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紹興三十一年(1661)十一月,戰争的烏雲又一次降臨,在兵無主帥将無鬥志危機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辭:"若金軍渡江

紹興三十一年(1661)十一月,戰争的烏雲又一次降臨,在兵無主帥将無鬥志危機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辭:"若金軍渡江成功,你們又能逃到哪裡,我軍控制着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死裡求生?何況,朝庭養兵三十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

虞允文(1110一1174),字彬甫,隆川仁壽縣人,是大唐名相虞士南後裔,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及第走上仕途。

虞允文姿貌雄偉,慷慨磊落,有擔當。紹興三十年(1160),虞允文奉命出使金國時,金人搞些娛樂活動,拿祖上射箭技藝顯擺。

虞允文亦張弓搭箭中的,金人沒想到,一介書生竟有此絕技,遂不敢輕視。

虞允文有敏銳的軍事洞察力,他沿途看到金人在打造戰船運送糧草,知其有毀盟侵宋之意。

虞允文回來後,立刻上疏,說金人将會南侵,會五路進攻,建議朝庭加強沿海防禦。但是,南宋朝庭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并沒有把他的建議當回事。

紹興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彥亮率六十萬大軍,号稱百萬,兵分四路伐宋。

一個月間,南宋淮河防線潰敗,十月,完彥亮率軍渡過淮河,一時間"中外震恐"。

高宗臨時指派樞密院同知葉義問為統帥,都督江淮諸軍事,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協助葉義問抗敵。

虞允文奉命到采石矶前線犒師時,淮西主帥王權戰敗撒職逃走,大将李顯忠接任,還沒有到來。

王權的敗兵有一萬八千多人,三五成群地坐在地上,解鞍禦甲,士氣低落,如果,金人踏上南岸,他們将四散奔逃。

虞允文是一介書生,也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工作者,演說家和鼓動家。

他慷慨激昂地說:"若金軍渡江成功,你們又能逃到哪裡?我軍控制着大江,若憑籍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死裡求生?

何況,朝庭養兵三十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國家?"

士兵們聽了,非常受到鼓舞,紛紛表示:“既然有您作主,我們願意拚死一戰!”

虞允文是奉命來犒軍,并沒有讓他指揮作戰。有人勸他:"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

虞允文說:"危機社稷,吾将安避?",于是,他把長江水師分成五路:兩路并進沿東西兩岸布陣,一路沿江中行駛,另兩路埋伏在小港,以備不測。

虞允文親自督戰,手撫大将時俊後背激勵曰:"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幾女子爾!"

時俊聽罷,須發皆張,抽出雙刀,士殊死戰,無不以一當百。

宋軍艦隊高大結實,艨舯戰艦靈活,很快把敵艦隊攔腰斬斷,霹靂炮令敵人膽寒。

激戰一日,殲敵四千多人,萬戶二人,俘生女真五百,千戶五人。完彥亮大怒,下令:不死于江者悉敲殺之!"

次日,宋軍火攻,燒毀敵船三百餘艘,完彥亮在采石矶之戰損兵折将,遂把進攻方向選在揚州。

虞允文料事如神,早己在揚州嚴陣以待,大敗金兵。完彥亮急了,放下狠話說:"三日内若無法渡江,盡殺諸将!"這使他們內部沖突激化。

當金兵在南方和宋軍死磕時,留守在東京的完彥雍稱帝,完彥亮帳下諸将紛紛投靠了新主子,竟殺完彥亮作進見禮。不久,金人遣使議和。

采石矶之戰,虞允文率宋軍殲滅金軍四千多人,阻止了金人南進步伐,促使金人内讧,挽救了危機。

一介書生,使一個帝國又生存了118年,意義重大。後人贊曰: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紹興三十一年(1661)十一月,戰争的烏雲又一次降臨,在兵無主帥将無鬥志危機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辭:"若金軍渡江
紹興三十一年(1661)十一月,戰争的烏雲又一次降臨,在兵無主帥将無鬥志危機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辭:"若金軍渡江
紹興三十一年(1661)十一月,戰争的烏雲又一次降臨,在兵無主帥将無鬥志危機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辭:"若金軍渡江
紹興三十一年(1661)十一月,戰争的烏雲又一次降臨,在兵無主帥将無鬥志危機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辭:"若金軍渡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