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宗商品上漲的背後

作者:在現實中仰望

昨天随着國家發改委的約談,整個期貨市場全面轉綠,好像曾經鼓吹的供需關系一下就換過來了,更有知名公衆号公開道歉曾經的鐵礦調查文章内容失實。

2021年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伴随着兩個關鍵話題,一個是大宗商品的暴漲,一個是房地産的熄火。随着潮水褪去,那些被磚家頻頻唱多而繁榮了20年的房地産市場終于露出了它本色的底褲,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場資本的遊戲,39億的本金借出了2萬億的債務,用曹德旺的話說,這就是中國式的金融。曾經那些說中國房市沒有泡沫的磚家似乎也集體失了聲,當潮水褪去,沒有欣喜,反而倍感悲涼,20年的的上漲裹挾了多少人的命運,當沉浸在GDP增長的狂歡裡,最終還是被疫情期間還在暴漲的房價、不斷下降的生育率和消費疲軟赤裸裸的資料給擊醒,國家最終下定決心要整治房地産了,一出手,曾經意氣風發的房企集體熄了火,露出了自己本來的底褲。

而與房地産相對比的,則是去年火熱的大宗商品行情,暴漲的大宗商品價格似乎預示着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一時間所有大宗商品都短缺了,原料價格甚至翻了幾番,但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字,期望中的高增長的經濟似乎疲軟了。

大宗商品上漲的背後
大宗商品上漲的背後

為了讓經濟盡快爬出疫情的泥潭和恢複,國家小心的呵護着衰退的實體經濟。但經濟真的缺錢嗎?實體經濟是真的缺錢,但市場上并不缺錢,隻是錢進入不了實體經濟,資本終将是逐利的,而失去了房地産這個蓄水池,輪換到了大宗商品,是以才會出現2021年做紙尿褲的上市公司豪悅護理在期貨市場巨虧7000萬元,沒爆出來的肯定更多。相比于房地産,大宗商品影響的是整個經濟的底層,國家似乎應對錢的流向進行強監管,要不然印再多錢都無法解決現狀。

大宗商品上漲的背後

房地産已經犧牲了一代人,别讓大宗商品成為下一個資本玩弄的遊戲場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