因為郝紅梅還書時夾帶的幾個白面餅而又“重新找回了那已經失去了好些日子的友誼和溫暖”。

少平與曉霞的第一次見面,源于潤葉姐的一次囑托,沒有一見鐘情的驚心動魄,也沒有一樹繁花開瞬間芬芳的浪漫,甚至一身髒爛的他剛剛才吃撐了到縣城讀書以後的一頓好飯。事實上,他們似乎一直都是有莫大距離的,農家小子與縣革委會副主任的女兒,攬工漢與女大學生,煤礦勞工與省長女兒、省報女記者——苦難的黃土地這一次年輕而自信地唱出了絕美的情歌,即便最後的音符轉至重重的凄美。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少安和少平都曾在縣城食堂裡和田家姐妹吃飯。囊中羞澀的少安不知道那将是他和青梅竹馬的潤葉最後一次一起吃飯,那也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浪費時刻,一大桌菜剩下了,但他并沒有将之打包帶回家——儉省如少安也不願在心愛的人兒面前展現俗氣到可笑的一面。少平第一次下館子,是曉霞請的縣城食堂,同樣是田家女兒買的飯菜,但與他哥不同的是,少平與曉霞定下了“禮尚往來”的約定,此後曉霞也如約來到了雙水村。一次次交流、鼓勵升溫之後,方才有了日後兩人在黃原、大亞灣的相見與相戀。

關于友情: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

友誼的基礎在于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着最大的相似——這句箴言無疑是少平與金波這對摯友的最佳寫照,最後連他們的愛情際遇也近乎一緻:當曉霞為了在洪水中救人而逝去,少平甚至快要沒有勇氣打開她留下的三本日記;而他的朋友金波,在苦苦尋覓曾經相戀的藏族姑娘未果後,站在嚴寒中的高原小城的十字路口,含着眼淚深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少平和金波、蘭香與金秀的友情由童年起始,汽車司機的兒女與村裡最恓惶人家的子弟,富有的不張揚,貧窮的不自卑,兩家人深厚的情誼早已超越了平常友情的高度。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每當少平遭遇困境,給予他最多支援的便是金波,少年時的自行車、箱子裡的紙煙,青年時的大半臉盆面片與十來顆雞蛋,還有故意換上的破工裝與弄亂原本整齊的頭發……金波細心而周到地關心着唯一的鐵哥們大大小小的事宜,而少平訝異于摯友無緣由的突然退伍卻并不開口詳詢,信任是友誼之樹上唯一的果實,所有的情誼都潛藏在一開始那句“需要我,你言傳一聲……”裡,就算長大成人後的他們有了地理位置上的遙遠距離,那份情深意重卻從未改變過。最好的朋友,也許不在身邊,而在遠方,但,那又何妨?

關于世情:吃飽飯就是最真、最大的幸福

那是一個吃飽飯就是幸福,乃至奢侈的年代,一個國度從困苦中走出,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所有人的隐忍與奮進,更何況,前路蜿蜒,曲折難免。

任何時候都有層級的存在,當縣立高中的午餐被戲谑地分為“歐洲、亞洲和非洲”“甲菜、乙菜和丙菜”,我們就該明白,人的境遇終究不同。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肉菜、素菜、無油蘿蔔,簡單的午餐就試圖将一幫學子冷酷地進行分類,然而學子們卻在短暫的分層後自然地彙攏,他們吃喝有差别,性格有差異,但都會為同學的安危揪心,少平在洪水裡救下曾讓他難堪不已的跛腳女生時,所有人湧在岸邊哭成一團。

那時候,食物甚至還成為了打架的上好“莫須有”理由,當金波為了給少平出氣而糾集了一幫人捶班長顧養民時,用的理由正是顧養民污蔑同學偷吃了他的餅幹——偷吃亦是那個困苦年代被鄙夷的惡名,不可輕言。

那時候,同樣有着特權的存在,讓窮鄉僻壤的人們羨慕不已。樸實的人們羨慕食堂裡吃得胖乎乎的炊事員,“天天能吃肉”俨然已是最好的待遇。很多時候隻能吃着糠團子的他們自然會對公社上司的父親在集體食堂的大鍋裡挑肥揀瘦地大吃二喝感到憤懑而無奈。

面對困窘而站出來的人仍然是少安,這個拼命打理自留地卻始終吃不飽、穿不暖的漢子在發覺政策允許後,毅然借錢出了遠門攪工,賺到第一筆錢後開辦了自己的磚瓦廠事業。還有人記得麼:蘭香為給到縣城攪工的大哥過生日,從助學金裡省錢買了白菜割了一斤肉,還有幾個白面馍,遠比平時豐盛的晚餐卻讓少安鼻子裡“猛沖上了一股辛辣的味道”。當下工後的他準備買菜時菜市場已經沒了人迹,旁人剔剩的菜幫子菜葉成了這個一生要強的漢子眼裡的好物件,和大青騾子一道陪着他度過了最困苦的時期。

《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吃喝裡滲出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世情

世事多苦,卻也摻雜着甜,善良者的善良從來都在接力,他們也許有着各自的不完美,卻在身邊人遭遇困窘時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援:潤葉每次回村都會給癡憨的田二父子帶去吃食;不幸纏身的郝紅梅見到老同學潤生後手忙腳亂地要給他下餃子;少平在臨去大亞灣之前和工友“蘿蔔花”以攪工漢的方式大吃一頓,并接濟境遇更差了一些的“老蘿”;以及他為了保證血壓正常而找到一家河南師傅要買上一兩毛錢的醋,進而結下一段師徒情……或許,人生起落的李向前混雜喝下的桔子水和淚水就是生活的真相,“你有多少苦難,又有多少甘甜!”

(圖系網絡,如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