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一談學習就雞飛狗跳的那些事

關于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的那些事

《被讨厭的勇氣》學習中。

“怎麼來分辨這是誰的課題呢?

阿德勒認為,隻需要考慮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由誰承擔就可以。

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就有這件事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這個聽起來很簡單,但操作起來确實不容易。

因為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牽絆,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說清楚的,尤其是跟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闆,同僚這些人的關系中,不僅要考慮這個事本身該怎麼樣,還要顧慮對方情感上的感受,并且承擔對方這種感受帶給你的影響。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爸媽吐槽,催孩子寫作業太痛苦了。

孩子呢?也因為老被父母盯着寫作業而感到不爽。

在“父母一個勁地催,孩子被逼無奈地寫”這種行為模式下,父母因為孩子不如預期,會變得越來越暴躁,孩子也因為習慣了被人催,認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在給家長學習。

那學習這件事,究竟是誰的課題呢?

我們先來看看,最終的後果應該由誰承擔?

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寫作業會帶來的後果可能是成績不好,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可能就無法實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價值,這個後果的直接承擔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

是以根據阿德勒的判斷,學習是孩子的課題。

但是父母是真的沒有意識到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嗎?

在現實中,在催促孩子學習時,相信不少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話,“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不是給我們學的” “隻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你将來才能過得更好”。

在這個情景下,一方面,父母在意識上知道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但是行動上卻忍不住插手,因為情感上害怕孩子将來過得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未來的發展,将來的人生狀态其實也會影響到父母。

假設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後找不到工作,沒有辦法養活自己,隻能在家啃老,這個結果同時就會影響到孩子本人和父母。

如果說誰承擔結果,就是誰的課題,或者說誰對這個結果感到更困擾,就是誰的課題,那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就很難分得清楚,到底是父母還是孩子的課題了。

因為雖然程度不同,但父母和孩子都會因為這件事而感到的困擾,也都會承擔這個事情的結果。

是以應該再補充一點,看真正去執行這件事情的主體是誰?誰去具體做這件事,那就是誰的課題。

在寫作業這件事上,無論父母有多想幫孩子完成,都無法替代孩子寫作業,那麼寫作業這件事就是孩子的課題。

但是,在理論上,完成課題分離也并不意味着,在實際行動中要跟這件事劃清界限,放任不管。

父母應該在了解孩子在幹什麼的基礎上對他們加以守護,在孩子同意的基礎上進行指導和幫助。

就拿學習和寫作業這件事來說吧,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課題,與此同時,也要弄清楚,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個理由是不是正當合理?

如果孩子犯懶,就是想玩,不想寫作業,面對這種不正當合理的理由,那麼就要引導孩子。如果孩子是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比如作業太難了,實在不會寫,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去制定解決的方案。家長可以提供理論上的援助,但具體實施的主體還是孩子。”

《被讨厭的勇氣》這一章節,寫得如此細緻、接地氣,相信很多家長特别感興趣,也能引起共鳴,同時也更加清晰自己的思路,進而更好地做出改變。

“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可以說是在成千上萬個家庭中不斷上演的悲劇,刺痛了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心。

看網上視訊,因輔導孩子作業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小指骨折者有之。氣到急病複發進ICU有之。氣到跳樓,警察出面調解有之。種種煎熬痛苦,不一而足。

我因為從前一直忙于工作,再加女兒聰明乖巧,學習能力強,我從未體驗過“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的痛苦滋味,也從未因女兒成績糟糕沖她發過火。

但結果卻更慘烈,對女兒學習的操心,卻是從不斷請假、無法參加考試、無奈休學、複學失敗,逐漸更新的。我女兒一直到辦理休學的時候,老師還說她成績中等偏上。經常請假,還能保持這個水準,已經很厲害了。

這讓我意識到,孩子擁有什麼學習能力、才華、天賦,通通不重要。關鍵的是那顆心,是否熱氣騰騰,幹勁十足,勇敢無畏,向陽而生,野蠻生長,永不彷徨。

是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嗎?

不,除了在陪伴女兒住院期間見到的數位高學曆患者外,有幾位群友的孩子也挺厲害的,博士畢業、碩士畢業、名校大學。“一病毀所有”,出不了門,上不了班,無法正常社會交往,自閉于方寸之地,每天忙于無休無止的精神内耗和控訴父母、折騰父母。

的确成才了,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身心健康,才是最好的學曆,最遠大的前途。

是以,我願意把學習界定為更廣義的範疇,包括但不限于數理化的學習,包括但不限于在教室的學習,包括但不限于考大學的學習。隻要孩子熱愛的、願意嘗試的新鮮事物,可以成長生命的,能專注其中、樂在其中的,均為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