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2萬億醜聞,每天要還3億利息,昔日首富許家印,為何會跌落神壇?
不可否認許家印是位有頭腦的商人,但他的從商之路就像一個賭徒,賭對了就是皆大歡喜,繼續賭;賭輸了,先掙紮掙紮,不管用就聽之任之。而他的慈善雖說有聲有色,但做再多的慈善也無法彌補現在的窟窿,總的來說許家印是個功過參半的人。那麼,昔日首富許家印,為何會跌落神壇,下面我給大家詳細分析。
2016年許家印的錯誤決策
2016年,國家為了緩解群衆住房壓力,明确提出了“不炒住房”的政策,三令五申要抑制房産泡沫。當時許多人都和許家印一樣,以為這條政策是奔着老王去的。
沒過多久,好像是為了印證大家的猜想,老王又同時遭遇股市和債市的低迷的市場,堪稱“雙殺”,外界瘋傳萬達負債高達6000億,老王也一夜之間從首富變“首負”。面對全世界的譏笑和縮水的資産,老王果斷出擊,選擇了資産清理。他出售了萬達旗下的許多資産,短短幾年時間,就解決了6000億的債務問題。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老王是斷臂求生,現在看來,卻是急流勇退。人生就像一場狂奔,需要在每一個路口,不停地作出選擇。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老王選擇向左,而跟老王有着相似問題的許家印則選擇向右。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許家印瘋狂地為自己加杠杆,不但在地産主業瘋狂擴張,還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利用高額回報承諾,繼續發行股票,增加股東權益,把機構投資者,供應商乃至高管和員工,全部都綁在一起。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許家印始終堅信大而不倒,用曾經做房地産的思路,繼續跨界經營,試圖為恒大找到新的增長極,結果恒大汽車,房車寶,恒騰網絡,恒大高科技等業務,非但沒有幫助恒大成為新的增長極,反而讓它在債務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自己惹了一身騷不說,企業員工、民間資本都被牽扯進來,銀行放出去的錢成了壞績,天天催着要還貸款,老百姓交了錢卻沒拿到房子。
凡是做過企業的人都知道,企業一般都會有負債率
所謂負債率,就是負債總額和資産總額的對比,說白了,就是看看你的家底有多少是通過借錢得來的。
打個比方:你要做水果生意,自己拿了500塊,又跟朋友借了500塊,去購買了價值1000塊的水果,那麼負債率就是50%.
一個月後,水果賣出去了一部分,還了朋友200,這時候,負債率就是30%(這裡忽略水果的消耗和價格浮動)。如果運氣不好,進貨的時候打眼了,水果都壞了,一個也賣不出去,這就是資不抵債,下一步就是破産。
地産公司也是這樣,在開發項目之前,地皮的購置、施工隊、建築材料、人工成本等等,都需要錢,且往往是需要提前預支的,這就需要提前籌款(最常見的就是貸款),這是負債。
而它的資産隻有那塊地皮,隻有把房産開發出來,拿到住戶的購房款,才算真正有錢(賣不出去,就是爛尾樓)。對于房地産行業而言,它的負債率通常是比較高的(正常企業的負債率維持在40%-60%之間,超過70%就有風險了,但是銀行的負債率在92%-96%之間),有的甚至能達到100%多。
作為房地産老闆的許家印也是這樣,他的資産越多,負債就越多,有報告資料顯示(以下資料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總資産=資産+負債):
2015年,恒大總資産7570億,負債6,148億;
2016年,恒大總資産1.35萬億,負債1.16萬億;
一年的時間,恒大新增土地1.02億平米,要知道,自2012-2015年這4年時間内,恒大一共才新增1926萬平米,可2017年,恒大新增土地達到創紀錄的1.26億平米。
堅信多個方向多條路的許家印,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病入膏肓”了,2020年,恒大總資産2.3萬億,負債1.95萬億。那可是1.95萬億啊!
曾經取代王健林成為第一首富的許家印,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未來的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麼去還銀行那3個億的利息。許家印曾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結果市場評估有誤,前後投入超過3000億,卻一輛車也沒造出來。
網上還傳出許家印準備賣掉恒大在香港總部大樓的消息,看來這次的許家印真的是窮途末路了。過去許家印每次陷入危機,不管是鄭裕彤也好,劉銮雄也罷,總有人出手相助,不知道是不是在牌桌上認識的原因,這次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面臨選擇時,隻有做出了正确的選擇,人生的畫卷才會更加美麗。不知道這一次的許家印,在午夜夢回時,可曾後悔過2016年的那個選擇?