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胡金華 上海報道
開年伊始,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兩大保險巨頭旗下的資管公司管理層變更塵埃落定。
2月7日,總部在上海的平安資管對外宣布,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及經公司董事會決議,自今年1月30日起,黃勇出任平安資管董事長,接替此前調回平安集團任職的原資管董事長萬放。而在此前的1月20日,由于已任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近十年的陳德賢因年齡原因退居二線,中國平安董事會釋出決議公告,由鄧斌接任該職位,而此前鄧斌則從2018年12月起擔任中國太保集團首席投資官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擁有曾在美國國際集團(AIG)以及友邦保險集團等海外大型金融機構任職經曆的鄧斌于去年9月28日從中國太保集團離職,彼時中國太保釋出公告稱,鄧斌提出書面辭呈,因個人家庭原因辭去本公司首席投資官的職務。2021年11月24日,中國太保又釋出了聘任蘇罡為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總經理助理)的公告,蘇罡的任職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任職資格核準通過後生效。
“在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中,兩大保險集團相繼完成負責資管業務高層的更換,并且彼此之間還有‘交集’,這一現象在以往很少見到。不過由此或也引起國内保險資管市場一些新的變化,中國平安管理的包括險資在内的資産接近4萬億,而中國太保管理的資産規模也超過2.4萬億,這兩家巨頭的重要資管人物的變動,對于整個投資市場也會産生影響。”2月9日,上海資管圈内一位資深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平安資管人士變動背後
保險資管的一舉一動向來是業内的敏感神經,是以,此次兩大保險巨頭的資管人士變動更引人關注。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一般而言,大保險資管的決策層基本都常年保持穩定,如陳德賢于2005年就加盟中國平安,并曆任平安資管董事長以及集團副首席執行官、首席執行官等職,在整個中國平安資産管理規模從千億跨入萬億乃至數萬億級别的時候,陳德賢無疑是最佳的見證者。
“平安資管董事長以及集團首席投資官任職資格塵埃落定,是近期資管領域調兵遣将的一個縮影。而保險資管領域的調兵遣将,亦形成了連鎖效應,對保險資管市場将産生重要影響。”對此,一位接近中國平安的人士受訪時坦言。
不過,對于黃勇任職平安資管董事長一職,業界也并不意外,作為自身培養的“内部”管理層,記者也從黃勇的履曆中了解到,其于1996年就加入平安集團,曾先後任職于平安信托、平安集團發展改革中心、投資管理中心;2005年5月日志平安資管,曆任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兼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2016年11月起,先後調任平安信托、平安集團資産管控中心等平安重要管理崗位,擔任平安養老險總經理。事實上,作為國内首批獲準開業的保險資産管理公司之一,平安資管也正式在2005上海成立,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資管資産管理規模達3.87萬億元,目前是國内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之一。
另一方面,市場頗為關注的則是在鄧斌任職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後,與“退居二線”擔任集團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的陳德賢之間如何互動?對此,《華夏時報》記者也從中國平安處獲悉,鄧斌上任後全面負責公司的投資戰略和經營,資産的戰略和戰術配置及投資隊伍管理等,對公司整體投資業績負責;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德賢負責重大投資項目的稽核,協助進行重大項目風險管控和預警,并對投資戰略和經營提供專業化建議;首席風險官張小璐負責投資背景風險管理,通過流程、制度建設對投資決策和項目經營進行監督、管控和預警,并開展投資相關的合規與稽核工作。中國平安将持續打造三位一體的投資管理體系。
此外,中國平安強調,投資政策和資産配置不會發生重大變化。投資政策仍然聚焦于縮短資産負債久期缺口,積極把握時點和行業,增厚投資收益,持續提升風險管控并将大力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布局,順應“共同富裕、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等國家政策,在區域發展、碳中和與新能源、産業更新、科技投資方面增加配置。
太保新投資“掌門人”之責
而另一方面,集團總部在上海的中國太保也悄然完成了資管高層的布局。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拟任中國太保首席執行官的蘇罡,同樣也是太保的“老人”,不過卻更年輕。1973年出生的蘇罡現年隻有48歲,其曆任太保集團投資者關系部負責人、太保資産項目投資總監、副總經理兼另類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太保壽險副總經理,長江養老總經理、董事長。
“由于常年接觸養老資金的投資運用,在執掌長江養老多年時間裡,蘇罡的投資風格向來是以穩健并獲得絕對收益為首要原則,事實上長江養老近年來無論是為上海諸多國企營運企業年金還是受托投資外部資金,所取得的收益在業内還是保持領先的,這可能也是其能升任集團首席投資官的一大因素。”2月20日上海金融國資體系一位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在此前,蘇罡也數次發表對于養老金投資政策的看法,蘇罡曾指出從長期來看,養老金管理的高品質發展有三個着力點,分别是金融科技、綠色發展和生态圈建設。作為保險業的長跑者,中國太保錨定“長期主義”的基本信念,長江養老堅持養老金管理的長期主義:建構“人才+科技”的長期核心競争力;踐行“綠色+商業”的長期發展理念;“養老+健康”生态圈建設的長期發展方向。而在去年11月30日,蘇罡也在受訪時分析,大陸人口老齡化趨勢和養老金市場化改革推動了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和演化,對于養老金管理機構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滿足這些要求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與此同時,養老金管理牽涉面廣,面對複雜流程、安全保障和平衡回報關系的管理屬性和特點,更需要發揮金融科技的降本增效功能。
“作為百姓的‘養命錢’,養老金是人們‘安享晚年’的兜底保障。這也是長江養老與其他基金機構的不同之處。養老金管理既要注重資金的絕對安全,避免資金出現非市場風險,如操作風險、經營風險、道德風險等;也要注重資金的相對安全,通過合理承擔信用、流動性等風險,擷取較為穩定安全的回報。”蘇罡彼時稱。
上海投資市場資深人士丁淩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平安、太保兩位新任首席執行官未來的表現,在他們任職一年之後外界也可以看到,而當下的投資市場對其來說,無疑是比較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