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屍“遂先生”是咋回事?

1975年6月5日,一具栩栩如生的千年古屍,出現在考古隊員面前,盡管毛發因為棺材液溶解蕩然無存,但是,依舊清晰可見的面容,卻猶如昨天剛下葬一樣!

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屍“遂先生”是咋回事?

當時正值鳳凰山漢墓發掘期間,挖掘到編号168的漢墓之時,發生的一幕,另當時那裡考古隊員至今難忘。

随着考古工作進行,終于到了打開内棺的時候,衆人剛剛撬開内棺,立馬就被散發出的難聞氣味,熏到睜不開眼睛,但考古工作還要繼續,一位膽大的考古隊員打算先用手一探究竟,沒想到他剛将手伸進去,屬實就被吓了一跳:

我好像摸到的是他的手,滑膩膩的!

隐隐約約之間,他感覺這次的屍體貌似和之前的都不一樣。

盡管當時内棺還被用幾道麻繩緊緊包裹,但是衆人也發現,棺椁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向外滲出液體,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麼,為了避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失,衆人隻得趕緊齊心協力打内棺,打算采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儲存。

然而,就在内棺打開的一瞬間,衆人都有點被驚到了:這哪裡是2000年的古屍,依舊清晰可見的面容,儲存完好,屍身呈現赤紅色,在内棺遺液的保護之下,皮膚依舊光滑,保持應有的光澤,而且身體組織并沒有僵化,頭部與身體都可以輕松晃動。

根據現場專家辨認,這具古屍死亡年齡應該在60歲左右,男性,體重大約104斤,身高1.67米,骨骼儲存完好,皮膚組織依舊很有彈性,四肢關節也可以自由活動,就連32顆牙齒依舊牢固存在。

而且根據後續解剖發現,古屍不僅外表完好,身體内髒器器官,也都儲存得比較完整,呼吸道通暢,就連腦膜血管都依舊清晰可見,甚至能夠清晰分辨出腦神經,确實令衆人信服,都不知道2000多年前的古人究竟用了什麼秘方,還能将其儲存的如此完整。

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屍“遂先生”是咋回事?

後來,專家經過分析内棺的液體,才發現其中有朱砂成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硫化汞礦物,不僅是一類中藥材,還具有安神殺菌的作用,而且在大陸古代,朱砂也經常會被用為煉丹的原材料,由此也可知,大陸也是曆史上著名的朱砂産出國,早在數千年前的甲骨文篆刻過程中,就會采用朱砂裝飾,友善清晰辨識,而且有利于長期儲存。

更加令當時的解剖專家疑惑的是,貌似這位古屍嗓子眼的地方,卡了一塊硬币大小的異物,莫非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屍身不腐儲存手段?

等他做好準備,屏息凝神,将這塊異物用呼吸夾拿起來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枚玉制印章,而且更令他沒想到的是,直接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上面清晰可見的“遂”字,也成為他身上重要的身份憑證,自然而然這也成了“遂”先生的由來!

當然光憑這枚小小的玉制印章,顯然不具有完整說服力,考古專家們又在後續發掘過程中,一步步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屍“遂先生”是咋回事?

清理完滿是淤泥的棺椁室,考古學家找到了一塊看似并無特别之處的簡牍,清洗幹淨之後,用篆體書寫的文字星星點點呈現出來,由于古卷軸一般,頗具神秘色彩感。

從竹簡内容可知,這正是西漢時期流行的《告地書》

顧名思義,告地書莫非真的是寫給地看的?實際上也就是一冊記載死者生平的陪葬介紹信,而這個東西,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上面短短60多個字,曆經2000多年曆史,但是依舊可以撥雲見霧,了解那段塵封的曆史。

可知這封告地書,書寫于公元前167年5月13日,這是西漢帝國建立之初,正值漢文帝時期:

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陽五夫隧自言與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轺車二乘、牛車一兩(輛)、驷馬四匹、骝馬二匹、騎馬四匹。可令吏以從事,敢告主。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漢文帝13年5月中旬,一位遂”的五大夫,帶着28個男奴與18個女婢,還有2馬車、1牛車、公馬、母馬各有兩匹,前來陰間給閻王爺報道了,還請接納,并酌情考慮安排職位。

不得不承認,當時古人所書寫的這份告地書,還是相當有意思的,自然也表達了美好的祝願,陰陽一隔,生死兩茫茫,但是就這樣一分簡單的告地書,卻同樣表達了古人對于生死的淡泊态度,認為即便是死了,不過是換個地方生活罷了。

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屍“遂先生”是咋回事?

話說,這介紹信中的五大夫,究竟相當于什麼官呢?

按照漢代的爵位劃分,總共自上而下分為20個級别,五大夫處于中間位置,屬于第9級,恰好比縣令高一級,至于這份介紹信在地下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其實就如同我們今天對于古人的祭奠一樣,就看你願不願意相信罷了,但是無論如何該有的文化傳統與儀式感還是要有的,當然也是在以保護環境為前提标準。

其實,當時考古專家在發掘古墓的時候還發現一個特别的情況,當時之是以将古屍稱之為赤屍,并非是完全因為赤條條沒穿衣服的緣故,而是因為屍身呈現通紅色,猶如血色一般,也被稱之為血屍!

血屍,在小說中被傳的神乎其神,将其稱之為煞氣極重的僵屍,而且相當容易詐屍的那種,但是在科學研究中還是要實事求是,且以事實依據為主,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下葬時使用朱砂的緣故。

千年不腐,是不是就能算作是軟屍呢?

其實不然,千年不腐也分為幹屍與濕屍,軟屍也算是濕屍,現代意義上的軟屍,又被稱之為泥炭鞣屍,因為在酸性土壤條件下,骨骼軟化所緻。

由于朱砂,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硫化汞溶于水呈酸性,是以這裡之是以将其稱之為軟屍就不難了解了!

湖北荊州曾出土距今兩千多年的軟屍“遂先生”是咋回事?

當然,僅僅酸性條件并不能保證完全的屍身千年不腐,其他條件也不可或缺:

首先此墓采用的是雙棺椁結構,這點确實很重要,為的就是保證其密封性,隔絕氧氣。

棺椁外表還要塗抹厚厚的木炭和青泥,也是為了徹底杜絕氧氣,防止屍身被氧化,再加之朱砂水本來也就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在這樣的溶液中更容易儲存屍體,長期以來的無氧無菌環境,可以使屍體表面形成屍蠟保護層。

不得不說,古人儲存屍身的辦法确實很巧妙,具體還有什麼操作步驟,也無從得知,但是确實與今天的福爾馬林浸泡儲存有異曲同工之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