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一谈学习就鸡飞狗跳的那些事

关于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那些事

《被讨厌的勇气》学习中。

“怎么来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

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就可以。

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确实不容易。

因为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牵绊,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说清楚的,尤其是跟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板,同事这些人的关系中,不仅要考虑这个事本身该怎么样,还要顾虑对方情感上的感受,并且承担对方这种感受带给你的影响。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爸妈吐槽,催孩子写作业太痛苦了。

孩子呢?也因为老被父母盯着写作业而感到不爽。

在“父母一个劲地催,孩子被逼无奈地写”这种行为模式下,父母因为孩子不如预期,会变得越来越暴躁,孩子也因为习惯了被人催,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在给家长学习。

那学习这件事,究竟是谁的课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最终的后果应该由谁承担?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不写作业会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可能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这个后果的直接承担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

因此根据阿德勒的判断,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但是父母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吗?

在现实中,在催促孩子学习时,相信不少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些话,“学习是给你自己学的,不是给我们学的” “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将来才能过得更好”。

在这个情景下,一方面,父母在意识上知道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但是行动上却忍不住插手,因为情感上害怕孩子将来过得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未来的发展,将来的人生状态其实也会影响到父母。

假设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只能在家啃老,这个结果同时就会影响到孩子本人和父母。

如果说谁承担结果,就是谁的课题,或者说谁对这个结果感到更困扰,就是谁的课题,那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就很难分得清楚,到底是父母还是孩子的课题了。

因为虽然程度不同,但父母和孩子都会因为这件事而感到的困扰,也都会承担这个事情的结果。

所以应该再补充一点,看真正去执行这件事情的主体是谁?谁去具体做这件事,那就是谁的课题。

在写作业这件事上,无论父母有多想帮孩子完成,都无法替代孩子写作业,那么写作业这件事就是孩子的课题。

但是,在理论上,完成课题分离也并不意味着,在实际行动中要跟这件事划清界限,放任不管。

父母应该在了解孩子在干什么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守护,在孩子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帮助。

就拿学习和写作业这件事来说吧,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与此同时,也要弄清楚,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理由是不是正当合理?

如果孩子犯懒,就是想玩,不想写作业,面对这种不正当合理的理由,那么就要引导孩子。如果孩子是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比如作业太难了,实在不会写,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去制定解决的方案。家长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援助,但具体实施的主体还是孩子。”

《被讨厌的勇气》这一章节,写得如此细致、接地气,相信很多家长特别感兴趣,也能引起共鸣,同时也更加清晰自己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做出改变。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可以说是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不断上演的悲剧,刺痛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心。

看网上视频,因辅导孩子作业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小指骨折者有之。气到急病复发进ICU有之。气到跳楼,警察出面调解有之。种种煎熬痛苦,不一而足。

我因为从前一直忙于工作,再加女儿聪明乖巧,学习能力强,我从未体验过“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痛苦滋味,也从未因女儿成绩糟糕冲她发过火。

但结果却更惨烈,对女儿学习的操心,却是从不断请假、无法参加考试、无奈休学、复学失败,逐步升级的。我女儿一直到办理休学的时候,老师还说她成绩中等偏上。经常请假,还能保持这个水平,已经很厉害了。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拥有什么学习能力、才华、天赋,通通不重要。关键的是那颗心,是否热气腾腾,干劲十足,勇敢无畏,向阳而生,野蛮生长,永不彷徨。

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吗?

不,除了在陪伴女儿住院期间见到的数位高学历患者外,有几位群友的孩子也挺厉害的,博士毕业、硕士毕业、名校本科。“一病毁所有”,出不了门,上不了班,无法正常社会交往,自闭于方寸之地,每天忙于无休无止的精神内耗和控诉父母、折腾父母。

的确成才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身心健康,才是最好的学历,最远大的前途。

所以,我愿意把学习界定为更广义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数理化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在教室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考大学的学习。只要孩子热爱的、愿意尝试的新鲜事物,可以成长生命的,能专注其中、乐在其中的,均为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