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讨厭的勇氣》(3)直面人生課題,破解人際關系中的煩惱

作者:明月的生活觀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被讨厭的勇氣》。在開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先帶大家回顧一下昨天講述的重點内容。

昨天我們學習了這本書中哲人和青年讨論的第一夜内容,通過第一夜的學習,我們明白了人生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任何不幸的經曆或悲慘事件并不是引起不幸的原因。

我們可以自由賦予過去的經曆新的意義,人生不是由别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如何生活。

人生具有潛能,要想獲得幸福,唯有做出改變。人生随時都可以走向幸福,拿出改變當下的勇氣,改變認知或生活方式才可以走向幸福。

今天我們繼續跟随哲人和青年第二夜的對話來學習“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

通過學習你會明白為何“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以及我們該如何正确直面人生“三大課題”破解煩惱和不幸。

問題從青年老覺得讨厭自己,不喜歡自己開始,他用“目的論”來解釋這一行為,怎麼都無法解釋,“讨厭自己”莫非還有目的?

哲人用一個患有“臉紅恐懼症”女孩的故事說明了原因。

一個女孩怎麼都治不好臉紅恐懼症來求助哲人,哲人認為女孩之是以老存在臉紅恐懼症是因為害怕向心愛的男孩表白被拒絕,她“需要”“臉紅”這一症狀。

女孩如果沒有了臉紅恐懼症就會向男孩表白,就有可能被男孩拒絕,就會帶來打擊或自我否定。

反而,隻要有臉紅恐懼症存在,她就可以自我安慰,之是以不能和男孩交往是因為有臉紅恐懼症,因而臉紅恐懼症在這兒變成了女孩的“需求”。可笑的是後來女孩被男孩意外表白後,女孩的臉紅恐懼症不治而愈了。

正如女孩的“臉紅恐懼症”一樣,哲人認為青年為了避免在人際關系中受傷,被别人拒絕或輕視,是以他選擇隻看到自己的缺點和短處,這樣就不用去和任何人産生“關聯”,也不會心靈受傷。

而一個隻看到自己缺點和短處的人又怎麼會喜歡上自己呢?

在這裡,“保持滿是缺點的自己”對青年來說是有好處的,好處就是可以自以為是地認為“隻要我沒有這些缺點也會被别人喜歡”,即使萬一被别人拒絕還可以用自己的缺點來安慰自己。

那麼青年的想法正确嗎?有沒有不會受傷的人際關系呢?哲人認為,隻要涉入人際關系就會或大或小地受傷,也會傷害别人,人際關系是一切煩惱的源頭。

當看到别人比自己優秀時羨慕的眼神,當看到别人比自己過得幸福時不是祝福而是心生嫉妒,看到别人的高學曆,好的職業……如果自己不如别人就會産生“自卑感”……

哲人提醒,“自卑感”這個詞語是阿德勒第一個使用,等同于“劣等感”的意思,即“價值更少”的感覺。

身高隻有155厘米的作者,(據說阿德勒也是差不多身高)在青年時期一直苦惱于自己的身高,當他把想法和朋友訴說時,朋友卻認為這種想法特無聊。

朋友認為如果光從身高來說,身材高大強壯會帶來威懾感,而矮小卻會讓人放下警惕,這樣看來矮小的個子反倒成為了優勢。

況且,雖然身材矮小,作者卻有讓人輕松快樂的本事,不應該光盯着身高說事。

所謂身高也是相對于别人而言的,有了比較才産生了身高不足的結論,是以為自己身高而自卑也是一種主觀感受,如果不比較,就不會産生“自卑感”的主觀感受了。

“自卑感”也是一個關于自我價值判斷的詞語,所有的價值都是建立在社會意義之上的,如果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存在,那時候根本不存在比較和對比,所有事物的價值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我們可以自由定義一美元的紙币的價值,可以把它當作衛生紙,也可以放入壁爐,當世界上隻有一個人,自然也不會為身高而煩惱,因而價值問題最終也可以追溯到人際關系上。

阿德勒思想認為,人生來就追求更好的自己,當無法達成理想目标時,和别人比較不如别人時,就會産生自卑感,可是自卑感并不是一種病态,而是促進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長的催化劑。

進入大學的小李來自小縣城的農村,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差,看着同學們出手大方自己卻連基本生活費都是父母親從牙縫裡省出來的,他感到難為情,相形見绌,特别自卑,但他明白父母親的起點并不能決定自己的終點,他相信自己努力學習一定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就這樣學習更加用功,刻苦,在經過四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之後他成功考取了本校的研究所學生,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最終他入職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經濟條件也水漲船高,徹底走出了不幸和自卑。

反而“自卑情結”卻是一種複雜而反常的心理狀态,它和“自卑感”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自卑情結是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借口使用的狀态,比如,我因為學曆低是以無法成功,諸如此類,因為有A是以做不到B這樣的理論,這就是典型的自卑情結,這些人的潛台詞就是:隻要沒有A,我也會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在這種情境之下自卑情結還會演變成“優越情結”。

當沒有勇氣去改變現狀,又無法接受“無能的自己”時就會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進而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有的人會虛報履曆,或者過渡追求名牌服飾,這些表現實際上就是在追求虛假的優越感。還有些人特意“自吹自擂”驕傲自大,其實是源于他的自卑感。

由此得出自卑情結和優越情結雖然名稱上似乎相反,其實是自卑的兩種不同表現,還有些人過份誇大自己的不幸,利用别人對不幸處境的同情心理來支配他人顯示自己的優越感。無論是自卑情結還是虛假優越感内心都不會是甯靜的,那我們該如何面對參差不齊的人生局面呢?

阿德勒思想認為人生不是與别人的競争,而是和自己的比賽,隻要保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不必老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較,隻需要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所有的人都是“雖然不同但是平等的”,人真正的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隻要存在“競争”人就永遠不能擺脫人際關系帶來的煩惱,也不會擺脫不幸。

當競争存在,總有A優越于你,B學曆比你高很多,C職位比你高,這時就會産生自卑情結或優越情結。這些A、B、C等人就會變成心裡的競争對手,變成敵人般的存在,當周圍都是敵人,人怎麼可能安心下來?世界變成了危險的場所,自然會煩惱重生,毫無幸福可言。

那生于社會的人,處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又如何處理這些社會關系,避免人際關系帶來的煩惱和不幸便成為了很重要的事情。阿德勒思想很重視人際關系,也擅長直面人生必須面對的課題,是“個體心理學”的典範,具體來講,他認為人應該正确面對人生的“三大課題”。

這三大課題就是交友課題,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在這裡,“課題”可以了解為單純的人際關系,可人際關系中遠近深淺各不同,當面對不得不面對的人際關系時我們把它稱之為人生課題。

做為社會的人我們的行為目标必須可以自立,還可以與社會和諧共處,要達到這些目标我們都可以通過阿德勒直面“人生課題”來解決。

那如何正确面對工作課題?

無論任何工作都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别人的合作配合,就拿寫書稿來說,寫作無人可以替代,必須自己完成,但有了編輯的存在以及裝訂人員、印刷人員和經銷或書店人員的協助,這件事才能完全落實。

工作上的人際關系在下班或轉行後又會變回他人關系,但有些人卻會因為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而讨厭工作。其實質并不是讨厭工作,而是讨厭人際關系。這時候我們需要有的态度就是把别人都當成小夥伴,而且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小夥伴的關系當然就是互相幫助,互相配合,這樣就不會因為競争而成為敵對勢力,可以和平共處。

處理交友課題時,因為沒有了工作關系的強制,交友會變得更加難以開始和發展,這時候更需要自我做出改變,不能等别人發生變化,也不能等待狀況有所改變,而要勇敢邁出第一步。不必害怕與人打交道,也不可以因缺乏勇氣而回避人生課題。

愛的課題是人生三大課題中最難解鎖的課題。當成為戀愛關系時,距離近了關系深了但限制也就更多阿德勒思想卻不同意互相限制的關系。

他認為束縛是想支配對方的表現,也是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在不信任的兩個人之間是不會有好的關系産生的。

就像我們第一天提到的那對夫妻,妻子因為對丈夫的不信任,在車上安裝監控器,手機定位,電話查崗,查手機聊天記錄等,丈夫本來沒有越軌行為,在這一系列神操作下煩不甚煩,苦不堪言,最後竟然提出了離婚。

阿德勒認為隻有感到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體會到愛,保持平靜而自然的狀态。

無論是關系多麼困難,我們都不能選擇逃避,必須勇敢面對,即使最終關系會破裂,也隻有面對。這一原則适用于三大課題的工作課題,交友課題,愛的課題,想要建立和諧的關系,最終又回到“勇氣”這個問題。而要讨論“勇氣”又不得不提到“自由”。明天我們會分享到“自由”。

今天主要為大家分享了“為什麼所有煩惱皆來自人際關系”以及“如何直面人生三大課題來化解煩惱活出幸福”。

明天,我們将要為大家解讀如何行使自己的自由,把自己和别人的課題分離開來,不為滿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徹底擁有“被别人讨厭的勇氣”。

好了,今天的分享結束了,明天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